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影响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途径,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网络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分析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高职院校是主要为市场培养具备高级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得到壮大与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必须将就业作为办学宗旨,并改变原有的办学模式,健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体系,使毕业生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在根本上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国家开始倡导"工匠精神",将工程实践教育模式加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要不断融入新的教学模式,加强集团化办学和工程实践模式教学,实现人才共育、课程共建。为了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青年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院校的发展水平。本文以我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青年教师为例,分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但是由于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实践教学设施不足等诸多原因的掣肘,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水平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种现象在工科类高职专业表现得尤为明显。文章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对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技能培养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对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策略进行探析,以期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希望对今后的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季花婷 《中国电动车》2014,(12):148-148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了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的重点。为了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实现学生们职业发展、就业发展、人生发展的目标,高职院校应该构建生涯教育理念,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创新教学、职业规划教育等各个方面入手,改变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现状。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普及,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也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创意产业逐渐融入教育领域各个层面,为职业教育专业群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数字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给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高职院校要想更好地服务社会,必然要紧跟时代步伐,调整、优化、创新教育教学环节。文章在阐述数字创意产业内涵与发展要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服务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数量庞大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转型,对高职类院校的学生需求量逐年增加。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专业设置灵活,市场衔接密切,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相关研究较少,教师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不清晰。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并分析具体原因,最后结合汽车专业教师提出解决的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明  苏昌猛 《中国电动车》2009,(6):135-135,134
经过对3个专业顶岗实习前、后的高职院校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和其它状况的对比调查,比较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前、后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的差异和变化,结合实习过程中的各方意见,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参与实习过程中影响其心理变化,角色转变,技能发挥,人际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建立起一种有利于学生树立工作自信心,缩短适应时间,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的校企合作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董明亮 《中国电动车》2014,(12):178-178
机电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学科之一,直接体现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从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状来看,突出的问题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特别是教学评价由于长期的忽略,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文章在简要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策略,可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高职辅导员绩效与量化考评体系受到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重视。如何实行一个科学有效的、可量化的、科学化的绩效指标体系,便是本文论证的重点。本文从绩效与量化考评体系出发,通过合理、有效且具有量化体系的操作程序将高校辅导员绩效表达出来,最终建立起可以科学运营的结构化体系。此种构建方式不仅利于辅导员个人成长,更有利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如何在新情况下更好地进行高职院校管理,也是很多方面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讨论ISO9001标准对高职院校管理的借鉴作用,ISO9001标准,主要是面向生产和服务型企业,我们不赞成高职院校生搬硬套标准条款,但此标准的主要思想和很多方面的内容却值得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借鉴,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汽车类专业已在区域职教资源整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院校错位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已形成了"共享、联动、创新"的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机制,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将本身的理论知识更加快速地转化为实践技能,更好地来满足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所以,不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质量和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3.
<正>1当前高职院校学情教情分析当前,汽车技术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飞速发展,汽车网络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快速多变的汽车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中,如何找到本课程思政融入点并与讲授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课程群建设是相对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建设所提出的一个新理论,该理论对于高职教育院校的专业建设和长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课程群建设理论的分析,论证课程群建设在课程体系本土化和课程建设群落化上,对高职教育院校的专业建设和特色办学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务管理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现行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实施平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与办学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务管理岗位的日常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均有所增加。本文对笔者在日常教务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1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意义(1)有利于加强内涵建设,实现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在"双高"建设背景下,践行"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简称"三教"改革),是高职院校保障办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切入点,是落实"双高"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提质增效、创新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传统高职教育主要在参照高等教育学科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无法聚焦形成自身职教特色,导致学生技术技能难以达到企业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应用技术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中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长期以来,我国从中职、高职到本科及研究生的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建立,职业教育"断头路"的问题一直存在。应用技术大学不同于普通本科高校,它具有应用性、区域性和生源多样性等特征。目前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尚属于比较新的办学形式,其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近年来,随着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转型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带给图书馆的挑战,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创新等方面对铁路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生产和交易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同时,“1+X”证书制度的实施也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导入“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对接和融合,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智能化与网联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我国智能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对智能网联汽车方向相关人才的培养,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方向的相关课程.为解决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没有智能化与网联化学科的知识背景,无法胜任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问题,中德诺浩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在"1+X"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