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AIS信息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的评判理论,把影响船舶碰撞危险度的主要因素DCPA、TCPA、会遇两船间的距离、目标船方位、目标船舷角、会遇两船的航速比以及各影响因素的权值等作为评判船舶碰撞危险度的参数,模糊量化各因素对碰撞危险度的影响,从而比较合理准确地确定船舶间的碰撞危险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宁波一舟山核心港区的AIS数据和VTS现场监控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得出了辖区水域的船舶航迹和交通特性,并在考虑现有推荐深水航线和习惯航路情况下,应用基于AIS海上交通调查的船舶定线制设计了辖区船舶定线制的总体方案、警戒区及相关尺度,确保船舶定线制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一个由船载AIS、岸台AIS及相关的应用软件组成的船舶交通流量统计系统,对通过航道某一断面的船舶交通流量进行自动统计,同时针对统计过程中存在的漏统计问题,采用了感知神经网络校验的解决方法.通过开发模拟软件对通过武汉长江大桥的船舶进行了交通流量的自动统计及校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AIS系统的普及化使用,使得驾驶员在海上避让过程中过度依赖AIS信息进行避碰操纵,从而引发船舶碰撞事故发生.本文通过对船舶AIS的信息传输系统、设备静态信息及动态信息可信度的分析,提出了近距离船舶避让操纵中,过度依赖AIS信息作为避碰依据的局限性,并介绍了AIS的下一代系统VDES,总结了提高AIS信息可靠性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卫星AIS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核心结构功能及性能特点,并针对卫星AIS系统的探测概率、卫星平台及报文类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VTS(Vessl Traffic System)模拟器缺少利用AIS(Automatic Idnentification System)数据进行历史交通流规律的相关统计功能的不足,采用Postgre SQL建立用于存储天津港AIS历史数据的数据库,以电子海图为显示平台,结合Tee Chart图表插件作为辅助显示工具,对AIS原始数据按照通常操作人员的需求进行处理,实时给出天津港港区的历史船舶交通概况。设计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船舶历史轨迹的简单重绘,按照船舶类型、吃水、长度以及任意门线(进出港航道的截面)得出统计结果,可再现天津港的历史交通流规律,且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统计结果,为研究天津港的交通流模型及VTS操作人员进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船舶流的交通时间阻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航道的交通阻抗,研究了船舶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分析了无船闸航道基本段与船闸的通航特点,建立了基于船舶交通流理论的交通时间阻抗计算模型,以客观的描述船舶交通出行时在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运行效益.算例计算分析表明,模型是可行、可靠的,能够根据船舶运行的基本实测数据确定任意路径的时间交通阻抗.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海上航行安全,IMO决定在2002年在7月1日开始在船舶配备AIS,AIS的核心技术是SOTDMA信息传输技术,该技术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每个移动站在一帧中的指定时隙发送本船的信息,每分钟分为2250个时间段,每一时隙可以发送一条完整的船舶信息,AIS有87B和88B二个VHF信道,可提供4500个时隙,每条船舶能在没有基站控制的条件下自主地选择一个与他船不发生冲突的时间段和相应的时间段来发布本船的信息,为推广和应用这一新技术应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培训骨干,以骨干带动使用人员。通过拔号上网,调看已运行的AIS基站的数据,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GPS模拟信号产生器,电子海图和AIS设备模拟AIS船站数据等培训。  相似文献   

9.
标准的AIS覆盖范围有限。它取决于VHF的作用距离.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水上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以及保护海洋环境。主管机关的管辖区域有必要扩展到更大的范围。而AIS远程船舶报告系统有助于船舶远程自动报告的实施。使主管机关能在更远的距离上对船舶交通进行监控。文中着重介绍建立基于AIS的远程船舶报告系统的重要性。它的工作模式、报告格式和系统的结构及运行。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适合我国城市干道交通流特点的速度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在建立Greenshields模型和Re-Greenshields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干道交通流为间断流的特点,采用分段建模法建立了G-LN模型.通过拟合判定系数Rsq对Greenshields模型和Re-Greenshields模型进行对比,并利用实测数据标准差S对Re-Greenshields模型和G-LN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LN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城市干道速度-流量关系.最后分析了模型参数,采用对分区间迭代法计算模型通行能力值.  相似文献   

11.
鉴于传统流量预测模型存在预测精度差、耗时长、效率低的不足,将模糊约束引入空中交 通系统,用于表示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些不确定的信息,构建了基于模糊约束的空中交通流量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影响模糊约束的决策向量、模糊参数向量及模糊约束集三个因素,提出预测模型 的构建流程,选取空中交通路线多转折点,并获取模糊矩阵,建立了空中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对空中交通流量进行预测时,采用改进的预测模型相比传统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较 优、耗时较短、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交通系统结构复杂,涉及的数据类型和数量众多,模糊性、随机性和不确 定性等因素的存在增加了数据分析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的难度.本文对城市交通 流预测进行了研究,根据云模型和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特点,构建了云-自组织神经网络 交通流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运用云模型处理数据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的优势,提高了 自组织神经网络预测中学习样本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对某城区的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测算, 改进的预测模型比单纯使用自组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决定系数更高.结果表明,本文提出 的模型在交通流预测中提高了准确率,降低了预测泛化误差.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描述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队离散规律,为信号协调控制提供理论基础,结 合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流特征和Robertson 模型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对多股交通流分别建 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异质交通流车队流量离散模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下游交叉口到 达流率分布与上游交叉口离去流率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将本文模型和Robertson 模型与实际 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Robertson 模型相比,本文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异质交通流条 件下的车队离散规律,平均预测均方误差减少了8.29%.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合理的微观交通流仿真模型是研究交通控制手段有效性的关键.本文结合一种考虑驾驶员视野内前后多车影响的跟驰策略,建立了连续型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仿真实验表明,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性,仿真得到的 K-Q、K-V和 Q-V图能较好地反映实际道路交通流的失稳现象,所建立的模型具有适应不同场景的兼容性与灵活性,能够作为研究我国实际道路交通流问题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由于有多种交通模式存在,出行者通常采用从一种交通模式换乘到另一种交通模式的方法来节省时间和金钱。采用状态转移网络来描述这种多模式交通网络的结构,同时以路段上的混合交通阻抗函数为基础,对多模式交通网络中的各种费用加以分析,从而可得到多模式交通网络流量分配的模型和算法。  相似文献   

16.
车辆跟驰行为受前导车和道路环境等的影响,将车辆抽象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于分子动力学构建相互作用势函数,建立基于相互作用势函数的分子跟驰模型.采集试验路段不同点位的交通流样本,从视频中获得所需数据,并对加速度波动特性进行分析.将车辆运行状态分为常态行驶,起动加速和减速停车3种,根据实测交通数据对3种车辆运行状态进行模型参数标定,同时对分子跟驰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经典GM模型,分子跟驰模型稳定性更好,对实际交通状态拟合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合理的微观交通流仿真模型是研究交通控制手段有效性的关键.本文结合一种考虑驾驶员视野内前后多车影响的跟驰策略,建立了连续型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仿真实验表明,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性,仿真得到的 K-Q、K-V和 Q-V图能较好地反映实际道路交通流的失稳现象,所建立的模型具有适应不同场景的兼容性与灵活性,能够作为研究我国实际道路交通流问题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18.
考虑当前针对无车道划分时的交通流特性研究较少,而且没有考虑车辆类型的异质性,因此本文基于社会力模型提出了一个无车道划分异质交通流模型.利用仿真软件Matlab搭建仿真平台,分析所建立模型的特性,以及道路条件、大车比例对交通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交通流模型能有效地模拟无车道划分情况下的异质交通流特征.在无车道划分时,道路通行能力和平均速度会随着道路宽度减小而减小,当道路宽度小于7m时,通行能力会急剧下降.当交通流密度比较低时,增加大车比例对道路通行能力和平均速度影响很小;当交通流密度比较高时,大车比例的增加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但交通流会变得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