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降低认知无线电中主用户受到的干扰,根据主用户状态的变化,通过将通信带宽分为感知频带和传输频带,建立了次用户在整个帧周期内进行带宽频谱感知的模型.该模型中,次用户在每个帧使用部分带宽进行频谱感知,其余的带宽传输数据.在限制主用户受到的干扰和次用户虚警概率的基础上,通过联合优化感知带宽比和检测概率,最大化次用户的频谱效率.使用MATLAB软件仿真模型的干扰概率和频谱效率,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时间频谱感知,当虚警概率为0.5时,带宽频谱感知能够使主用户受到干扰的概率降低30%;当干扰概率为0.2时,带宽频谱感知能够使次用户的频谱效率提高0.3 (bit/s)/Hz.   相似文献   

2.
在单播与多播混合服务的OFDM蜂窝系统中,因负载较重而使带宽资源被完全占用时,为接纳更多的多播用户,在单播多媒体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内提出:基于信道容量平滑的QoS升降级带宽借用方法.通过建立QoS升降级的子载波借用模型和CUpDown-QoS算法,达到最大化多播用户数和减小多播切换呼叫中断率;提出了GoS保证下,限制新呼叫的动态带宽借用阈值,给出基于Markov模型的CBP(Call Blocking Probability)与HDP(Handoff Dropping Probability)最优折中的阈值确定方法,以及多播优先的动态带宽借用策略对阈值确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级联MZI型不等带宽波长交错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同传输速率对带宽的要求,提出了基于1个3×3和2个2×2光纤耦合器级联组成全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型不等带宽波长交错滤波器的设计方案.运用光纤传输理论和矩阵理论,推得器件输出谱的表达式,对其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器件将50GHz的输入信号分离成信道间隔为100GHz的奇偶两路输出信号,满足了10Gbit/s+40Gbit/s混合系统中不同传输速率对带宽的要求,实现不等带宽传输;器件中对耦合器的结构参数偏差要求不同而降低了制作难度.该滤波器较等带宽交错滤波器带宽利用率更高,在光纤通信系统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4 2例大肠癌组织 p2 1WAF1/ CIP1基因及 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p2 1WAF1/ CIP1阳性率 4 2 .9% ,p53蛋白阳性率 6 4 .1% ;两者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率之间有关 ,并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 ,p2 1WAF1/ CIP1阳性率下降 ,p53蛋白阳性率增加。推测 p2 1WAF1/ CIP1及 p53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性相关关系 ,同时检测 p2 1WAF1/CIP1基因及 p53蛋白的表达情况 ,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GMDSS通信系统种类繁多,工作频率跨度大,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各异.使用软件无线电结构可以使GMDSS通信设备软件化、模块化,既可以减小整个通信系统的体积,又具有很大的开放性,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宽带中频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化的GMDSS系统方案,对该系统中针对不同频段的A/D器件、数字FIR滤波器设计、抽样频率、中频、本振频率,信号带宽的选取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一种虚拟交通环境中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虚拟交通环境中车辆行为仿真的逼真度及解决用户与系统的实时交互问题,提出了一种微观交通模型.该模型由道路模型和车辆行为模型构成:道路模型包括了车道的交通属性、几何形状、路网拓扑关系等数据;车辆行为模型考虑驾驶员的交通性格、车辆性能等因素,包括自由行驶、跟驰及换道模型.车辆行为模型可检测与用户所驾驶的汽车仿真器的位置关系,并作出减速、换道、停车等响应.建立了包含153个车道的虚拟交通环境,对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能够反映仿真车辆的个体行为差异;路网中仿真车辆为600辆时,仿真周期约2~4 ms,能实现实时仿真及与用户的实时交互.   相似文献   

7.
交通网络设计问题中较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准确合理的反映网络用户 出行行为,符合实际的行为描述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已有文献在用户均衡基础 上对网络设计问题做出研究,假设所有用户均为风险中性的,忽略了出行时间不确定性给 网络设计决策带来的差异性影响.本文在随机路段能力导致的不确定环境下,引入期望出 行时间(MTT)、出行时间预算(TTB)和 α -可靠性的平均额外行程时间(METT),并采用 数据结果对比分析不同用户均衡模式(DUE、DRUE、METTUE)对网络设计问题决策的 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路段能力随机变化程度下,考虑用户出行时间的不确定性因 素,较传统用户均衡更贴近现实,同时也为网络设计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2P技术带来新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国内某一广泛应用的P2P系统为对象,设计并实现了对P2P用户有效监控,对有害信息传播进行封堵过滤,对危害行为进行布控定位,保障了P2P系统健康运行。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实际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用户输入的工程结构上的一般工艺参数(钢材类别、板材厚度,焊接接头型式、焊接方法等),利用本系统可向用户提供较为合适的焊接规范参数.系统设计时采用了汉字FoxBAS正数据库,且焊接规范参数的查询采用人机对话方式,使系统运行简单,检索速度快.  相似文献   

10.
在用户平衡和系统最优的基础上 ,提出了综合平衡配流模型 ,以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 .其目的是使交通规划更趋合理化 ,不仅考虑了整个系统 ,而且又不忽视用户 .同时 ,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来求解此模型 ,其结果是理想的 .  相似文献   

11.
对用户访问权限的控制是B/S模式系统开发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RBAC模型以及Servlet过滤器的分析研究,给出了用户权限判断和控制的方法,并采用4层架构技术设计和实现了一个权限管理系统,有效地实现了用户对系统的安全访问.此系统具有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场景下C-V2X和IEEE 802.11p的V2V通信性能的不同表现,通过SUMO与OMNET++联合仿真对比研究不同车辆速度与数量对通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EEE 802.11p和C-V2X均满足安全应用的时延要求,而C-V2X在丢包率方面优于IEEE 802.11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1 6蛋白和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 74例乳腺癌 p1 6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4例乳腺癌 p1 6蛋白阳性表达率43 2 % ;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中p1 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Ⅰ级 1 1 1 % ,Ⅱ级 50 % ,Ⅲ级 44 8% ,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74例乳腺癌p53蛋白的阳性率为 44 6% ;p53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 ,其阳性率分别为Ⅰ级 2 2 2 % ,Ⅱ级 30 6% ,Ⅲ级 69 0 % ,Ⅲ级明显高于Ⅰ级 (P <0 0 1 )和Ⅱ级 (P <0 0 1 )。乳腺癌 p1 6蛋白与p5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p1 6蛋白的失表达 ,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均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 ,它们通过不同途径发挥生物学作用 ,p53蛋白表达对评估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常态事件下出行者风险规避的路径选择行为和非常态事件下兼具风险规避与后悔规避的路径选择行为,分别以可靠性和脆弱性指标描述常态与非常态事件下的路网性能,构建了协同考虑脆弱性与可靠性的城市道路网络设计一主双从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为满足可靠性约束条件下的路网脆弱性指标最优(路网可达性最高),下层模型分别为基于效用理论和后悔理论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 算例结果表明:与仅考虑脆弱性的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在牺牲一定可达性的基础上可获得较高的路网可靠性;当投资预算为0.9 × 107时,平均路网可达性与路网可靠性分别为0.138 8和0.969 6,而仅考虑脆弱性的模型获得的对应指标分别为0.140 5和0.334 1,可达性指标减少了1.20%,可靠性指标增加了190.21%;此外,如果忽视出行决策行为差异,可能获得偏离实际的次优,甚至错误的网络设计方案,无法实现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Network emulation system constructs a virtual network environment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rollable and repeatable network conditions. This makes it possible to predict the avail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new protocols and algorithms before deploying to Internet. Methods PARNEM, a parallel discrete event network emulation system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① BREEN - a BSP based realtime event scheduling engine; ② application transparent flexible interactive mechanism; ③legacy network model reuse. Conclusion PARNEM allows detailed and accurate study of application behavior. Comprehensive case studies covering bottleneck bandwidth measurement and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web caching system demonstrate that network emulation technology opens a wide range of new opportunities for examining the behavior of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日变交通配流的城市道路网络韧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评价重大扰动事件下的路网性能,提出以日变交通配流(day-to-day?traffic?assignment,DTA)为基础的城市道路网络韧性评估模型. 明确考虑重大扰动事件下交通流动态变化特性,构建了综合考虑出行者认知更新、行为惯性等因素影响的DTA模型,设计了启发式求解算法;定义了基于DTA的路网可达性指标,构建了可全面评价扰动事件生命周期内系统性能的韧性指标与评估模型,并在Nguyen & Dupuis网络上进行算例研究. 结果表明:在扰动事件后的前10天,路网韧性波动变化,此后随着交通流分布趋于稳定,路网韧性单调上升,从第10天的0.323上升到第50天的0.794,上升了145.77%;与传统随机用户均衡(?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SUE)模型相比,DTA模型获得的路网可达性与韧性指标存在显著差异,SUE模型下路网可达性随时间单调上升,而DTA模型下路网可达性在前15天剧烈波动,随后才单调增加,表明要获得准确的路网韧性指标,必须首先准确假定出行决策行为和相应配流模型;出行者行为惯性、路段通行能力退化程度与恢复速率以及路网拥挤程度等因素均对交通流量分布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路网可达性最终导致路网韧性指标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实际应用中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合理标定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7.
基于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多类用户交通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路网在随机因素作用下造成的出行者行程时间的不确定性.假设出行者基于期望行程时间和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均衡选择路径,根据出行者对待行程时间可靠性的不同态度,将其路径选择行为分类,建立了基于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多类用户交通分配的变分不等式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对角化算法.对一个小型测试网络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出行者在不确定环境下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