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究影响公轨合建斜拉桥跨坐式单轨列车乘坐舒适性的因素,以某公轨合建同层布置的斜拉桥为背景,根据7自由度单轨列车车辆模型和4种汽车车辆模型以及模拟得到的汽车车流模型建立了列车-汽车-桥梁耦合系统。利用基于模态叠加法原理编写的VBC2.0程序求解耦合振动方程,探讨了列车车速、列车载重、汽车车流、主梁及横梁刚度对单轨列车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车速增加,单轨列车乘坐舒适性变差,但发生车桥共振时除外;随载重增加,单轨列车乘坐舒适性变好;主梁或横梁刚度越低,单轨列车乘坐舒适性越差;主梁或横梁刚度较低时,汽车密集流和拥挤流会对单轨列车乘坐舒适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抱轨"行驶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的一个显著特点.针对单轨列车与双层桥面钢桁梁斜拉桥的车桥耦合动力性能,以主跨468 m牛田洋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ANSYS及SIMPACK等软件建立车桥空间耦合动力模型开展联合仿真,研究不同行车速度、不同列车特性下的车、桥动力响应,并对行车安全性等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在通过桥梁时的竖向动力效应较弱,位移冲击系数约在1.1以内,且桥梁竖、横向位移响应均与车速无显著联系;竖向位移随过桥车辆数目的增加而增大,横向位移在单线行车时明显大于双线对开工况;桥梁与车体振动加速度均随车速递增,且车体横向振动程度大于竖向;跨座式单轨列车在列车正常行驶速度100 km/h以内通过该大跨度斜拉桥时,桥梁的动力性能优良,桥上列车具备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悬挂式单轨列车的发展及其主要技术优势,阐述了对悬挂式单轨列车安全性采取的必要措施,并展望了悬挂式单轨列车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从硬件需求、功能需求、调试和维护等方面,分析了第二代新能源悬挂式单轨列车的特点。提出了网络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要点,并介绍了其在样车上的实现方法。指出了新能源悬挂式单轨列车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单轨交通制式里,道岔是整体移动的,由于重庆单轨交通三号线车辆段未采用CBTC信号系统,为确保单轨列车在车辆段道岔区内安全运行,信号系统在车辆段增添了列车闯红灯防护技术,结合现场信号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对三号线车辆段列车闯红灯防护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李奇  吕超  李黎 《都市快轨交通》2024,37(1):143-151
为评价悬挂胶轮列车及钢轨道梁桥的结构性能,以开封悬挂式单轨示范线为背景开展现场试验与仿真研究。开发了胶轮列车-钢轨道梁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根据现场实测的胶轮车辆的空气弹簧、走行轮刚度和阻尼等力学参数,建立胶轮列车模型。对车桥动力响应的现场试验与动力仿真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比较,采用相关规范对列车走行性以及轨道梁桥的动力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车桥动力特性及其振动响应的理论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车桥耦合分析方法可应用于悬挂式胶轮单轨交通系统振动性能研究;轨道梁竖向挠跨比小于相关规范的限值,竖向刚度设计合理;在列车竖向静活载作用下,相邻两跨轨道梁梁端竖、横向转角之和最大值分别为 4.5‰和 1.5‰;车速 80 km/h 下轨道梁纵、横向应力动力系数最大值分别为 1.17 和 1.14;考虑到悬挂式胶轮列车没有脱轨风险,列车轮重减载率及钢轨道梁桥横向加速度较传统铁路偏大,其相应限值可较现行铁路规范适当放松。  相似文献   

7.
以中唐悬挂式单轨试验线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模型,分别计算了3种列车制动力作用下轨道梁桥的动力响应.结果 表明:在列车制动力作用下,轨道梁梁端纵向位移和墩底剪力呈波浪式增大;列车在轨道梁上制动完成时,轨道梁在纵向呈衰减振动;列车制动力越大,轨道梁梁端纵向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墩底剪力也越大,并且列车制动完成后的振...  相似文献   

8.
基于跨坐式单轨列车牵引计算理论,设计了基于等位移步长法的跨坐式单轨列车仿真算法,开发了跨坐式单轨列车牵引计算仿真系统软件.根据输入的线路数据、列车数据、编组数据,根据需要选择节时、节能及混合策略,经运行计算后能显示及输出列车牵引过程的速度-位移曲线、时间-位移曲线、电流-位移曲线及能耗数据.  相似文献   

9.
列车的牵引计算是轨道交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跨坐式单轨列车结构特殊,其牵引计算模型与普通轨道交通列车差异较大,通过分析跨坐式单轨列车的牵引特性,选择优化控制牵引策略,建立单轨列车启动过程、牵引过程、惰性过程、制动和进站过程计算模型.以运营中的重庆轻轨2号线为试验线路,实现整个列车运行过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跨坐式单轨列车既有低地板车辆结构优势,同时又能提高曲线通过性能,本文基于跨坐式单轨车辆耦合转向架,在相邻车体下部采用耦合转向架,端部车辆采用带有摇枕的单轴转向架,提出了跨坐式单轨列车总体方案。仿真分析表明:新型跨坐式单轨列车的端部转向架和两车之间的耦合转向架在圆曲线上基本能够处于径向位置,消除了走行轮的侧偏力和回正力矩,同时减小了导向轮的径向力。  相似文献   

11.
结合地铁机电设备管理的特点,从设备维护模式的发展进程和振动监测技术的特点出发,介绍了振动监测技术应用于地铁大型风机类设备的状态维修的基本方法,阐述了基本的传感器设置、网络信息拓扑结构。指出状态修模式必须从生产全过程进行规划,再辅以成熟的监测和计算机技术,才能真正达到修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铁路站段计算机网络故障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场计算机网络日常维护的经验,对日常解决站段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有助于铁路站段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维护.  相似文献   

13.
机车质量控制及检修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车质量控制及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由数据采集子系统、日常信息管理子系统、检修过程管理子系统和综合分析处理子系统4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车载、整车、部件检测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过滤,按照统一的数据规范传送到指定数据库。日常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职工指纹信息、数据字典、机统—6、机统—28、机车走行公里、机车检修计划等功能模块。检修过程管理子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机车检修作业过程控制、大部件管理等功能模块。综合分析子系统包括机车电子档案、机车台帐信息、机车及部件质量管理分析、机车动态信息查询等功能模块。运用机车检测、检修、日常基础信息对机车及部件寿命、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检修作业过程中材料消耗信息,统计分析机车检修成本。系统经机务段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铁路运维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运输调度、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针对当前运维管理中越来越多的利用BIM技术构建的运维管理平台,提出了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维护日常运维BIM模型创建及更新的应用方案,将三维重建技术和BIM技术结合应用到运维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中;通过对比不同的成像技术,提出了应用StructureSe...  相似文献   

15.
设置合理的轨底坡可使钢轨轨头与车轮踏面合理接触,减轻钢轨轨头的不均匀磨耗,延长钢轨使用寿命。为提高轨底坡静态检测精度,线路日常养护和维修效率,提出一种基于2D激光位移传感器(简称2D)的钢轨廓形检测原理和ARM嵌入式技术的轨底坡动态检测方法。结合传感器工作原理与特点,搭建一套可在线连续检测的轨底坡动态检测系统。考虑到2D空间姿态变化,建立适用于轨底坡动态检测的双2D空间姿态关系模型和标定解算模型。因为车体振动会产生对轨底坡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Kalman滤波算法建立多传感器的状态空间模型,对轨底坡计算结果进行补偿。最后选用GJ-4型轨道检测车进行地铁正线试验,试验结果与人工复核结果的对比,符合工务段要求精度。试验结果验证了该轨底坡动态检测系统切实可行,Kalman滤波算法能够很好地对轨底坡的计算结果进行补偿修正。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雷电造成风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系统的失效,保障振动分析和状态评估的正常进行,文章探讨了该监测系统综合防雷方法,将采集器和传感器防雷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能成功实现防雷击保护,降低了系统的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动车组运用计划优化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固定动车组运用区段的前提下,以全部列车形成的环形排列为动车组交路,在环形排列中以日常检修和一级检修的时间间隔和里程间隔为约束,列车接续费用最少为优化目标,建立动车组运用计划和检修计划的一体化优化模型。环形排列状的动车组交路有效描述动车组运用的均匀性,日常检修和一级检修约束使得动车组运用计划优化中融合检修计划的优化。通过引入罚值函数和三交换邻域结构,设计求解模型的模拟退火算法。最后对144列列车的运用计划和检修计划进行实例分析,并分析各项优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误码是指在传输过程中码元发生了错误,是日常运行维护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误码性能事件对于做好SDH设备的维护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分析误码产生的原因,总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简单介绍)TMIS中央主机系统,分析该系统在日常运行维护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重点介绍ASG-TMON系列产品解决方案。本文以拟人化的手法把ASG—TMON系列产品贴切地比喻成保健医生,从而强调了它在解决TMIS中央主机系统运行维护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动车组的日常检修中,检修作业过程的管理对于动车组规范化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Web服务技术,将移动手持终端技术应用到动车组的检修作业过程中,设计并实现了动车组作业过程控制系统。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提高了现场的检修作业效率,同时促进了动车组检修信息化和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