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三尖杉酯类生物硷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已得到肯定,单用所得的完全缓解率为16.6—27.7%。为了提高疗效,我们在一九七七年十月——一九七八年三月,半年内试用了以三尖杉酯硷为主的HOAP联合化疗方案,连续无选择地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下称急粒)6例,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尽管有的报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下称急粒)使用联合化疗诱导方案,完全缓解率可达65%—90%τ~(·2),但缓解期多较短,且易复发,仍难较长期地存活。如何延长缓解期及存活时间,是当前急粒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脾脏可能促进白血病的发生和恶化的作用~3,和慢粒急变后部分患者切脾后存活期延长的报导,以及我们观察到急粒缓解后,长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似有增高趋势,而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又占急性白血病的1/2以上。如我院自1972年7月~1976年12月血细胞室共接诊各型白血病53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329例,急粒190例。急粒占白血病的35.6%,占急性白血病的57.6%,故可说是常见病之一。目前抗白血病化疗也日新月异。特别是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101例白血病及26例感染患者的髓细胞NAP活性测定。结果急非淋、急淋与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间无显著性差异,均可呈强阳性反应,亦可为阴性,慢粒髓细胞,NAP活性明显减低,慢粒急变者则明显升高,其酶活性与感染及类白血病反应相似。故NAP活性测定呈强阳性反应者,应首先考虑类白血病反应,但不能完全排除白血病之可能,特别是慢粒急变的初发型及CNL,应结合临床进一步探讨其它鉴别诊断之依据。NAP活性测定不能作为鉴别急淋与急非淋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讨以口服去甲氧柔红霉素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对难治性及复发性白血病均采用 IE(去甲氧柔红霉素 ,足叶乙甙 )方案诱导化疗 ,完全缓解后再用其他方案巩固强化。结果 完全缓解率 46.1 5% ,部分缓解率 2 3% ,总缓解率69.1 5%。结论 去甲氧柔红霉素口服吸收良好 ,对难治性及复发性白血病有较好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急粒)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变化复杂。实践证明、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及分化程度不同时,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亦有明显差异,因而探讨急粒的分型标准,摸索其与临床关系的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评定疗效,判断预后,探索病因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疫苗治疗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疫苗主动治疗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细胞因子和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制备的疫苗 ,主动免疫治疗急性白血病 7例、多发性骨髓瘤37例。结果  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化疗未缓解或化疗不能耐受者 2 9例 ,经疫苗治疗达到完全缓解者 5例占17.3% ,部分缓解者 6例占 2 0 .7% ,微效者 4例占 13.8%。总有效率 5 1.8%。化疗缓解组 8例疫苗治疗后维持缓解达 8~ 13个月复发。多发性骨髓瘤 7例 ,其中 1例完全缓解 ,5例部分缓解。治疗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应用新型疫苗治疗化疗无效或化疗不能耐受的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肯定疗效。且经济简便 ,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前言1960年Nowell等在美国费城的一名慢粒患者中发现了一种特异性的标记染色体称为Ph~1染色体(即第22对的一个染色体的长臂的一半缺失)以后,一些学者研究证明,85%以上的慢粒患者都具有这种Ph~1染色体。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种细胞遗传学异常可累及所有骨髓的细胞,除慢粒患者外,在急淋、急粒、慢淋、红白血病、巨核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患者中都曾出现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4例报告刘心,刘陕西,邵文斌(西安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710061)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微波高热体外净化的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白血病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急性白血病3例(M32例,M4b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国风产一系列抗非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单抗),以免疫荧光技术,对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3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细胞表面抗原进行了检测与分型,比较了ANLL免疫学分型与细胞形态学分型的关系和CML急变期与慢性期抗原的不同点;并对4例形态上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AL)进行了免疫学分型。结果发现:国产的一系列抗非淋巴细胞单抗,可把FAB_(M1~M5)分为原粒、早幼粒及幼单单核细胞型;ANLL免疫学分型与形态学分型有关,但又不完全一致;28例慢性期CML全部与一个中性粒细胞的单抗反应,而8例急变期CML原始细胞无此抗原表达。4例细胞形态学分型困难的AL经单抗进行免疫学分型,3例为急淋,1例为急非淋。  相似文献   

11.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下称慢粒)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在我国仅次于急粒、急淋居于第三位。近年来有关本病的中西医药治疗报告甚多,为了提高临床效果,选择较恰当的方法、药物和时机。故对此作一概述。1865年Lissaure首先用坤剂治疗,可获暂时改善。本世和初曾试用苯剂,但疗效可疑。其后近50年的时间里,放疗成为慢粒最主要的疗法,较不治疗者,中数生存期有所延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一九七五年十月首次用“杀癌七号方”加小量强的松及环磷酰胺治疗原血细胞白血病一例,短期内取得完全缓解效果之后,至一九七八年十月又治疗其他类型的急性白血病12例,也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使用"氟达拉滨+马利兰(Flud+Bu)"预处理方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患者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型)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急非淋白血病1例.预处理方案包括氟达拉滨30mg/(m2·d)×4d,注射用马利兰3.2mg/(kg·d)×2~4d;非血缘移植患者加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2.5mg/(kg·d)×3d;供者为其HLA配型相合的同胞或非血缘;输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合计CD34+细胞3.0~8.03×106/kg(平均4.29×106/kg),单个核细胞6.74~13.51×108/kg(平均9.01×108/kg);采用"环孢霉素+短疗程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预处理相关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重建造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STR-DNA证实均为完全供者植入;1例急淋L2患者在移植后早期(<30d)白血病复发导致死亡,其余5例患者随访8~20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均存活,至今无白血病复发.结论 "氟达拉滨+马利兰"预处理方案移植相关并发症轻,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远期疗效尚待评估.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是危害人类生命的恶性病,曾宣称为不治之症,由于现代化学抗癌药物与分子化学以及细胞动力学的研究,不断完善认识,联合化疗的应用加之对症、支持、免疫综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就目前条件下,在联合用药的诱导下,急淋白血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雄黄体外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观察其对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雄黄处理在体外培养耐维甲酸的人白血病细胞 ,电子显微镜观测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 ,并前后对照观察应用雄黄治疗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的疗效。结果 在 1 .0~ 2 .0 μmol·L- 1 的浓度下 ,雄黄作用于白血病细胞 2 4h后 ,可见到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 :细胞核固缩 ,染色体凝集 ,呈新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 ,核碎裂 ,染色质片断化 ,凋亡小体形成等。用雄黄治疗的 2 0例患者 ,完全缓解(CR) 1 7例 ,部分缓解 (PR) 1例 ,总有效率 (CR +PR) 90 %。结论 雄黄能够诱导耐维甲酸的白血病细胞凋亡 ,可用于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治疗 ,且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6.
文献报导某些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称急淋)患者在急淋典型改变以前呈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等类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征象(1),此变化具有对激素良好反应,“再障”可很快缓解,但多于半年内呈现典型急淋变化等特点,Bernarrd曾观察到  相似文献   

17.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简称慢粒)终未期常出现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重度贫血、血小板显著减少、出血倾向加重、高热、骨关节疼痛等类似急性白血病的表现,称之为慢粒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白血病的防治工作,正沿着中西医结合的正确途径向前发展。实践证明急性白血病(急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提高缓解率、而且能延长生存期、还有可能从中找到治疗的新途径。现将近年来成人“急白”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讨论于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我科于1985年5月~1987年7月应用5-氟脲嘧啶120h 持续静脉滴注加顺铂治疗21例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结果。在可评价疗效的19例中完全缓解1例(5.5%),部分缓解8例(42.1%),稳定4例(22.2%)进展6例(31.5%),有效率47.6%。本文对影响疗效的诸因素和毒性反应作了分析,认为此方案可作为晚期食管癌的姑息疗法或为综合治疗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我国白血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正沿着中西医结合的正确途径向前发展,大量的实践证明急性白血病(急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提高缓解率,而且能延长生存期,还有可能从中找到治疗的新途径。现将近年来成人“急白”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并谈谈我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