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等力学上的优异特性.通过单轴抗压试验和劈裂试验,测试了掺加3种类型纳米碳纤维的普通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并讨论其最优掺量.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掺量且纤维分散良好的纳米碳纤维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纳米碳纤维对于混凝土材料力学性...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纤维条带加固震损混凝土圆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根钢筋混凝土圆墩柱(其中对比柱1根,震损柱3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预应力纤维条带加固钢筋混凝土圆墩柱的抗震性能。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预应力大小、预损程度、纤维种类、表面处理方式。根据试件的破坏形态和滞回曲线,分析各因素对承载力、位移延性、滞回性能、耗能能力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条带加固震损圆墩柱后,震损柱的承载力、延性性能、耗能能力均可在一定程度内得到恢复与提高。对柱体表面打磨、纤维布刷胶之后,再进行预应力0.2碳纤维条带加固的试件抗震性能得到最大程度改善。实际工程抗震加固时应优先选用预应力碳纤维条带,并尽量避免使用预应力玄武岩纤维条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铁路车站雨棚钢立柱防火涂料出现劣化脱落病害,引起广泛关注。对此,为分析雨棚钢立柱防火涂料掉块、脱落问题,对现场取样的防火涂料掉块进行面漆附着力、燃烧实验及微观分析,并对现场情况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某些雨棚钢立柱使用的厚型防火涂料本身存在着附着力不足的缺点,容易在自然环境下劣化;列车通过时产生的振动及雨水、日照等外部因素均会引起涂料脱落;基材表面锈蚀及作业面处理不完全,也是防火涂料涂装体系脱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地铁车辆轮对压装前为避免出现压装大吨、跳吨等造成车轴损伤故障,需对车轴表面进行测量、分析以及处理,根据车组表面参数、实际运用寿命、压装故障特点、表面可修复余量等因素有效采用车削加工、磨削、滚压、砂纸打磨等措施对表面进行处理,提高车轴表面稳定性,保证压装合格率和车轴可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铁路钢轨预防性打磨型面及其对车辆运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轨缺陷威胁列车的运行安全。在钢轨缺陷形成的初始阶段对钢轨进行预防性打磨能有效防治缺陷的发展,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减少在轨道上运行的机车车辆发生危险事故的几率。采用经验设计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铁路钢轨预防性打磨的型面,并阐述了其构造过程。然后用SIMPACK软件及CONTACT数值程序对其进行了列车动力学性能及轮轨接触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钢轨预防性打磨型面能保证车辆的运行性能,符合预期。在钢轨打磨型面设计上做了尝试,为我国铁路钢轨打磨型面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碳纤维编织网增强磷酸镁水泥砂浆加固法(TRMM)中2个界面(砂浆-混凝土、碳纤维编织网-砂浆)的黏结性能,对21个黏结试件进行了弯折试验。研究变量包括界面处理方式(打磨、刻槽、凿毛)、磷酸镁水泥砂浆(MPCM)类型(MPCM、聚乙烯醇纤维(PVA)改性MPCM)、碳纤维编织网处理方式(表面涂层、表面涂层+粘砂、浸渍+粘砂),分析了试件破坏模式和在不同变量下黏结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砂浆-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随着界面粗糙度的提高而增强,当粗糙度由0.77 mm提高至1.97 mm,试件由脆性破坏变为延性破坏;PVA可通过桥联作用改善碳纤维编织网-砂浆界面黏结性能;浸渍和粘砂后碳纤维编织网-砂浆界面黏结性能显著增强,界面黏结强度提高68%。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布与钢板粘结拉伸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方法中的碳纤维布与钢板的协调性,进行5组碳纤维布和钢板粘结复合材料试件的单轴拉伸试验,研究碳纤维布与钢板粘结复合材料的破坏特征、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破坏形式为碳纤维布被拉断或碳纤维布与钢板发生剥离破坏;与对比钢板相比,复合材料的极限承载力提高显著,屈服后的刚度提高也较大,而屈服荷载提高较少;随着碳纤维布层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极限承载力增长较快。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复合材料屈服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小于0.035,可供工程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机车电传动》2021,(3):23-27
钢轨打磨车执行曲线打磨作业时,运行速度一般低于曲线设计速度,以过超高状态通过曲线。考虑钢轨打磨车车体柔性,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和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考虑砂轮和钢轨接触关系,研究车体弹性变形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处于打磨工况和自走行工况下曲线半径和超高对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时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车体弹性变形主要影响车轮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对轮轴横向力和倾覆系数影响较小,将车体考虑成柔性体后钢轨打磨车的曲线通过性能有所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曲线半径,减小超高有助于提高打磨车的曲线通过性能;打磨作业会恶化打磨车的曲线通过能力,脱轨的风险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9.
林炯 《中国铁路》2011,(8):49-51
电阻栅制动风机(DB Blower Motor)简称DB电机,是为HXN5型机车设计制造的四款配套电机之一,其最初的制造工艺由美国GE公司设计,国产化后,发现其在制造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可改进空间。对换向器加工中的砂纸打磨、电枢嵌线后的预绑和真空浸漆3个工艺流程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其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分析和论述。改进后的工艺方案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阐述石太线钢轨磨耗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性打磨方法。合理安排钢轨的打磨周期,减少了钢轨病害,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打磨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就今后重载线路钢轨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钢轨打磨列车打磨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影响钢轨打磨列车打磨质量的原因,针对提速、重载线路分别制定提高打磨质量的措施。为更好地发挥机械效率,在分析PGM-48型钢轨打磨列车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对打磨列车提出了3点改进建议,以加强打磨列车的适用性和提高打磨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树国  邵辉 《铁道车辆》2004,42(3):44-44
《铁路货车轮对和滚动轴承组装及检修规则》规定,轮对厂修、段修时必须清除各部位表面的油漆及锈垢,车轴外露表面必须露出基本金属面。现在各车辆段采用的都是水轮除锈。但对于防尘板座部分除锈效果普遍不理想,多数单位还需角磨机配钢丝轮或用砂纸打磨,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由于钢轨初始廓形及打磨工况的差异,现有方法难以准确预测多个砂轮组合打磨形成的钢轨打磨廓形。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模型的钢轨打磨廓形预测方法。通过采集钢轨廓形的离散数据点,引入3次样条插值方法对打磨前的钢轨廓形进行数学描述。以打磨功率和砂轮倾角为设计变量,构建以打磨量为响应量的3阶响应面模型。基于钢轨打磨廓形成形机理,设计打磨廓形的数值计算方案,实现多个砂轮组合作用下的钢轨打磨廓形预测。通过工程实例,结合现行钢轨打磨验收标准,验证上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对高寒地区的气温、降水、日照、辐射等气候环境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环境因素、保湿养护和冻融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提出了高寒地区选择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及方法的原则,并对所选取的柔性环氧树脂和改性FEVE氟碳涂料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柔性环氧树脂的断裂伸长率提高明显,与基体粘结强度高,改性FEVE氟碳涂料具有附着力强、拉伸强度高和弹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打磨模式决策方法根据目标廓形选择最优的打磨模式,避免了因打磨模式选择不当导致的打磨遍数过多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打磨作业效率,减少了作业量,对提高钢轨打磨车的应用水平具有借鉴意义,为实现线路精确打磨的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对Ⅱ型轨道板打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减少打磨量的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打磨效率。  相似文献   

17.
打磨车在工作过程中,打磨电机靠偏转油缸来调整电机的打磨角度,工作时会出现偏转油缸剧烈振动的情况。为了研究此振动特性,通过分析打磨电机偏转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偏转油缸的受力数学模型,并用AMESim液压仿真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液压锁存在时,摇架内偏转角度在20°范围内,液压缸运行速度稳定;当偏转角度大于20°后,摇架开始振动,随着偏转角度继续增加,振幅变大,振动频率加快。为了解决此振动对打磨的影响,提出了增加节流阀或增加溢流阀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拉拔试验,对活性粉末混凝土与碳纤维筋的粘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水胶比、钢纤维掺量及硅灰掺量等材料参数对粘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粘结滑移曲线的形状主要与碳纤维筋的表面形状有关,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比无关;碳纤维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而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钢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粘结强度,是影响粘结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掺入硅灰有利于改善粘结性能,但其掺量有一个最佳范围,在本次试验中,硅灰的最佳掺量为0.25~0.35。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在混凝土构件侧面粘贴碳纤维板这种新形式对受弯构件加固,研究该构件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共设计9根适筋梁。试验重点研究加固梁的极限荷载、变形和碳纤维板粘贴形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碳纤维板侧面加固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变形仍然符合平截面假定;采用该加固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承载力,同时梁的刚度也较大幅度提高,仍保持良好的延性;加固梁的承载力和刚度随碳纤维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两者也不呈比例,碳纤维板的用量有一个限值。该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应用,特别是当构件底面有障碍物无法加固底面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PID控制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PGM-48钢轨打磨车打磨控制中的PID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打磨作业过程中的PID控制分析,能提高钢轨打磨作业的质量。打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PID控制原理可大概分析出故障原因,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