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絮 《世界汽车》2009,(6):102-103
步入21世纪,城市化进程在加剧,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一直在寻找能够减轻拥堵及污染的方法,同时还要能满足驾驶过程中的随心所欲,于是一场又一场汽车革命孕育而生。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前人对城市道路拥堵判别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边界矩形法识别道路,划分拥堵标准,并根据各道路的拥堵隶属度确定其拥堵级别以及拥堵的时间段,建立了道路拥堵判别模型.此外,利用此模型,以深圳市某一地区的出租车GPS实测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筛选出拥堵的路段、路口以及每条道路拥堵的时段.应用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客观分析道路交通状况,有效判别道路拥堵.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拥堵疏导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方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详细分析了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类型和程度,并对拥堵的空间分布形态及计算机自动识别方法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根据路段流量和排队信息来检测、预报交通事故和拥堵的新方法,最后分析了疏导拥堵的各种手段,并根据不同的拥堵原因和拥堵空间分布形态,提出了相应的综合疏导拥堵方案.  相似文献   

4.
降雨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条件,对城市路网的交通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为避免不同道路交通状态速度评价标准的不统一,基于道路的最高限速,提出了速度性能指标,进而建立了衡量路段和路网拥堵状态的路段和路网拥堵指标,量化了路段和路网的拥堵程度.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在对比雨天和晴天2种环境下的各项拥堵指标基础上,探讨了雨天环境对北京快速路网的宏观影响,为雨天条件下的交通规划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基于路段拥堵指数,利用ArcGIS软件可视化展示了北京快速路拥堵路段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与晴天相比,雨天环境降低了车辆速度,增加了路段偶发性拥堵,也加剧了路网的拥堵程度.同时,雨天环境下的工作日平均每小时路网拥堵指数增加了17.2%,周末则增加了28.6%;而其标准差分别增加了22.2%和62.5%,表明雨天环境下工作日和周末的拥堵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收费站拥堵是引发高速公路拥堵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提升的最大软肋.该文在对天津高速公路收费站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速公路拥堵收费站的现状,以及造成拥堵的原因.针对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问题,从提高收费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完善收费站土建设施建设3个方面提出解决拥堵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交通拥堵预测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步骤之一.为缓解交通拥堵,选取速度这一参数建立交通拥堵预测模型.在对速度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时空特性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速度预测多点模型.将预测结果与决策阈值相比较,粗略地判定拥堵等级,并运用模糊算法对速度和拥堵程度进行量化,建立相应的模糊规则体系,并应用模糊逻辑推理得到定量的拥堵度指标.结合实例进行仿真和分析,与基于单一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相比较,基于时空特性的预测方法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由7.45%下降到了3.61%,有效地提高了速度预测精度,基于速度的拥堵预测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较高.利用模糊算法评判拥堵程度,可得到量化的拥堵度指标,使拥堵程度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日趋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提高公交车辆的服务水平,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从路段平均行程速度、交叉口饱和度、路段饱和度以及交叉口平均排队时间4个道路拥堵程度评价指标出发,构造了一个系统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道路拥堵程度评价体系.在分析道路拥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道路拥堵程度的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的预测模型.通过采集实际的交通流数据以及公交车站点间的行程时间,讨论不同道路拥堵程度下的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验证了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道路拥堵程度对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大城市是否有必要实施拥堵收费政策这一热点问题,首先分析巴黎、伦敦城市形态对交通供需、拥堵情况、交通政策的决定性影响.根据巴黎、伦敦和斯德哥尔摩的经验,探讨拥堵收费政策是否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必选之策.分析从规划入手论述了缓解拥堵、发展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等缓解交通拥堵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就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最优、必选和可选之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拥堵成为2011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交通拥堵似乎成为城市的顽疾.本文试从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探索城市交通拥堵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根源,通过对比国内外大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根源和采取的措施,为我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固定检测设备的高速公路拥堵检测方法在检测时间和检测范围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浮动车GPS数据的检测方法.提出了完整的拥堵检测流程,包括高速公路的区间划分、GPS匹配、区间状态判定和拥堵状态仿真等环节.通过检测案例分析说明了方法效果.在拥堵检测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方面较之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同时分析了此方法的具体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现有监测手段开展区域交通综合整治,科学设置交通分级预警标准是北京市缓堵工作的重要目标。为了直观性评价缓堵工作的治理效果,并及时识别路网运行效率低下的区域,以北京市25个出行热点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区域交通运行指数,解析热点区域的路网运行拥堵特征。应用系统聚类方法,发现依据区域拥堵特征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复合型、双峰型、晚延型3种类型,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下的区域路网运行状态。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拥堵时空特征构建区域拥堵评价模型,确定了包含红色预警、橙色预警、黄色预警的三级预警分级标准,定量化地反映区域路网运行状态在一段时期内的综合性评价。结合应用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型区域全天运行状态处于中度拥堵等级的累计时长最高,为373 min。双峰型区域在平峰时段路网拥堵状态恢复较快,日均严重拥堵时长仅有36 min。晚延型区域的早晚高峰路网运行状态差异最大,该类地区的日均早高峰拥堵时长最短,而日均晚高峰拥堵时间却最长。并且,由拥堵评价得分显示,该类型地区在工作日及非工作日期间均易出现预警需求。特别是朝阳北路地区,工作日区域拥堵评价得分仅为74. 8分,已达到橙色预警状态,路网运行压力较大,应在缓堵工作中优先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2.
英立 《驾驶人心理》2006,(10):42-42
革命!英国人爱上自行车。英国现在进人了一场自行车革命。由于道路越来越拥堵,空气污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许多英国人开始选择骑自行车出行。  相似文献   

13.
考虑真实交通路网,探讨了可获知偶发拥堵持续时间的动态车辆路径问题.在利用改进的Dijksta算法将路段行驶时间转化为客户点间最短行驶时间的基础上,根据常发拥堵信息,通过遗传算法安排车辆初始配送路径,根据实时获知的偶发拥堵因素影响下的路段行驶时间和其持续时间,以2-opt和insertion方法更新车辆配送路径,通过车载导航系统实时指导车辆行驶路线.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根据偶发拥堵信息更新车辆配送路线,以避开偶发拥堵影响路段,缩短总配送时间0.65~13.18 min;获知偶发拥堵持续时间帮助多节省了配送时间 -0.16~4.17 min.节省的时间随偶发拥堵因素对路网影响的加剧而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同路网形态下城市交通拥堵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有军  田聪 《中国公路学报》2013,26(1):163-169,190
为了研究路网形态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对方格网式和环形放射式路网的交通拥堵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元胞传输模型模拟方格网式和环形放射式路网的交通流运行状态,分析了2种路网在不同交通需求下的拥堵特征.结果表明:环形放射式路网比方格网式路网更容易产生交通拥堵和拥堵闭环;当路网交通负荷增加时,后者拥堵规模的增长率高于前者;前者最大拥堵规模随交通需求先呈线性增加而后趋于平缓,后者变化趋势整体上呈现“S”形.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路径选择模型提供合理的路径集输入,使路径集能够包含更多驾驶员实际选择的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路段惩罚法的路径集生成算法.根据发生拥堵的频率定义路段的拥堵指数,然后根据拥堵指数确定新算法的惩罚规则:在上一次计算的最优路径中需要增加阻抗的路段,是拥堵指数较大路段,而不是原始算法提出的所有路段.通过定义合理的指标评价路径集生成算法的有效性,根据实测的驾驶员出行路径数据评价改进的路段惩罚算法、原始的路段惩罚法以及应用较广泛的随机分类组合法.结果表明,在几种算法中本文提出算法生成的路径与实测路径完全一致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拥堵是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发现有限的交通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是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须从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公交优先体系及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增加交通供给,一方面利用行政手段以及收费措施控制交通需求。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城市道路进行智能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道路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拥堵收费理论研究和国外拥堵收费实践的回顾,本文阐述了拥堵收费主要技术的基本原理,对技术特性及适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北京市交通分布及拥堵特点,将二环路作为拥堵收费路网,给出了确定征收对象、征收区域、计费方式、计费费率、付费方式的相关建议。根据不同技术的特点,本文选用基于DSRC的技术方案,并给出了拥堵收费系统构成、RSU布局方案,为拥堵收费实施做了有益地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发挥综合客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的能力,提高枢纽运行效率,分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瓶颈的形成机理,给出瓶颈的定义和识别流程,提出客流拥堵自动识别算法,考虑拥堵强度、拥堵持续时间和拥堵频率等拥堵特性,构建综合客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瓶颈识别指数模型并制定瓶颈分级标准.最后以北京南站地下一层换乘大厅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高峰时段换乘大厅地铁进出闸机处为Ⅰ级瓶颈,平均排队长度5人,地铁东北、西南售票处为Ⅲ级瓶颈,平均排队长度为14人,与实际情况相符,而通过瓶颈缓解措施,能有效降低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东莞市松山湖大道入城段在高峰时段发生常发性拥堵问题,从出行结构、路网布局、立交节点3个层面对交通拥堵成因进行了分析.根据《东莞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提出的城市交通高效性发展目标、道路交通发展总体策略及道路交通治理策略,提出:近期拥堵治理以交通管理措施为主要技术手段,中期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远期则由中短期的局部性治标措施上升到立足城市布局结构、优化完善路网规划、打造高品质交通廊道的系统性治本措施.最后,对未来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拥堵交通流仿真中拥堵产生与消散的自发性,研究不同驾驶人群体的换道策略对拥堵产生与消散的影响,通过参考智能驾驶人模型(IDM)建立智能体,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3车道交通环境,对交通流仿真方法进行改进,使其可以更加真实地表现出现实环境中拥堵的产生和消散.通过仿真实验,产生不断演化的交通流,得到一系列的仿真数据.利用仿真数据,采用重复博弈的理论分析驾驶员群体的策略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仿真及推理结果表明,在不发生事故的前提下,驾驶人群体采取占优的换道策略最多可以提高所有车辆7%的平均车速;理性的驾驶员换道策略的调整的最终结果会使道路通行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