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不受固定状态影响的情况下,探讨微波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对象与方法:使用动物为平均体重507.5克的雄性魏斯特大鼠。为使动物习惯于固定状态,以微波照射用的固定器每日15分钟固定一周。照射条件为微波照射强度10毫瓦/厘米~2,室温22±1℃,湿度50~60%。采血在固定状态体温基本稳定30分钟后和微波照射50分钟后两次分别在离尾端部5毫米处切开进行。检查项目:血流比容值、红血球数、白血球数、血液像、白血球过氧化酶反应等,与血液检查同时用放置在直肠的热电阻探针测定直肠温。对照  相似文献   

2.
微波在医疗上是作为温热疗法使用,在家庭和饭馆用电子炉灶烹调,而在工业上微波则用于食品、木材、草垫等的干燥、杀菌,用途极为广泛。因此,研究微波对身体的影响,在体内哪种物质会成为评价微波对身体影响时的确切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根据这个问题,以家用电子炉灶中的2540MHz(兆赫)的磁控管作为微波发生装置,研究试制出一种低能级的连续可变微波装置。利用该装置,在一定环境下(照射强度100mV/cm~2,环境温度21~23℃),以5只大白鼠为一组进行试验,探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比较了受脉冲微波(频率为2880MHz)辐射和40℃热辐射后大鼠血清及颌下腺(SSG)中K~ 、Na~ 和Ca~(2 )的含量。第一组,共用116只大鼠,以吸收比率(SAR)各为4.2、6.3、6.8、8.4、10.8及12.6W/kg分组,每鼠单次辐射30′,并设同样条件下假辐射30′作为对照组。第二组,实验组大鼠的SAR均为9.6W/kg或置40℃热环境中,但以暴露15′、30′及60′分组;另10只大鼠作为假辐射组。大鼠血清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NO_2对红血球膜的影响和找到解释作用机理的头绪,进行了大鼠暴露NO_2红血球膜酶和糖质的研究。方法:选用13~16周龄Wister-JCL系的雄性大鼠于浓度4.0士0.08ppm的NO_2环境中连续暴露10天,用Dodge法制备红血球膜,红血球唾液酸和己糖是在各自加入0.1N硫酸(80℃1小时)以及4N盐酸(80℃4小时),进行加水分解游离  相似文献   

5.
猕猴28只,体重3.8~9.0kg,分为5组。第1~3组热暴露每天1次,肛溫分别升至40℃、40.8℃和41.6℃;第4、5组热暴露分别为每天2次和隔天1次,肛溫升至41.6℃。连续热暴露(热习服期)10天,第5组为20天。动物在于球溫度41℃、湿球溫度38℃的热箱內热暴露;于热习服期前后,在热暴露的同样条件下进行1次肛溫升至41.6℃的标准试验。结果表明,热暴露时肛溫升至41.6℃的三个组较之其它二个组(肛溫升至40℃和40.8℃)的热习服效果好,标准试验的耐热时间延长(P<0.05~0.001),肛溫降低1.13~1.84℃;以每天热暴露组的效果最好。可以认为猕猴每天热暴露1次,肛溫升至41.6℃,连续10天,是获得高效热习服的方法之一。 1795年有人就明确指出,在热环境中机体有逐渐适应该环境的本能。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证明,加速热习服的基本措施是热锻炼。为探讨不同程度热应激锻炼以及热锻炼时间、次数、间隔对提高机体耐热能力的影响,本实验观察了猕猴在相同的热环境中热暴露,每天1次、2次和隔天1次,使肛溫升至不同水平时的热习服生理特征,并比较了耐热能力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锰毒性产生的机制,作者用60只雄性小鼠分成10组(每组6只)进行试验,其中8组一次给予腹腔注射245mgMn(CHCOO)_2·4H_20/kg;1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给予锰的8组动物分别于给药后0、2、12(小时)和1、2、4、5、10(天)的时间里脱颈椎处死,  相似文献   

7.
体重3.7~3.9kg雌兔分成三组:(1)胆管造瘘给铅组(2只);(2)给铅未造瘘组(2只);(3)造瘘未给铅组(1只)。给铅动物以12mg/kg(相当于 2/3致死剂量)的四乙铅兔耳静脉注射,24小时后采样测定胆汁、肠内容物、脏器、血和尿中的总铅、三乙铅、二乙铅和无机铅的含量。 1.胆汁排铅情况:造瘘给铅组中,给药后24小时约8%给药剂量的铅由胆汁排出(其中胆囊胆汁约1%,胆管胆汁约7%)。胆汁总铅中约97%为二乙铅,无机铅约2%,三乙铅约0.1%。给药后6~12小时铅的总排出量最高。随时间增长,胆管胆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焦油沥青对皮肤的损害,用煤焦油沥青和石油沥青对家兔皮肤进行了光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用体重2公斤左右的家兔(日本白色种、雄性),于左右耳翼内侧分别选取2个部位,在1cm×1cm 大小范围涂以用白色凡士林调制的焦油沥青粉末(浓度5%),经24小时后清拭干净,用氙灯光源的光束照射,24小时后观察皮肤变化,区分损害的程度。损害程度分类如表2所示,共分为5级,损害程度最高的以  相似文献   

9.
1979年10月,美国化工毒理研究所(CIIT)首先报道了甲醛的致癌性。该研究给F-344大鼠和B_6C_3F_1小鼠分别接触浓度为15、6、2ppm的甲醛蒸气,每个剂量组雌、雄动物各120只,每天染毒6小时,每周5天。结果,16个月后,15ppm组有3只大鼠发生鼻甲骨上皮鳞状细胞癌;18个月后,该剂量组罹患同样癌肿的大鼠数急剧增至36  相似文献   

10.
噪声能引起有机体代偿适应机制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CAC)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报导了在下列3组情况下儿茶酚胺(KA)的代谢:第1组,宽带稳态噪声(90分贝,A档)的作用;第2组,工业油И-40A(10毫克/米~3)气溶胶产物的作用;第3组,噪声(90分贝,A档)和气溶胶(10毫克/米~3)的联合作用。实验对象为40只大鼠,每组10只(包括对照组),每天接触4小时,实验4周。每周收集动物昼夜尿按Pissano法测定尿中香草基扁桃酸的含量,并断头处死部分动物分别取血、脑、肝、骨骼肌,按Стабровского等(1971)的方法测定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8只灰鼠连续9天暴露于倍频带噪声(其中心声级在4.0千赫)的不同声级中(57.65.72.80.86和92分贝)。每日6小时的噪声暴露和18小时的安静期的试验。作者观察到: 1.动物通过连续7阶段的听阈训练后,其听力反应达到90~100%正确性。过长的训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灰鼠的最大听阈损失频率为5.7千赫;即暴露噪声中心声级4.0千赫以上的半个倍频程处。其次的损失频率为8.0,2.0和0.5千赫。 3.在一天当中灰鼠的最大阈移发生在噪声暴露后4分钟时;并且常常是这种最大  相似文献   

12.
NCl_3是一种带有氯气味的褐黄色气体。作者巴比等人测了大鼠在1小时吸入暴露后三氯化氮的LC_(50)。每组10只动物,分五组暴露于浓度从58ppm到157ppm NCl_3中。在107ppm和117ppm浓度范围内,以95%置信限求得1小时LC_(50)是112ppm。所有的死亡率发生在暴露之中或暴露后1天之内。通过因暴露于NCl_3中引起死  相似文献   

13.
大强度微波辐照会产生白内障已被公认,而低强度(<10毫瓦/厘米~2)能否引起则有争论,有的认为不产生白内障,有的认为由于蓄积作用或非致热效应可致晶状体损害,甚至形成白内障。现将1978~1980年对微波作业者眼睛检查结果报道如下。调查内容及方法微波接触组:检查3个研究所及3个工厂的技术员和工人共801名(男580,女221),接触连续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注射锡、铅的小鼠一次、二次免疫应答。作者将6周龄dd系雄性小鼠370只,分为3组:对照组用pH4的无离子水;锡组用氯化亚锡(SnCl_2)1.67微克分子/公斤·天,连续3天;铅组用氯化铅(PbCl_2)5微克分子/公斤·天,连续2天,备以0.1毫升/10克·体重腹腔注射。注射后第2天、第7天腹腔注射羊红血球6.6×10~7个细胞/克·体重,进行2次抗原刺激。每次抗原刺激后,隔日从各组中取10~13只小鼠摘除脾脏及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NO_2急性暴露对由绵羊红血球引起的小鼠初次体液抗体应答的影响。作者用BALB/C小鼠,6—9周龄,急性暴露5ppm、20ppm和40ppm的NO_2各12小时后,只有40ppm组动物有死亡,死亡率为7.8%(38只死亡3只)。20ppm、5ppm组动物均无死亡。40ppm暴露1、2天后,体重明显下降,4天后恢复到原  相似文献   

16.
收集12个健康人的外周血。每个人的外周血标本在35、37、39℃共培养三瓶,在黑暗处培养72 小时。收获前48小时加BudR(最终浓度为10μg/ml),收获前2小时加秋水仙素(最终浓度为0.24μg/ml)。按标准方法收获和固定细胞,空气干燥,用FPG技术染色。对每一个人在不同温度下培养的标本,检验20个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相细胞和观察100个连续的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应用高效波相色谱(HPLC)法测定尿酚。取5ml尿,加入1ml浓盐酸,在100℃水浴中反应1.5小时,使尿中的硫酸酚和萄葡糖醛酚水解成酚,然后用10ml二丁醚萃取游离酚,再用HP-LC法把这些酚(如甲酚)与其它共萃取化合物分离,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 HPLC的分析条件:内径5mm×12.5cm的不锈钢柱,填充5μm Spherisorb-NH_2。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65nm处,使用与20μ1定量管相连的Rheoelyne Model 7125进样阀进样。流动相是2%(v/v)异丙醇/己烧,流速2ml/min,在室温  相似文献   

18.
作者研究低强度微波源工作人员血液细胞化学和基因变化。接触第一组使用电子仪器女性18名,上班时均受微波辐射作用,强度低于10μW/cm~2,能量负荷不超过70μW·h/cm~2;接触第二组调试放射仪器男性29名,断续受到微波辐射作用,强度1~100μW/cm~2,每日总时间不超过2~3小时,能量负荷低于200μW·h/cm~2。对照组40名(男女  相似文献   

19.
苏联于1958年制定微波辐射卫生标准前,在电子及无线电工业,航空及航海业、科研及医疗机构中,工人受高强度微波作用。如雷达调谐、控制及综合试验时,强度达10mW/cm~2以上,对工人健康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出现病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苏联的卫生标准(日工作8小时为10,2小时为100,20分钟为1000μW/cm~2),通过贯彻执行综  相似文献   

20.
日本岐阜县某采石场的振动危害及近5年的动态研究结果如下。于1976、1981年对该采石场69名使用振动工具(主要是碎石锤)的釆石者作了体检及卫生学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49.14±8.7岁,40~70岁占76.8%。振动工具使用年数16.4±5.1年,10年以上者近90%。每天使用振动工具不足1小时的只1人,余为2小时以上;自觉症状:雷诺现象36.2%(每天发生13%、每月发生14.5%、每年发生8.7%,右手4.3%、左手24.6%、双手7.2%),早期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