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铁工程中压环网供电方式采用传统零序电流保护配合很难,数字通信电流保护在地铁工程中压网络零序电流保护中的应用,解决了零序电流保护配合的问题;通过零序电流保护误跳的实际案例,分析单相接地故障时线路电容电流的变化,证明线路电容电流等于正常时三相线路电容电流的代数和。介绍零序电流保护整定方法,并指出作为相邻元件的后备保护,可将站间的电缆电阻作为接地电阻来校验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移动闭塞条件下地铁列车的运行规律,建立地铁列车运行模型,将基于事件的控制技术应用到地铁列车控制中。引入运动参考变量,求出在以站间最小运行时间为目标的单列列车控制中,列车运行速度、加速度关于列车走行距离的表达式,根据列车走行距离实时调整规划列车的运行。研究移动闭塞条件下地铁列车间的控制,采用基于事件的控制技术和编队思想降低列车间的最小追踪允许间隔,在保证不撞车以及尽量减少站外停车的前提下,提高地铁线路的通过能力,并且能够方便地实现系统的重新配置以及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协作。以相邻的3列列车运行为例,研究在移动闭塞条件下后续列车的控制策略,根据列车的走行距离以及前后列车间所要求保留的安全距离,动态调整列车的运行速度、加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运用基于事件的控制技术来控制列车的运行,可提高列车的正点率到95%。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以载波为基础的线路故障监测系统,监测地铁联锁站之间以及联锁站与控制中心之间的信号数据传输线路状态。研究该监测系统的网络结构、网络协议、逻辑组件和传输方式,分析了主要干扰因素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以及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移动闭塞原理的地铁列车线路通过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在移动闭塞的条件下地铁列车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通常构成线路通过能力的3个方面,即区间追踪能力、中间站通过能力及折返站折返能力.给出区间追踪能力和中间站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最后探讨折返站的种类及折返能力,提出如何降低列车的行车间隔,从而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大量的开通,新建线CTC与相邻既有线TDCS之间线路的联系对信息系统间数据交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在铁道部相关文件规定的基础上,总结CTC系统与TDCS系统间可互传的行车相关信息,补充一些新内容。重点介绍CTC站自动办理闭塞并利用TDCS邻站人工闭塞信息自动卡控本站接发车进路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杜时勇  郭戬 《都市快轨交通》2015,28(2):109--111
地铁运行常有列车转线作业需求,为此线路配线存在本线与其他地铁线路、本线与铁路线路设置联络线的情况。针对不同的联络线设置情况,地铁信号系统站间采取3种联系方式,包括设置安全线情况下的站联、联络线中部设置并置信号机分隔的站联、联络线岔尖分别设置信号机的站联。从信号系统站间联系的接口方式、接口信息、列车转线作业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3种联络线信号系统站间联系安全、可靠的接口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主要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固定闭塞,移动闭塞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同时大幅提高了行车效率。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客流及上线列车数量的增加,轨道交通对车地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郑州地铁1号线DCS系统采用WLAN技术,结合历史故障,调查分析AP空口利用率,对车地通信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一种利用拓扑结构改变策略来提高地铁网络承载能力的方法。首先,确定地铁网络的最大介数站点;其次,使得通过该站点的某条地铁线路在该站点越站运行;最后,以北京地铁网络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下北京地铁网络最大介数站点的介数值大幅下降,各站点的介数分布得到优化。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地铁网络的承载能力,但由于负荷的重新配置,有些地铁线路会出现客流量激增现象,需提早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铁信号设备故障条件下,可使用电话闭塞维持列车运行。我国地铁有"一站一区间"、"一站两区间"、"两站两区间"三种间隔模式。以三种间隔方式在不同条件下对运营服务的影响作为评价对象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了四种典型的故障处置条件,选取有代表性的技术指标,通过运行推演的方法确认列车的延误数据,综合分析乘客影响,提出合理的推荐方案,并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个可行的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半自动闭塞通道是重要的行车通道,通信闭塞电缆故障将直接影响行车秩序和行车安全。采用站间安全信息传输设备为闭塞信息的传输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备用闭塞通道,加强半自动闭塞通道维护管理及应急处置,能够有效减少半自动闭塞主用电缆通道故障造成的行车影响,保证铁路行车秩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大量新建线路需要引入既有车站或枢纽,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运营线无砟轨道地段插入道岔的功能需求日显迫切,已成为制约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结合某新建高速铁路引入既有高铁站的接轨方案,提出拆除既有无砟轨道、新铺无砟道岔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全隔离板墙,封锁一线施工,相邻正线单线行车,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系列措施,可确保施工安全和缩短工期,减少对运营的影响。该方案解决了高铁车站或枢纽无砟轨道接轨的技术难题,实现新建高速铁路线路与既有枢纽的成功引入。  相似文献   

12.
铁路枢纽地段地形复杂,客货运大小车站相连,且线路较为密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客货混跑铁路纵横交错,因此GSM-R移动通信系统除了在前期设计阶段中进行相应规划外,在后期GSM-R网络编号方案中需要对既有线路进行分析,同时对本线数据进行合理编制。结合郑州铁路枢纽的实际情况以及相邻线路GSM-R网络编号方案,对郑机城际铁路GSM-R网络编号方案当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相应分析,最终形成郑机城际铁路GSM-R的网络数据报表。通过报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合理的GSM-R网络编号方案,可以充分利用GSM-R系统的既有资源,同时可以为铁路运输提供更好、更准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主要以地面敷设为主,与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应按照施工现场的地形情况,综合考虑远期线网发展、运营灵活性、经济技术、客运业务、折返能力、施工难度等因素,合理设计折返线方案。根据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分析了有轨电车起终点站折返线的型式,探讨了有轨电车折返线的设置原则,提出了折返线长度和安全距离计算方法,并以某工程中的参数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沪昆客运专线引入南昌枢纽与西环铁路、京九铁路以及昌福铁路存在相邻、交越、并行等位置关系。阐述交叉、并线区段GSM-R系统无线覆盖的设计方案。特别是对线路交叉覆盖时单网交织及分布式基站方案进行比较后,提出分布式基站覆盖方案在客运专线铁路上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TB 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控制网设计时边长投影变形值的要求,设计院通常把1条几百公里的高速铁路划分为多个几十公里的工程投影独立坐标系.相邻坐标系之间的搭接段线路设计中线,可采用前、后投影带坐标系的设计参数来推算,由于投影变形导致相邻坐标系推算出的线路设计中线存在横向偏差,轨道精调时若处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根据青海省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引水隧洞工程采用双护盾TBM快速施工和长距离运输的特点,研究如何通过调度集中控制系统对隧洞内的有轨运输车辆实施远距离集中自动调度控制,从而保证隧洞内运输车辆安全、快速、连续、有效运转,提高运输效率。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轨道施工运输特点和铁路信号闭塞设备的基础上,通过调度集中控制系统对隧洞内的有轨运输车辆实施远距离集中自动调度控制。确定了特长隧洞采用单线运输轨线,并根据进度目标所需的运输量及运输系统的能力,每隔一定里程设一固定会车站来完成运输作业。研究结果:总结了特长隧洞施工有轨运输车辆调度控制系统的设备组成、控制原理及车站联锁控制与道岔转换实现区间闭塞的技术;提出了列车进路控制和区间闭塞接发车控制两种控制模式,提出了采用光缆传输、计算机联锁、PLC控制的现场总线式分布控制系统的方案。研究结论:特长隧洞施工有轨运输车辆调度控制系统可极大地提高单线运输轨线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根据正线机车在沿线车站进行临时调车作业的特点,在既有的STP-yh(原DJK)型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研发适用于正线机车的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地面设备与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接口方式采用光通道,车载设备通过文件调用方式或者无线传输方法获取站场数据文件,机车定位采用基于GPS的综合定位技术。该系统在陇海线的试用结果表明,机车自动入网正确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对正线机车在沿途车站进行调车时的作业安全防护。该系统将STP-yh系统的应用范围拓展至正线机车上。  相似文献   

18.
计轴自动站间闭塞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既有64半自动闭塞的安全与效率的问题需求,提出计轴自动站间闭塞系统的解决方案,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给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6502电气集中以及计算机联锁是保证站内运输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的安全设备,"三点检查"方法是进路内轨道电路区段正常解锁的依据条件之一。从信号安全角度对"三点检查"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思考,重点阐述"三点检查"在既有信号领域的运用范围及其特点,进而在区间自动闭塞模式基础上引入区间进路的理念,从而把区间纳入联锁安全保障之中,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编组站运输分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组站运输分析系统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充分整合利用成都北编组站CIPS资源的系统设计思想和实用性目标,在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后,提出设计思路,为系统开发提供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