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用于北美铁路的典型货运机车司机室的振动特性和评价各种结构修改对司机室内部噪声和振动的效果。为此,在试验室环境中研究了一台批量生产型机车司机室的结构动力学特性。以接近类似司机室在现场承受的输入方式用液压致动器对其激振。通过一系列试验,建立司机室的振动基线,并确定司机室各部分如何振动。然后,对司机室地板和顶盖进行一系列修改以降低振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加强司机室地板刚度可以降低频率在200Hz以下的司机室内部噪声和振动。然而,这种降低是以增加高频振动为代价的。在司机室顶盖结构中加减振材料可看到相似的连带关系。加入减振材料降低了某些加速度峰值,而在53Hz下却增加了一个峰值。本研究的结果指出,实际上,在能够作出哪种解决方法对于某种特定的应用场合是最有效的决定之前,必须对不同的噪声和振动解决办法分别进行试验。然而,只有在结构噪声和振动特性和主要噪声源已经被识别的情况下才可能作出这种决定。本文描述的实验室装备对于创造一个有助于可精确和重复评价不同噪声和振动解决方法的环境特别有效,而司机室结构则以与它在现场相同的方式被激振。没有这样的试验装备,许多解决方法的效果就不可能被精确地确定。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内燃机车独立司机室的结构与设计原理;在传统司机室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基础上,对独立司机室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模态分析、多体动力学、噪声—振动耦合方法,对独立司机室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做出了展望;为独立司机室在内燃机车工程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型电力机车司机室异常噪声现象,对相关部件进行了振动和噪声测试,研究引起异常噪声的机理。从轮对振动特征、车体振动传递性能、司机室结构模态以及空腔模态等方面开展了探讨和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异常噪声产生的可能原因,确定了轮对多边形失圆产生的低频振动是司机室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司机室板件振动频率与空腔模态的声固耦合振动是诱发电力机车异常噪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电力机车司机室异常噪声现象,对相关部件进行了振动和噪声测试,研究引起异常噪声的机理。从轮对振动特征、车体振动传递性能、司机室结构模态以及空腔模态等方面开展了探讨和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异常噪声产生的可能原因,确定了轮对多边形失圆产生的低频振动是司机室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司机室板件振动频率与空腔模态的声固耦合振动是诱发电力机车异常噪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列车提速后机车司机室噪声、振动的污染状况,对机车司机室噪声、振动进行调查。经调查表明, D F11、 D F4 D型机车司机室噪声均超标,当车速> 120 km /h 时, D F11 型机车座椅 Y 向振动超标。提示司机室隔声效果差, D F11型机车座椅减振效果差,易导致司机疲劳而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6.
浅析减振降噪型无碴轨道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轨道结构噪声和振动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指出了减振降噪型轨道结构的设计原则。提出了一些降低轨道结构噪声与振动的有效方法和结构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以及轨道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动车组司机室车体结构的结构特性和隔声性能,分析加筋板结构低频振动与隔声性能的特殊关系.基于司机室板筋结构的声振特性,设计动力吸振器,优化动力吸振器参数,通过Virtual.Lab仿真软件计算结构的振动响应,分析动力吸振器对加筋结构的减振效果,得出最优的吸振器布置.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施加动...  相似文献   

8.
基于某地铁高架线的简支箱型梁桥,建立轨道-桥梁振动传递特性分析模型,研究简支梁跨度、轨下刚度、桥上轨道结构形式以及箱型梁断面等因素对高架桥梁结构与噪声辐射相关的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简支梁跨度的变化不影响与噪声辐射相关的振动,而减振扣件可在90 Hz以上发挥减振降噪作用;加厚箱梁顶板和腹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箱梁的振动和辐射噪声,用多腔室箱梁代替单箱室箱梁可显著减小振动及辐射噪声。分析结果可为城市轨道高架桥梁结构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中阐述了司机室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项点,描述了司机室模块的具体结构,介绍了司机室防撞结构的技术参数以及司机室在密封、噪声、热环境、视野等方面的研究和改进,从结构性能以及舒适性两方面为后续司机室的设计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司机室振动与噪声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初步探讨电力机车司机室振动与噪声的控制方法。对SS9改型机车司机室振动与噪声的控制方法作了简要介绍,通过运行试验和对试验结果的讨论分析,证明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