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对船舶导航的影响越来越大,针对导航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工作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在安全评估过程中一般需要考虑各类安全属性,如何从安全评估的历史数据中,消除冗余属性,发掘出有利于安全评估的信息,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提出一种船舶导航系统安全属性约简的方法,在变精度粗糙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布尔函数为数学工具,对属性约简进行描述.实例说明,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有效地进行决策系统的属性约简,从而减轻系统决策的工作量,提高系统决策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北斗导航系统建成以前,我国的船舶定位主要依靠GPS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的全球覆盖,不仅打破了GPS的垄断,也为我国的船舶定位提供了另一,种更加安全和精确的导航定位途径。本文简要探析北斗导航技术在船舶定位方面的应用首先对北斗导航技术简要叙述,在此基础上对北斗导航技术在船舶定位的工作原理、系统功能组成进行阐述,以供同行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洋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如何避免大型船舶之间的碰撞事关整个海域航运的安全。目前船舶依靠导航系统定位航行,在传统的基于导航的船舶避免碰撞机制中,主要由船员进行船舶碰撞的危险性估计、避免碰撞的决策及具体操作实施,很难避免由人为错误估计、决策而造成的灾难。本文在研究现有船舶导航系统、避免碰撞的决策机制基础上,利用AIS(自动识别系统)为平台,设计一种基于导航控制算法的自动化船舶碰撞避免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对我国沿海水域沉船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及处置决策,确保通航船舶水上安全和畅通,基于事件树方法分析了通航船舶碰撞沉船事故的发生过程和机理,建立了沉船碍航概率风险评估模型.假定通航船舶在航路中的航迹线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沉船位置确定了通航船舶驶入碰撞航路的几何概率.根据国内外事故资料确定通航船舶发生异常而避碰失败的基准偏航概率,并考虑了风、流、能见度和交通密度等因素进行修正.通过对实际沉船碍航特性的评估,验证了该方法对沉船管理和处置决策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船舶技术状态评估方法现状出发,研究分析了中外船级社、军队和科研院校等单位对船舶技术状态评估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采用多目标决策进行船舶技术状态综合评估方法,并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6.
国际海事组织为确保船舶设计建造、营运管理和海上航行与环境等方面的安全,在上世纪末已将规范化安全评估(FSA)引入和应用于船舶安全的领域.这种安全评估方法能通过规范化评估步骤,在全面系统的危险识别与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建议与措施,从而改进安全工作和提高安全水平.此文在简要介绍FSA方法的基础上,就FSA在预防船舶事故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船舶结构维修的复杂性 ,本文叙述了对船舶结构完整性计划中的维修管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 ,即采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维修决策评价 ,并在对各评价项目所占权重的确定中采用了改进的AHP方法来构建三标度矩阵  相似文献   

8.
励龙龙 《航海》1989,(5):15-17
当代海员导航方法,除了传统的推算导航、陆标导航及天文导航之外,发展得较快的是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导航是利用电波在空间速度最快而干扰最小的传送和接收来测定目标、确定船舶与目标的距离,引导船舶安全航行的。从无线电波动方式来分,有振幅系统、相位系统、时间差系统以及频率系统。按作用距离分,则有近程导航系统、中程导航系统、远程导航系统以及超远航导航系统。为了提高导航精度及其可靠性,又提出了组合导航,它把各种导航设备的接收信息,通过传感器输入到电子计算机中  相似文献   

9.
在建立的导弹部队指挥员决策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P法分配了权重,建立了基于FuzzrAHP评估模型下对指挥员指挥决策能力的评估模型。根据部队实际情况,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从而为评估导弹部队指挥员指挥决策能力,为考核、选拔优秀的指挥员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风险评估与船舶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方荣 《世界海运》2013,36(2):20-24
国际海事组织为加强对航运业风险的控制,以及为使规则制定更具备科学性,引入了"综合安全评估"方法,并逐步将"风险评估"的概念引入到船舶的安全管理中,要求对认识到的影响船舶、人员和环境的风险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从严谨科学的综合安全评估到船舶安全管理更需要便于执行的船舶风险评估。结合国际公约、指南和我国法规的要求,以及船舶营运的实际情况,提出简化的风险评估量化模型以及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程序,以求实现船舶安全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加强对船舶安全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