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曲线钢箱梁桥在步履式顶推过程中,影响横向倾覆稳定性的因素规律、控制指标和标准等尚未完全明确.针对曲线钢箱梁桥,分别考虑设计参数和施工参数,分析曲率半径、顶推跨径、桥梁宽度与稳定系数的相关性,并系统研究支点脱空、支点纵横向间距以及轴线偏移等因素对钢箱梁桥横向倾覆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提出稳定控制措施和量化控制指标.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独柱墩多跨连续梁桥实例,研究了该类桥梁在梁体发生横向侧移时的抗倾覆稳定性。讨论了支座间距、双支座个数及曲线半径三个因素对独柱墩桥梁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可为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稳定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8.5m、9.5m、10.5m三种箱梁宽度,采用有限元软件,以梁端支座间距与梁宽之比作为自变量,研究其对独柱墩桥梁横向抗倾覆性的影响。通过纵向研究以及横向对比分析发现,当梁宽确定时,随着梁端支座间距与梁宽之比的增大,最小支座反力呈曲线增大,横向抗倾覆稳定系数呈线性增大;梁端支座间距与梁宽之比大于0.6时,横向抗倾覆性基本满足;梁端支座间距与梁宽之比确定时,随着梁宽的增加,最小支座反力随之增大。实际工程中,可适当增大梁端支座间距与梁宽之比来提高梁体的抗倾覆性能。  相似文献   

4.
变曲率竖曲线顶推施工钢箱梁局部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大跨径桥梁的钢箱主梁无应力线形一般为单一半径竖曲线,杭州江东大桥的钢箱梁无应力线形为连续变曲率竖曲线,变曲率特征不仅使得顶推竖曲线的顶推半径变化,也使得滑道处钢箱梁的转角位移变化十分明显。进而对顶推滑道的构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滑道顶面线形需能自动适应梁体线形的变化。滑道处钢箱梁的局部受力的安全,关系着顶推施工的成败。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滑道处钢箱梁局部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对比7种典型工况下钢箱梁各个构件的应力分布情况,指出临时墩支反力和滑道处钢箱梁转角位移是影响钢箱梁局部受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现今大跨径桥梁的钢箱主梁无应力线形一般为单一半径竖曲线,杭州江东大桥的钢箱梁无应力线形为连续变曲率竖曲线,变曲率特征不仅使得顶推竖曲线的顶推半径变化,也使得滑道处钢箱梁的转角位移变化十分明显。进而对顶推滑道的构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滑道顶面线形需能自动适应梁体线形的变化。滑道处钢箱梁的局部受力的安全,关系着顶推施工的成败。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滑道处钢箱梁局部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对比7种典型工况下钢箱梁各个构件的应力分布情况,指出临时墩支反力和滑道处钢箱梁转角位移是影响钢箱梁局部受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主要通过MIDAS程序计算4-20m独柱墩连续箱梁桥支反力,并进一步计算抗倾覆稳定系数,根据抗倾覆验算结果分析曲率半径及桥台多支点间距对桥梁抗倾覆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为此类独柱墩桥梁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跨度刚构-连续组合桥悬臂施工合龙时,受诸多因素影响,需通过施加顶推力的方式对桥梁结构线型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成桥状态。以某(72+3×128+72)m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桥为工程背景,基于刚构桥顶推合龙工序,建立该桥施工仿真有限元模型,考虑温度变形和收缩徐变对墩顶变形的影响,对实际桥墩刚度及约束条件下的施工顶推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合龙及收缩徐变均会造成梁体工后缩短并引起墩顶位移,需在合龙前进行顶推;桥墩刚度及约束条件对顶推力均存在较大影响;综合考虑合龙温度、收缩徐变及桥墩刚度等因素确定的合理顶推力有效控制了梁体纵向变形,合龙误差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8.
工程概况 某桥梁跨越高速公路地段设计为四跨一联单箱单室的钢梁.其中C桥跨径布置为(20+32+34+25)m,钢箱梁与线路呈135。交角.钢梁顶板宽度10.5m.底板宽度5.5m,底板水平,箱梁中心线处梁高1.8m,顶板设有6%横坡。钢箱梁地段平曲线半径R=240m,竖曲线半径R=1850m.左侧纵坡3.078%,右侧纵坡4.000%.  相似文献   

9.
(34+35)m连续箱梁为单箱四室结构,采用多滑道单向顶推就位。因沿线路纵坡顶进作业,在落梁时梁底与桥墩顶面存在夹角,且横向多支点间存在反力差,故通过纵坡上游墩先落、纵坡下游墩后落的分步骤循环落梁方式,保证梁体纵坡不变,同时采用位移和支点反力调整的两阶段控制手段,达到了调整支座顶标高和支座反力的目的,确保落梁安全及精准到位。  相似文献   

10.
路均林  石二姣 《北方交通》2023,(7):11-14+18
为总结独柱墩桥梁横向抗倾覆稳定性能提升改造设计的经验,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提升改造方案。在分析了常用的提升改造方法后,结合G65包茂高速钟马段黄姚A匝道跨主线桥的设计实例,给出了在混凝土墩柱顶增设钢盖梁,并新增支座来提升其整体稳定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提升方案可以将独柱墩桥梁的横向抗倾覆稳定系数由1.0提升至6.9,抗倾覆稳定性能提升效果明显,且该提升改造方案对桥梁的正常通行影响最小,对原桥结构的受力影响最小,可为类似桥梁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目前独柱墩连续箱梁抗倾覆稳定性问题,结合某工程实例,利用Midas Civil 2010分析支座最不利反力的受力情况,并计算钢箱梁的抗倾覆稳定系数。结果表明:支座最不利反力为正值时,支座不会脱空;支座最不利反力值较小时,应增加梁端支座压重,提高桥梁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抗倾覆验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针对验算内容、作用组合、横向多支座桥梁抗倾覆验算和墩梁固结桥梁抗倾覆验算提出补充建议。以抗倾覆验算方法为评价指标,研究抗扭跨径、支座横向间距、支座偏心距和平曲线半径对桥梁抗倾覆性能的影响规律。最终总结出新增盖梁法、新增墩柱法、拼宽墩柱法、增大支座间距法和增设抗拔装置法共5类处治对策,为提高桥梁抗倾覆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有规范较少考虑支座的横向宽度,通常将支座视为铰接点来处理,这可能导致抗倾覆稳定系数计算结果偏小。通过对温岭市西环路三联连续弯梁桥进行Midas Civil建模分析,探究支座横向宽度对桥梁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独柱墩支座有限度的抗扭能力对梁桥抗倾覆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支座的横向宽度越大,可抵抗的扭矩也就越大,对梁桥抗倾覆稳定性的提升就越大;今后,独柱墩梁桥设计和在役桥梁加固分析工作可以适当考虑独柱墩支座的横向宽度对梁桥抗倾覆的有利影响,从而节约造价。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独柱墩连续箱梁桥的抗倾覆稳定性,基于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分别对4种不同车道荷载形式下的独柱墩连续箱梁桥进行抗倾覆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车辆荷载形式下不同工况的横向抗倾覆系数均一致,桥梁的抗倾覆系数随着车辆荷载的增大逐渐减小;梁式桥车道荷载的验算时,应综合考虑桥梁的交通实况,适当提高验算车辆的总荷载,并基于可靠度理论确定出抗倾覆稳定性的安全储备限值,以确保实际运营中梁式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独柱墩曲线梁桥运营阶段出现的支座脱空、抗倾覆稳定系数不足以及曲线梁桥倾覆破坏先于桥梁结构承载力破坏的现象,结合独柱墩曲线梁桥抗倾覆加固实例,通过在原独柱墩墩顶增设钢结构盖梁的方式,将曲线梁桥墩顶位置由加固前的单点支撑调整为加固后的横桥向三点支撑,不仅提高了曲线梁桥抗倾覆稳定性能,还降低或者消除了全桥支座存在的负反力现象,使全桥结构受力更加合理,提高了曲线梁桥的抗倾覆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独柱墩桥梁倾覆倒塌时有发生的现状,从现行相关规范的局限出发,给出了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及详细的验算方法,适用于工程抗倾覆稳定验算。通过对桥宽、梁端支座间距、曲率半径、联长等影响参数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得到了独柱墩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随以上参数改变而变化的规律,并以此建立了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倾覆破坏临界状态的抗倾覆稳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目前工程中采用倾覆稳定系数对梁桥横向稳定进行验算的方法,讨论了不同支座布置形式、不同曲率半径条件下结构倾覆轴的选取。理论推导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联端外侧两支座连线外无支座的直线梁桥和大曲率半径的曲线梁桥,倾覆轴应选取该连线;联端外侧两支座连线外有支座的曲线梁桥,倾覆轴应选取跨中位置相邻两跨外侧支座的连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一座互通立交钢-混组合匝道桥为例,分析了不同曲率半径对独柱墩弯桥整体受力的影响以及与桥梁抗倾覆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比曲率半径变化对结构支反力、支点扭矩、上部结构竖向位移、上部结构横向扭转、主要截面应力分配,以及不同车速、不同曲率半径的车桥耦合振动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曲率半径越大,结构整体横向受力越大,结构在同样大小的荷载作用下结构更容易发生倾覆现象。为独柱墩弯桥的设计与加固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利用MIDAS Civil Designer有限元软件进行结构建模,研究了当平面为曲线与直线相接时,曲线半径大小、固定支座位置、支座偏移量和车辆超载程度对小半径匝道桥梁抗倾覆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为提高小半径匝道桥梁的抗倾覆性能,固定支座应尽量放在直线段、曲线半径应尽量加大、设置支座偏移量,并严禁超载。  相似文献   

20.
张振 《北方交通》2014,(4):8-10,14
通过对曲线连续箱梁抗倾覆稳定系数与曲线半径相互关系的研究,总结了一些提高曲线连续箱梁抗倾覆能力的方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