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探讨了\"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教材组织、实施方法,论述了采用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必要性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就我省汽车维修市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检验员整体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项目将汽车维修活动按照完整的节能产业链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及实施,采用高效运行机制、信息化管理手段、成熟维修工艺、节能设备设施等,提高了汽车维修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技术成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8.
9.
分析了目前汽车维修企业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汽车维修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汽车维修行业的普遍特点是维修企业多,精优企业少,维修能力相对过剩,维修水平参差不齐,恶性竞争较为严重,造成了社会整体资源的浪费,造成了服务质量安全第一理念产生偏差,我们必须因势利导,通过扶优汰劣,夯实基础,疏堵结合,强化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四大解决方案促进汽车维修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百色市汽车维修市场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维修行业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针对百色市汽车维修市场现状,分析该市汽车维修市场存在问题及原因,探讨了该市维修市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顾客价值及层次分析法、专家赋权法、顾客赋权法等多种决策理论方法,结合广西汽车销售市场特点,建立汽车销售企业顾客满意度指标评价体系,对购车顾客满意度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为广西汽车销售企业客观评价顾客满意度及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产品服务改进策略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深圳轨道交通某双薄壁墩连续刚构工程实例,阐述了确定连续刚构中跨合拢时顶推力大小的方法,并且对顶推前后连续刚构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其基本思路、方法和成果可供类似桥梁结构的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微裂缝修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裂缝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形式之一。文章从流体动力学角度分析沥青路面早期微裂缝成因及其危害,介绍沥青路面养护剂用作封闭微裂缝、防止渗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上林至武鸣公路为研究对象,以经典动物区系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该区域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区系及生态地理情况,进而研究该公路沿线野生动物物种分布情况,研究成果为该公路沿线动物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试验研究了不同PR/RA改性剂掺量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HMAC)的抗车辙性能,分析了层位、层厚、模量、轴载、温度和荷载次数等因素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合理的路面层位设置、模量取值范围及路面结构组合,并通过某干线公路试验路段,验证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道路运输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背景,分析了当前道路运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道路运输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并提出了利用道路运输比较优势实现运输竞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液体管道泄漏负压波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国内 ,负压波检漏技术被广泛用于液体管线泄漏的诊断。在应用过程中 ,假设条件和涉及到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由于涉及到的任何一个因素有误都可能导致不正确的结果 ,因而将该技术与泄漏诊断的其他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 ,才能更准确地确定出泄漏的位置。负压波检漏技术具有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 ,与其他技术一同使用 ,从而更好地解决相关的定位问题 ;第二 ,强化对负压波检漏技术的研究 ,定性研究负压波传播模型可以更好地确定泄漏发生的时间 ;第三 ,对负压波检漏技术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 ,定量的分析结果可以用于推测管线泄漏量和泄漏位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凝土油石比为切入点,阐述了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通过工程实体验证,该油石比沥青混凝土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岩爆机理,减少岩爆灾害,对岩爆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特征、形成条件、预测方法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工程实例,对岩爆的时空特征和发生部位的岩性特征进行了剖析,对已有的岩爆研究方法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合理分类和简要介绍,指出了部分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和预测工作的发展趋势。综合现有研究表明:岩爆分类采用的标准各有不同,其研究方法还具有改进的空间;适用于大部分工程的岩爆预测方法仍在探索和完善中;有效的岩爆防治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