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机进近着陆阶段是安全飞行的重要环节,低空风切变是引起进近着陆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其定义以及表现形式入手,综合讨论低空风切变对飞行的影响,并且根据其特点,提出了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紫钰 《车时代》2014,(3):134-144
2013年1月31日,北京发布了霾橙色预警信号,这是北京气象史上第一个霾橙色预警,但并不是最后一个随着去年5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修订,在原有霾黄色和橙色预警基础上增加了最严重级别--红色预警之后,第二个橙色预警在今年2月21日出现了。  相似文献   

3.
张昕冉  孙洪运  张立涛 《公路》2022,67(1):248-254
推进智慧高速公路的首要问题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及其交通环境智能感知系统的建设,其中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的建设,可以实现对各类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以及预警,为保持道路畅通和出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对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与交通气象观测站布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然后运用SWOT分析法讨论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最后对站点布设的3个...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长江水上安全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利用GPRS/CDMA传输技术构建了信息采集单元与信息管理平台之间的远程连接.实现了预警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分发.并依托三峡库区的水上安全预警实践,通过整合气象因素采集系统、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移动测深仪和船舶流量自动统计等技术.解决了现有预警系统中信息采集主要依靠人工,信息传递延迟及预警信息管理部门与服务对象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安全预警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预擎管理理论,提出了构建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设想,该预警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一般交通灾害的管理需求,也特别考虑了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灾害管理需求。重点给出了交通参与人、车辆、道路与环境、运营管理4个部分的预警管理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吸收引进先进国际先进的实时模型技术,集成排水管网仿真模拟和基于WEB的信息发布技术,利用scada系统遥测数据、管网水力模型和气象信息,通过建立城市排水防汛预警预测支持系统,率先在示范区实现了对排水系统运行状况的预报,对积水等事件的预测预警,以及对泵站调度的辅助决策支持,为建立适合上海本地特征的以信息和模型集成技术为基础的智能调度决策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依托江西九绕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分析大雾天气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建立高速公路路况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理系统的解决方案。该系统针对恶劣天气,实时监测其气象和高速公路上的交通状态,自动检测道路大雾、结冰信息,并对交通运行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和预警,优化事故易发路段交通安全设施,形成应急交通管理预案和相应的交通诱导控制方案,从而减少恶劣天气对高速公路行车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气象和交通部门的紧密配合,建设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通信传输系统、气象产品加工系统和公众信息发布系统,为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气象服务决策依据,可有效地减少由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交通事故,达到保证交通安全运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杨雪英 《中外公路》2005,25(6):164-166
气象与交通的关系类似于交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尤其是对于经济不富裕国家,通过交通气象的预警来实现有限交通资源的长久、有效、安全使用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美、日等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在气象与交通合作领域开展了探索活动。在我国倡导和谐交通、节约型社会的机遇期,拓展探索交通与气象的合作空间,符合我国发展战略,也符合世界交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江玉生  孙正阳  杨志勇 《隧道建设》2019,39(7):1083-1089
为提高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力度,增加盾构施工参数控制的精细化程度,做到盾构施工参数异常自动预警,设计并研发一种基于B/S构架的盾构施工风险监控系统。首先,对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控需求进行总结,建立系统的基本构架,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其次,对盾构施工参数自动预警进行研究,提出参数预警的判断准则及判断方法,并将参数预警整合于盾构风险监控系统中,实现施工参数的自动预警;最后,通过缜密的算法及合理的界面设计完成风险监控系统的研发。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盾构参数监控、参数分析、参数预警、风险管控、施工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运用热谱地图技术、路面状态移动监测设备、新型路面状态传感器(主动、被动)等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搭建了京沈高速公路气象监测试验系统。运用路面状态移动监测设备对试验路段进行数据采集,并基于热谱地图技术对道路气象监测站进行优化布设。采用现有高速公路局域网实现数据共享,有效地将本试验系统融合到京沈高速公路现有及在建监控系统之中。本试验系统逐步把影响高速公路运营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纳入到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之中,为深入开展和推进高速公路气象保障、信息服务与决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浓雾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浓雾对高速公路运营的影响,通过建设高速公路环境气象监测站以获取与浓雾发生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和能见度实测值,并结合高速公路沿线历史浓雾个例研究形成浓雾的环流形势特征和局地监测站气象要素演变与能见度值变化规律和特征,由此建成了高速公路浓雾监测预警系统。系统通过多种通讯传输和显示手段,将自动监测站的实况和预报中心制作的浓雾预警、预报结论传送至公路运营指挥中心,供采取决策措施时应用。该系统目前已由无锡段扩展到常州至苏州段,在试验应用期,沪宁高速公路在试验路段未发生因浓雾而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3.
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技术发展迅速,未来隧道建设将向"更深、更长、更多、更复杂"的趋势发展。目前隧道工程全寿命周期安全保障主要集中于隧道安全管理及评价方面,对于隧道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技术方法的系统研究还不完善。针对此,借鉴煤矿巷道多年的建设及处治经验,对隧道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采取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及手段进行归纳,总结出隧道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24"字方针,即"多源评价、超前探测、妥当处置、精细检测、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建立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体系,掌握隧道周边地质及建设情况,降低事故发生机率,提高灾后应急处治能力,保障隧道及地下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概述 预警雷达后视辅助系统(BUA)能帮助驾驶员在倒车时,探测到盲点区域内的宠物、儿童、车辆和其他物体,同时它也能在紧急停车的情况下辅助倒车.车辆在倒车时,BUA系统会自动启动.当车辆处于倒车状态时,全雷达后视辅助系统借助安装在后保险杠面板内的24GHz双声波雷达传感器自动监测车后16.4英尺范围(相当于5米范围).通过声音警告或视觉警告,随着车辆与障碍物不断靠近,警告会变得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15.
进行道路前方车辆探测预警系统设计时,通常采用红外测距仪来获取道路前方车距信息,并以此作为前车探测的基础数据。为了消除系统状态误差和测量误差对车距信息数据精度的影响,可根据车距信息和相对车速不会突变的特性建立预测模型,基于此预测模型,应用Kalman滤波理论准确预测相对车速,并利用车距信息和相对车速计算安全距离报警阈值。试验证明该探测及预警方法可大大提高车辆探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低空空域综合管理系统(low altitude airspace management system,LAAMS)是为解决传统低空空域管理中暴露的缺陷而设计的信息化系统,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建立高效协同的系统计算模型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工作。设计了基于MAS/工作流的LAAMS系统模型,提出了层次式的Agent建模思路,分别建立了角色Agent、决策Agent以及服务Agent。此外,对Agent的内部体系结构、Agent间的协作机制,以及系统模型中的工作流建模方式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1,66(6):248-256
利用2014年~2018年205期《重大公路气象预警》期间的交通阻断信息及气象要素资料,通过气象影响指数(综合天气强度及活动范围)、影响省份与同步阻断里程长度的对比分析,研究恶劣天气对高速公路交通阻断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雾、降雨、降雪和台风是公路交通最关注的恶劣天气类型,其中以强降雨公路预警的次数最多,大雾公路预警次之,并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公路阻断里程长度与雾、台风及降雪气象影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均通过90%以上信度检验;交通阻断对雾和降雪天气更为敏感,而对降雨则一般具有延迟性和局地性特点;恶劣天气对交通阻断的影响呈现地域性差异,其中,雾天对华北、黄淮、江汉等地影响较大,降雨对川渝晋鲁等地影响更为显著,降雪普遍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台风则主要对东南沿海登陆省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地理、气象、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城区积水原因,最后从合理划分排水系统、完善工程、做好管网日常养护、建立等级预警机制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及"一张网"建设的步伐加快,对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加强整体安全防护的同时,提高网内网外攻击的监测预警的能力,保障全网安全运行处于可控、可管的状态,通过搭建服务于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及时感知到系统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隐患,保障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全国联网收费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内大型桥梁建设对气象监测的特殊要求及目前常规气象监测的现状,笔者提出大跨度桥梁气象环境监测的整体思路和技术框架,该系统满足了建设部门随时随地掌握桥梁施工期当前和未来气象环境及其他安全保障对气象基础数据的需求,已取得明显实效,为该大桥建设规避气象灾害,降低不利天气条件影响,保障施工安全及施工计划安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