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将传统交通调查和模型与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根据大数据的特征改进交通模型的方法体系,是交通模型发展面临的极大挑战.分析交通大数据对交通模型研发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综合交通网络数据和基于交通调查的模型参数等核心数据方面的支撑作用.从相关定义、市场细分以及信息完整性三个方面阐述大数据与交通模型的一致性问题.深入讨论应用大数据改进交通调查技术、4D模型研发、出行分布目的地选择模型、轨道交通出行接驳模型、出行成本校核等交通模型关键技术.通过对比大数据和交通模型的决策分析过程,指出大数据与交通模型互动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组合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交通需求预测组合模型的应用,重点研究了适用于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两种组合模型。给出了基于熵最大化原理的交通分布与交通分配组合模型的求解算例,并且构造了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广义出行费用模型,提出了基于广义出行费用和动脉多路径概率分配的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组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出行多方式化的特征日益突出.本文在充分考虑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构建方式及路径联合选择模型,研究多方式条件下的交通分配方法.首先,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出行方式和路径联合选择的Nested Logit(NL)模型;其次,运用路段实测交通流数据标定道路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交通阻抗函数;最后,基于构造的多方式交通网络进行多方式交通分配,分析出行量在网络上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方式条件下的交通分配方法,能够有效地描述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条件下的出行方式和路径选择行为,以及交通出行在交通网络上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媛 《城市交通》2023,(1):86-96+127
随着个体出行行为的多源数据日益丰富,既有的综合交通模型技术也需要持续升级。结合上海市第六次综合交通调查等数据,探讨多源数据融合在赋能综合交通模型改进中的应用。首先将多源数据划分为抽样数据和信息化大数据两大类21小类,提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出行特征分析方法。结合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及各类大数据,分析多源数据融合在上海市域人员出行需求模型、对外人员出行需求模型、道路系统运行模型、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模型、货运交通模型升级中的具体应用,给出了不同交通模型参数的估计、标定及验证方法。最后,总结多源数据融合在分析精度、模型广度、研究细度和研究维度方面对上海综合交通模型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约束和现有三约束重力模型在不同人群对出行阻抗的认知方面均采取平均化处理的方法,与实际出行情况有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人群对出行阻抗的认知程度不同,提出了基于人群特征的三维约束重力模型改进方法.在出行生成环节中将不同人群分开,设计不同人群的出行量预测算法.在重力模型改进中,按照不同人群对第三维约束的接受程度,对人群出行量进行分类并标定相应的缩放系数.以岳阳市交通分布模型为例,对长距离出行约束进行分析,并分别应用双约束和改进的三维约束重力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说明了改进的三维约束重力模型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促进天津市双城空间战略的实现以及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天津市4次居民出行调查,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交通在出行强度、出行分布、出行结构方面的交通特征与规律。从用地布局和交通模式两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用地布局方面,提出提升滨海新区核心区城市职能、注重职住平衡、提倡土地混合利用的发展策略;交通模式方面,针对双城间交通、双城对外交通、双城内部交通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MD模型的基本原理;综合考虑出行时间、费用、安全、方便和舒适等5个因素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完善了出行牺牲量的量化方法,加入了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的量化指标及其量化方法;建立了基于改进的MD模型的区域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方法,并提出了预测流程及预测模型中关键变量的求解算法;以沪宁通道内客运方式分担率的预测为实例,对比分析了改进前后MD模型及Logit模型的预测结果。验证了改进后MD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区域交通方式选择过程,预测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吴子啸  付凌峰 《城市交通》2012,(1):26-31,37
由于出行涉及社会、地理、工程、信息等多个领域并且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交通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往往受制于数据获取、建模理论、时间与费用预算等现实约束。以郑州市为例,探讨交通模型开发和应用中的理论困惑与技术创新。首先对比传统的基于出行的模型和基于活动的模型的优缺点及局限性。然后,针对交通模型开发所采用的基于出行的建模理论和四阶段建模方法,重点阐述建模的困难所在及内在的理论瑕疵,并探讨OD反推、生成量模型等新方法在传统需求分析框架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交通模型在短期预测和近期预测方面的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9.
作为最常用的交通政策分析工具,城市交通模型在交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四阶段模型尽管建模相对简单,但其基于小区、基于出行的建模思路在交通政策分析中存在先天不足。活动模型使用基于家庭或个人、基于活动的建模思路,尽管能很好地满足交通政策分析的要求,但由于建模难度较高在中国鲜有应用。对此,基于结构体系与功能模块分离的模型设计理念,采用四阶段模型的结构体系,借鉴活动模型的建模方法提出人口合成、可达性变量、出行时间选择、出行链4个功能模块用以改进四阶段模型。城市可在传统四阶段模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灵活选用4个功能模块来定制城市交通模型,在不显著增加建模难度的基础上满足交通政策分析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
多方式交通信息是影响节假日出行重构规律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节假日活动链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层决策理论探究多方式交通信息下节假日活动链的重构机理.利用 2012 年节假日出行行为调查数据,综合考虑出行者个人属性、信息属性及活动-出行行为的历史依赖性,构建了基于节假日活动链重构机理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方式交通信息对节假日活动和出行行为有显著的负效应,出行者受信息影响越大,活动链的时空复杂性和结构复杂性越低.在多方式交通信息的作用下,节假日活动链的重构方向并不是随机变化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过去的行为习惯,并朝着与之相关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外旅客的"路径-方式"综合分担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区外旅客的出行特点和各运输方式的适应性,对传统区外交通方式的划分和路径分配模型进行了分析.从区外旅客出行的效应出发,提出了区外旅客分担率的“路径-方式”综合处理方法,建立了区外旅客的“路径-方式”综合分担模型.分析和标定了模型的相关参数及各运输方式的时间、费用评价值.该模型的适用条件是:OD对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时耗差与市内各点至城市进出口的时耗差相差不太大(约1—3倍)且小汽车已普及并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最后,用沪杭地区的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仇保兴 《城市交通》2011,9(6):1-3,55
“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化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及发展方向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介绍了美国和欧盟两种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交通模式,指出要避免犯美国城镇化的错误,就必须充分重视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提出要抓住两个机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先把城市空间资源分配给公共交通,并与其他各种绿...  相似文献   

13.
针对恶劣气候条件下,出行概率与影响交通出行的气候条件、出行距离和安全设施等因素的内在关系,对出行概率与出行距离、气候特征等定量变量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并建立了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84%,残差检验表明模型的线性假定成立。综合考虑安全设施对模型的影响,给出出行概率与各影响因素的综合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恶劣气候严重程度与交通出行概率成反比关系,恶劣气候条件下,出行距离与出行概率成正比关系,而不同的恶劣气候条件、车辆出行距离、道路安全设施完善程度对高速公路交通出行综合影响幅度在10%~50%之间。  相似文献   

14.
在既有规划编制导则中,已经明确交通模型和交通需求分析是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交通模型的价值并非仅仅体现在预测结果和精度上,更在于编制过程中对交通特征和供需关系的分析,对战略方案、系统方案的指导、解释、论证的作用上。但在现实规划编制中,模型的地位和价值在丧失,日益成为项目成果中的摆设品,难以支撑交通需求深入分析,并与战略构思、方案制定相脱节。与此同时,规划实践、大数据、交通模型的发展趋势,亟须重新审视模型的价值,提升模型精细化的定量分析水平。最后,从机制保障、应用推广、功能拓展、科研攻关等方面,提出促进模型价值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兵 《交通标准化》2009,(3):244-247
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理念应运而生。西北地区小城市更适合发展绿色交通。根据小城市的居民出行特征.从用地规划、交通管理、技术等层面提出一些措施建议,可为绿色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货物运输模型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各模型的基本过程、技术路线、优势及劣势,从现有文献中综合概括出全面统一的评价标准,并对不同模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较其它模型,基于出行链的模型可更好地模拟实际情况.然而,每种模型都仅在某些方面优于其它模型,没有最优的货物运输交通模型.研究人员应基于问题实质和范畴等指标,而不是仅仅出于粗略的性能评价和个人偏好.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功能空间分化明显、交通需求多样的背景下,不考虑城市区域差别编制的综合交通规划在引导城市发展、解决交通矛盾方面的作用日渐式微。在剖析传统综合交通规划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差别化策略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交通发展战略、交通系统规划、近期实施阶段应用的技术路线。以四川省眉山市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划分交通分区并确定其合理的交通模式。同时,系统探讨差别化策略在道路网络规划、公交系统规划、停车系统规划、交通政策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曹伯虎 《城市交通》2013,(1):67-71,4
低碳交通体系已是大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趋势。为了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天津市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计量了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碳排放水平,同时,比较了国内同规模城市的交通结构,认为天津市的交通结构具有低碳发展优势。为了保持和继续优化这种交通结构,天津市通过采用高度混合的用地布局缩短出行距离,通过道路建设的理性回归保护非机动交通方式,通过合理的交通政策支持公交发展、合理限制小汽车使用,从而引导并促进高排放方式向低排放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19.
《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是中国首个地级市正式发布的交通白皮书,同时也标志着佛山市交通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明确《白皮书》定位、作用与意义的基础上,对《白皮书》的总体框架、发展愿景目标与策略、四大战略任务、六项重大政策、九大行动纲领的要点进行介绍。对健康交通、用地开发、统筹决策、广佛同城等重点内容,以及品质公交、倡导准则、回馈交通以及民生交通等特色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