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规划将城市规划要素纳入碳排放清单框架以及终端活动碳排放计算,在保证城市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使城市保持较低水平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本文以于家堡低碳示范城镇建设为例,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路径和总流程,即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盘查、低碳目标与低碳愿景确立、低碳指标体系的编制、重点方向的梳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建设评估。这些技术手段是实现低碳、绿色、生态城市规划科学化、定量化和可考核的重要保障,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原城市群交通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存在交通通道运力不足、城际交通效率低下、中心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综合运输结构失调、两型系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乏力等问题。迫切需要对中原城市群交通圈问题进行科学规划和研究,加快我省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建设进程。分析中原城市群交通存在的问题,探讨河南省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开发对中原城市群交通圈的影响与要求,提出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民航优先发展、全面加快铁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优化城市交通环境等适合中原城市群交通圈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郑州东站针对生产力布局调整、零担中转业务停办、地处城市中心等经营环境变化,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郑州综合交通枢纽、郑州圃田物流中心建设的政策机遇,提出"支点东移"的货运发展战略。根据郑州东站货运发展战略的实施,从运输需求、设施现状、能力利用、修建联络线、建设物流园区等方面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国内外的站城融合发展情况入手,对站点区域开发演变过程、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研究要素进行分析。将西安站城融合类型划分为交通枢纽型、历史文脉型、商业汇聚型、人文关怀型及景观渗透型。基于站城融合类型提出设计引导原则,进一步明确研究重点、引导交通布局及产业功能布局、合理配套公共设施与服务功能等,使地铁建设在建筑形式和空间上融入城市,有效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绿色、低碳为标志的中国式现代化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分析轻轨交通系统的特征及优势,从建设低碳城市、构建多层次交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阐述轻轨交通在我国的应用需求及发展前景,并给出政策扶持、关键技术创新、体制创新、行业推动等方面的发展建议,为推动轻轨系统形式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围绕“绿色低碳”理念,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的调研,在政策标准体系、实施路线、建造技术3个方面,系统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的有益成果;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现状的调研,分析围绕碳排放权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并从能源转型、建材生产和节能增效3个视角详细剖析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新要求。基于上述两方面的研究,从政策制度建构、城轨绿色建造实施路线、城轨低碳技术3个方面构思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实施路径,为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经济低碳转型,应关注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方法]基于2000—2019年的283座城市所构成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对促进城市经济低碳转型的影响。[结果及结论]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低碳转型,还能够推动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只有在城市的人口密度满足一定条件时,城市轨道交通才能有效促进城市经济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9.
多模式均衡配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城市混合交通的特点及信息的随机性,研究了混合交通方式选择和路径随机选择模型,证明了模型最优解满足方式选择和路径随机选择平衡的条件,并且最优解是唯一的,同时给出模型的算法。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绿色低碳转型对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现状和交通运输行业参与碳交易市场工作的总体政策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和国际交通领域碳排放核算与交易案例,比较不同碳交易市场机制下交通领域碳排放核算方式和交易的差别,分析交通领域纳入碳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多种路径和相应建议。相关研究可为建立和完善适用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和企业的碳核算标准和碳交易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困境和问题着手,提出轻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一是从政策层面界定清楚轻轨的概念;二是需要统筹好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开发、交通枢纽、市政设施等规划,并做好建设时序规划;三是应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系统制式;四是提出轻轨建设应根据城市和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运营效率。最后提出以十九大报告"交通强国"战略为指引,推动轻轨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时至今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强劲态势,建设与运营总里程数已达全球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最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其视觉形象设计也已成为各个城市彰显地域文化及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1地域文化的内涵特征地域文化是指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范围内的一种文明体系及表现,是该地域自然、历史与人文等要素的综合,具体包括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提倡"节能减排"大环境下,从城市交通出行、城市低碳发展、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等级划分、新城公交导向型开发(TOD)、提升城市形象以及体现新城面貌的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建设中运量公交系统的必要性。中运量公交系统的建设同时应结合客流需求、投资成本等做出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经济的经济、产业、城镇化和人口、空间结构、交通以及城市生态等几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采用计量分析、理论建模分析、案例分析和个案研究等方法,系统表达轨道交通对城市社会经济影响的路径和程度。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对常州市经济增长、城镇化和就业贡献均具有正面促进作用;对优化常州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以及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等均有正向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制式比选是项目建设初期的重点。文章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从审批政策风险、技术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建设及运营成本、预留未来发展空间等角度,对中小型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制式进行比选研究。从运量、自然条件角度考虑,有轨电车、悬挂式单轨、跨座式单轨3种制式均可供选择,但受审批政策的影响,现阶段有轨电车仍是确保建设顺利推进的唯一选择。随着审批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小型化的跨座式单轨及悬挂式单轨将充分发挥其在适应特殊自然环境方面的优势,为中小型山地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全新的制式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迎来建设高潮,如何通过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TOD)模式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使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成为时下焦点。当前城市发展趋势已经从快速、增量向优化、存量转变,TOD引领城市发展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路径之一。昆明作为云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TOD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借鉴国内外TOD实践经验,从规划前瞻性、土地供应方式灵活性、收益分配等角度对国内其他城市已出台的政策文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昆明城市自身的特征及已存在的突出问题,从顶层规划控制、TOD与各层次规划深度融合、制度创新、配套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新思路,以保障未来TOD在昆明顺利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7.
探讨水对城市特色及低碳城市营造的必要性。通过对武汉与水特色的现状分析和关系定位,得出武汉低碳水上交通的可行性。并进行区域水上交通的方案构想和设计,最后将低碳水上交通营造带来的可能性效益进行归总。  相似文献   

18.
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构建低碳出行行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出行者交通行为决策的各因素,并收集整理我国大中型城市出行者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TPB因子均为有效影响因素,引入预期后悔和行为习惯可以增加TPB对出行行为的解释力,出行意向对出行行为的效应最大。最后,基于各因素的作用路径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公交系统和健全政策法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山地城市轨道交通选线的难点及其应对方法为研究对象,介绍重庆城市特点及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指出山地城市线路设计常见的建设用地紧张、道路狭窄、地势制约明显、控制要素众多等问题与难点,分析并给出建设时机选择、平纵断面设计、车型改进等方面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城轨交通是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引导承载低碳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当前,我国城轨交通 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能源消耗和碳减排压力仍将与日俱增。在对我国城轨交通发展机遇、 发展现状、工作基础和面临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策略,为城轨交通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挖掘节能减排潜力、提高能效水平、推进城轨行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