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基于全局匹配的视觉目标跟踪算法的不足,文章采用一种局部匹配的思路,利用Gabor特征的抗噪性和边缘极大值点的不易丢失性,实现了一种鲁棒的Kalman车辆跟踪算法。首先以抗噪性强的Gabor特征构建匹配特征向量;然后采用边缘极大值点作为待匹配特征候选点;最后将以上特征输入至Kalman跟踪器,实现前方车辆跟踪。试验表明该方法在车辆姿态大幅度变化及遮挡时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微表情是一种不能自主控制和伪装的面部表情,其与诚信度的关系密切,具有持续时间短且难以识别的特征.为提高计算机自动识别微表情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能量图和中心化Gabor二值模式(centralized Gabor binary patterns,CGBP)的微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差分法计算微表情序列的能量得到差分能量图,获得人脸面部肌肉相位的变化;其次将Gabor与中心二值模式CBP相结合,得到CGBP算子对能量图进行微表情的特征提取;最后利用ELM分类器进行微表情分类识别.在CASME微表情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LBP-TOP、DTSA3、Gabor、VLBP、CBP-TOP算法更能有效地获得微表情序列的时空纹理特征,平均识别率为86.54%.   相似文献   

3.
在基于特征点的匹配方法中,特征点检测是非常关键的步骤,直接影响到匹配的效果.为了确立遥感影像匹配过程中特征点算子的选择依据,本文从光谱、时相和尺度(分辨率)3个方面,选择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作为实验数据,以特征点重复率作为评估标准,对当前主流的Harris-Laplace、Hessian-Laplace、DoG和MSER 4种特征点检测算子进行性能评估,并分析了每一种算子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光谱和时相方面,Hessian-Laplace的平均重复率达到40%,性能最好,其次为Harris-Laplace和DoG,而MSER的性能相对较弱;而对于尺度方面,MSER表现出最好的性能,平均重复率达到35%,其次为Hessian-Laplace,而Harris-Laplace和DoG的性能较弱.   相似文献   

4.
针对SIFT算法复杂度高、计算时间长、影响立体匹配的实时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立体视觉特征点匹配算法该算法从两个方面对SIFT算法进行改进:首先利用24维特征描述符代替128维特征描述符,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其次在图像对匹配过程中采用改进的BBF搜索算法,通过引入最小优先级队列的限制条件和匹配精度更高的马氏距离判断两幅图像特征点的匹配性.采用经典图像和未知的室外环境下拍摄的图像对本文算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每100个特征点检测时间为0.01 s,正确匹配率平均为89.65%,相对于原算法,提高了匹配的准确度,并降低了匹配时间.   相似文献   

5.
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滤波特征和一类分类器的正面人脸检测方法.算法首先利用了Gabor滤波器的良好的空间位置与方向的选择特性,采用了四种方向的Gabor滤波器提取人脸样本图像特征并用PCA方法对特征降维,然后用已降维的特征训练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最后应用一类分类器分类检测人脸.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交通标志识别的正确率和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HOG-Gabor特征融合与Softmax分类器的交通标志识别方法。采用Gamma矫正方法提取HOG特征,采用对比度受限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方法提取Gabor特征,基于线性特征融合原理,将提取的HOG和Gabor特征向量直接串联,得到刻画交通标志的融合特征向量,采用Softmax分类器对融合特征向量进行分类,采用德国交通标志识别基准(GTSRB)数据库测试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比较了基于单特征与融合特征的交通标志识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图像增强过程中,针对HOG特征,采用Gamma矫正方法的分类正确率最大,为97.11%,针对Gabor特征,采用限制对比度的直方图均衡化方法的分类正确率最大,为97.54%;采用Softmax分类器的最小分类正确率为97.11%,耗时小于2s;针对HOG-Gabor融合特征,采Softmax分类器的识别率高达97.68%,因此,基于HOG-Gabor特征融合与Softmax分类器的交通标志识别方法的识别率高,实时性强。  相似文献   

7.
人耳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Gabor变换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人耳身份识别方法。首先,利用Gabor变换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融合提取人耳图像的纹理特征,然后采用K-NN分类器对特征进行分类。该方法用USTB人耳图像库做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介绍的提取人耳图像的纹理融合特征的方法优于只采用Ga-bor变换提取特征或是只提取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二次统计特征的性能。在明氏距离测度及K=1时,交叉验证识别率达到81.77%。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Gabor变换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变换的降噪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Gabor变换,并选择合适的阈值对Gabor展开系数进行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Gabor展开系数进行Gabor逆变换,从而实现降噪.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降噪效果,为机械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解决旋转不变纹理分析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旋转不变纹理分类方法:灰度~梯度共生(GGC)/环形Gabor滤波(CGF)联合。将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用于纹理图像的统计分析中。此外,将传统的Gabor滤波器(TGF)改进为环形对称形式,通过CGF信道输出区得旋转不变纹理特征。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作为分类纹理依据,提出基于信息增益的特征选择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0.
公共交通个体出行信息的提取对掌握公共交通出行的时空特征,改善居民通勤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公交刷卡数据、公交定位数据、轨道AFC数据等海量公共交通多源数据的关联匹配与处理方法入手,提出了公共交通出行链信息提取中,换乘关系判断、通勤行为判别及出行起讫点匹配的方法与规则,标定了出行链匹配阈值参数,建立了基于个体出行数据的公共交通通勤出行链提取模型.提取模型的准确度验证表明:出行链结构提取及通勤出行判别的成功率均达到100%,出行阶段起讫点匹配成功率为87.5%,准确性为97.1%,满足了公共交通出行特征提取的需求.该方法为公共交通通勤出行判别及基于个体的微观通勤出行时空特征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现有网络身份认证方案的不足,给出了一种指纹识别技术与USBKey技术相结合的身份认证方案。利用载有指纹特征的指纹USBKey改进现有的USBKey认证技术。利用椭圆曲线密码算法ECC(elliptic curve cryption),提高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采用挑战与应答的认证机制,实现了双向身份认证。使用含指纹特征的数字证书,防止非法用户篡改指纹特征。给出的身份认证协议实现了USBKey对用户权限的验证及远程服务器对用户身份的实体认证。能够有效抵御窃听攻击、假冒攻击、重放攻击及DoS攻击。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血流图与双树复数小波域傅里叶变换的红外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利用血流模型把温谱图转换成血流图,然后将人脸血流图进行一级双树复数小波分解,保留分解后的4个低频子带并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每个低频子带的特征矩阵,分别计算4个子带的欧氏距离并进行简单的加法融合,再用三阶近邻分类器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为了减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我们对血流模型进行简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法有较好的识别结果.而简化的血流图相比原模型的识别率没有明显的下降,甚至某些情况下还稍高于血流模型,说明本文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移动云服务环境的互相认证和隐私保护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移动云服务环境下隐私保护认证协议.该协议结合基于身份的签密技术和多服务器认证技术,保证用户只需注册一次,就可以访问多个移动云服务提供者,同时认证过程不需要可信第三方参与;该协议在移动终端未使用计算复杂度高的双线性对运算和映射到域上的hash运算,其计算效率显著提高.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可知:该协议与目前已有的同类协议相比,在移动端的计算时间为45.242 s,其计算效率约为已有同类协议的2倍;具有用户匿名和不可追踪等安全性质;能够抵抗错误口令登录、更改攻击.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交通视频监控图像的天气识别已经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虽然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在图像识别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针对复杂交通场景的天气识别问题,现有的模型在特征表达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提取丰富的语义特征,提出了基于联合投票机制的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模型. 所提出的模型包括两个核心模块:基于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机制的二阶特征模块和基于复合特征结果联合投票机制的分类模块, 用以提取不同天气图像中的判别性信息,提高在复杂交通场景下的天气识别性能. 最后,在两个基准天气分类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复杂场景条件下的天气识别问题,所提出的基于联合投票机制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正确率优于目前最好的天气识别方法的1.97%.   相似文献   

15.
广义椭圆曲线数字签名链口令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性口令是身份认证的重要技术。文章构造了一个基于椭圆曲线数字签名链的一次性口令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案。该方案使用了具有消息恢复功能、无须求逆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椭圆曲线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密钥进化算法和椭圆曲线数字签名链等。方案有以下优点:服务器无需维护口令和验证列表;允许用户自主选择和更改口令,实现了双向认证;无需系统时钟同步和传输时延限制;能够抵抗重放攻击、离线字典攻击、中间人攻击和内部人攻击;具备口令错误敏感性和强安全修复性;生成的会话密钥具有新鲜性、机密性、已知密钥安全性和前向安全性。经对比,该方案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适合强安全性需求的场合。  相似文献   

16.
行车限界内的崩塌落石灾害监测是保障山区铁路行车安全的重点研究课题.若干基于单信号特征的监测方法已经投入应用,其固有的误报率和漏报率超出了铁路运输所能容忍的限度.考虑到崩塌落石会产生侵限目标和冲击波等多种信号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信号特征的监测方法,对信号源不同的多种信号特征进行提取,同时要求这些特征必须具备高度的时空域相关性.理论分析和各山区路局的实践表明,此方法可以使监测系统的误报率和漏报率同时降低到若干数量级以下.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下一代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LTE-R (long term evolution-railway)对安全性和实时性的特殊需求,基于哈希链技术,提出一种完全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的车-地通信鉴权方案. 用户归属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ver,HSS)利用身份授权主密钥为车载设备(on-board unit,OBU)生成动态可变的匿名身份(temporary identity,TID),以在接入认证请求信令中保护车载设备的隐私,同时能够抵挡去同步攻击. 在列车高速移动过程中,方案采用高效的哈希链代替认证向量完成列车和服务网络之间的双向认证,哈希链的本地更新可解决认证向量耗尽导致的全认证重启问题. 此外,通过引入身份证明票据实现基于基站协同的高效无缝切换认证. 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表明:在同样条件下,所提出的全认证协议、重认证协议和切换认证协议与目前性能最优的LTE (long term evolution)标准协议相比,计算量分别下降41.67%、44.44%和45.45%,通信量分别下降62.11%、50.91%和84.91%,能够满足LTE-R接入网络的安全性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可以在移动过程中通过WLAN获得网络接入服务,这就需要对WLAN切换的支持,而单纯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的切换机制难以克服乒乓效应及其他一些服务质量下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CDMA辅助下的WLAN无缝切换(即低延时、低丢包率)机制(CAHO),该机制在用户发生相邻WLAN之间的切换过程中使用CD-MA连接来避免性能下降问题.为了评价该机制,我们建立一个实验床,并与传统的WLAN切换机制及Multiscan切换机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CAHO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丢包、服务中断及乒乓切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雷达正交信号设计的困难,提出了一种超宽带调制的混沌二相码,并结合STBC(space-time block coding)技术,能够达到发射信号的完全正交和最大空间分集.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保密特性.仿真实验给出2×2系统下,信噪比为20dB时的回波信号波形,发现该方法较好地实现对复杂目标的识别.同时推导了该模型在奈曼皮尔逊准则下的目标检测概率,相对于窄带系统,检测概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