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忠信 《水运管理》1996,(11):23-25
上海港“八五”期固定资产完成投资特征及特点马忠信一、基本特征上海港“八五”期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创历史新高;投资分布由内向外,新港建设进入启动;投资重点由件杂货转向集装箱装卸设施;技术改造比重提高;港口建设负债过重。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强度投入,使港口建设经...  相似文献   

2.
上海港 1996年上海港有以绝对优势雄居榜首,全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638亿吨;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97万TEU,超过计划指标的19.4%,这一数字比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高出了4个百分点。目前从上海港始发的国际集装箱航线已达19条,集装箱航班多达335班。 为了给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创造必要条件,上海港口建设在“八五”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快发展速度。96年上海港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多元。“九五”期  相似文献   

3.
林桦 《水运管理》2002,(2):28-30
一、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现状 “八五”期间,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交通部组织完成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项目(简称“工试”)。其任务是与技术改造相结合进行配套建设,建立与完善以上海港为枢纽包括远洋干线、公路、铁路、内河和沿海集疏运的试验网络,形成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该项目以建设设备系统、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这三大系统为目标,其中信息系统是一个行业性的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国内第一个跨地区、跨部门、有相当规模的服务于集装箱运输管理的信息系统。“工试”的顺利完…  相似文献   

4.
《船艇》1992,(2)
“八五”期间,国家对电子专用设备将投资约10亿元,比“七五”期间增长3.5倍。机电部强调要明确投资方向,突出重点,采取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结合的方式,发展我国的电子专用设备。“八五”期间,国家将安排42个电子专用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其中机电部归口40个,  相似文献   

5.
吕志方 《集装箱化》1997,(4):33-34,20
交通和能源作为“先行官”和国家扶持的重点.在“八五”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城市功能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集装箱运输.由于具有高效、快速、廉价、安全等优势.还能实现门到门服务.避免货差、货损现象,因而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我国集装箱运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当快.1993年港口吞吐量完成382万TEU和2472万多t.比1992年分别增长了38.1%和28.5%。1995年港口吞吐量和国轮运量均超过600万TEU。我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170万TEU。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货物的主要集散地为港澳地区,运距短。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认真实施科教兴港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了上海港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又是百年老港。要保持上海港在全国的领先水平,技术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六五”期末,港口吞吐能力缺口达2840万吨,压船、压货现象十分严重。为此,上海港认真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时结合上海港实际情况制订了“打基础、出后劲、还欠债”的基本策略。经过“七五”和“八五”期间技术改造,恢复和新增吞吐能力3100万吨,新增固定资产约32.8亿,其中更新改造投入约22.6亿元人民币,主要装卸机械在装备素质明显提高的基础上仍保持在3100台左右,设备新度系数达0.63。1997年与1987年相比装卸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9%,平均每艘次船舶在港停时由3.4天缩短到1  相似文献   

7.
上海港利用外商投资成绩喜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截止1995年底,上海港累计举办外商投资项目40个,项目总投资13400万美元和56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和10亿元人民币。其中,“八五”期间共举办外商投资项目30个,为“八五”前项目总数的3倍;“八五”期间项目总投资12370万美元和56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4200万美元和10亿元人民币,远高于“八五”前累计项目总投资为1020万美元和实际利用外资为600万美元的规模。 外商投资项目经营范围包括:合资经营码头装卸主业;经营与港口主业相关的延伸业务;利用部分房屋、设备修理能力举办小型工业性项目;利用部分区位较好的地段举办餐饮、娱乐等服务性项目及房产开发等;发挥港口业务管理、港口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优势,组建港口发展、港口工程设计、监理方面的咨询公司;在境外开设合资公司从事航运、商业等业务。  相似文献   

8.
上海“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成果(单证项目)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推广这一成果,对改变我国集装箱运输管理落后状况,加速运输事业发展,适应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需要,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营口口岸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起步晚,正处于发展初期。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新东方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集装箱运输步入良性加快发展时期,今年1季度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3 542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31.5%,其中3月份完成24 108标箱,创连云港港口月度历史最高纪录。新东方公司今年要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万标箱,目标26万标箱。公司紧紧抓  相似文献   

10.
马忠倍 《中国港口》2004,(11):39-40
<正>外高桥地区集装箱码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多年来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15年建成外高桥地区集装箱港区群 自1991年-2005年的15年间,共完成8个集装箱码头工程,投资1008627万元,新建和改建了26个泊位,新增码头岸线长5840.6米,新增陆域面积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上海港装卸生产的迅速发展,自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在国家交通部及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建成了宝山、关港、外高桥、罗泾等码头,并对军工路、张华浜、煤炭、民生等码头进行改造。“八五”和“九五”期间,码头建设共投入资金98.43亿元,其中更新改造41.35亿元。共新建和改建码头泊位长度5026m。  相似文献   

12.
刘伟 《水运管理》2002,(8):22-2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上海港的集装箱运输得到了高速发展。 目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占中国大陆沿海港口总量的23.3%,但上海港面临着严峻的港口吞吐能力的考验。表1是2000年度上海港集装箱码头能力与实际完成量比较。 表1 上海港集装箱码头能力与实际完成量比较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化》1995,(5):27-27
占全国铁路集装箱运量之首的上海铁路局,制定了从1994至2000年的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规划。此规划可分二个阶段.1994~1995年(“八五”后两年)力争年递增20%.运量由300万吨增加到400万吨;1996~2000年(“九五”期间)力争每年递增10%,运量从400万吨增加到650万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一系列的统计数据来说明上海港“八五”期间生产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港吞吐量走势作了简要的预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个国际集装箱运输刚刚起步,正待发展的中小港口口岸,怎样才能将国家“八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之一的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的运输单证及早推广、真正实施应用起来。我们认为:理清、理顺国际集装箱管理体系及相对应的单证管理体系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天津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港口整体效益稳步发展,科技成果遍及各个领域。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港口装备现代化,实施“科技兴港”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果。 一 自进入“八五”以来,天津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局用于职工教育的资金总投入为2140万元。在港口配套建设中,投资700余万元,于1993年完成了培训中心建设,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30万美元添置了先进的教育科研设备。同期,还投资943万元,兴建了天津港党校新校舍。 目前,全局各单位共有职校7所,政校17所,团校7所,1991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400多个,接受学历教育7000多人次,受教育职工达86380人次。 职工教育工作的加强,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截止1995年底,我局共有在册职工241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为4989人,占职工总数的20.63%,较“七五”期末增长1.3个百分点,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为4079人,较1990年末增加337人。全局拥有一支近7000人的技术工人队伍,其中52名被聘为工人技师。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2月26日,日照港东区泊位迎来第二艘“五定”集装箱班轮,从此拉开日照港集装箱运输发展序幕。截至目前,人驻日照港的航运公司达13家,航线直达港口包括营口港、大连港、上海港、  相似文献   

18.
“十五”是我国交通事业发展最快、成就最突出的时期。“十五”期间,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共完成投资1323亿元,是“九五”的2.7倍。全国内河水运建设共完成投资326亿元,是“九五”的1.3倍。  相似文献   

19.
上海港罗泾煤码头位于上海市西北面,罗泾新港区的下游,长江口南支河段南岸,与上海市崇明县隔江相望。它距江苏省最近点约3.5 km,距吴淞口17 km,行政区域在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内,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38 km。上游与上海市原水引水口陈行水库相邻,下游与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市石油公司、燃料公司码头相连。 上海港罗泾煤码头一期工程是国家“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同时列入上海市1994年-1996年度重大建设项目,也是世界银行“上海港调整与发展项目”第三期贷款进行建设的项目之一。罗泾煤码头一期工程中的装卸系统成套设备项目采用国际公开招标。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战胜了13家国际上知名的煤炭装卸设备承包商,一举中标,于1995年2月16日在北京正式签订总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2 400多万美元。1996年12月20日整个系统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完毕投入试生产,1997年 7 月 30 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罗泾煤码头一期工程于1998 年 7 月 28 日被评为交通部优质工程,获交通部1998年度水运工程质量奖,其装卸系统成套设备项目获交通部1999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0.
宁波港务局在“八五”期间,遵照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取得了历史的最好成绩。1995年在连续三年跃上3000、4000、5000万吨台阶的基础上,港口生产又上一个新台阶,保持了宁波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全港货物吞吐量6852万吨,比1994年增长17.1%,净增1003万吨。“八五”期间,港口货物吞吐量年递增率达21.8%,由“七五”期末的我国大陆港口全国第七位上升至第四位。在港口建设上,“八五”期末,完成基建总投资7.57亿元,技改总投资5.22亿元,全港年设计吞吐能力达到5700万吨,比“七五”期末增长28.6%,1992年5月,李鹏总理视察北仑期间,现场决定扩建的20万吨级铁矿石中转码头,经21个月的紧张施工,于1994年10月投入试生产,当年11月7日顺利接卸25万吨级“易坚”轮矿船,1995年12月6日又成功靠泊30万吨级“大凤凰”巨轮,仅用四天时间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接卸任务,得到了国内外客户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宁波港取得这些喜人的成绩,除了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局职工拼搏外,局领导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上的决心和力度,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