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研究铁路传送网现状、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现有传送网技术应用,提出铁路下一代传输网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城域网的几种基本构形,MSTP的技术原理、要点和特点,以及MSTP能够支持的业务,指出了MSTP技术当今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同时,结合城域网现有的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城域网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3.
城域传送网是近年来传送网建设的重点,通过城域光传送技术的发展演进,对光传送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局域网中,利用数据库技术将机车电子活票内容通过网络实现共享,再设置提票和回票功能,结合时间控制器,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网上自动交流.以达到机车电子活票的及时传送,取消机务段人力传送活票的方式,提高机车的维修与整备能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全路既有骨干光传送网现状,在业务分析及容量预测的基础上,对主流光传送网技术进行比较,并进行技术方案比选,提出了适合全路光传送网的组网方案,以为铁路提供安全、可靠、大容量的通信承载平台。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骨干传送网技术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建设和使用两个方面,对大容量光缆网络、综合业务传送平台、波分复用系统这3种可能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骨干传送网建设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骨干传送网建设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电务远程监测及诊断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信号远程维护设备由于受通信技术条件的限制,大都采用实回线的组网方式。这种方式网速低、容量小、信息传送速率慢,经常出现信息中断的现象。现代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光传输设备的广泛应用,为电务系统信号设备的集中维护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武汉铁路局京广线南段武昌一蒲圻的远程监测及诊断系统为例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8.
概述弹性分组环技术的结构及技术特点,介绍基于MSTP的弹性分组环技术,并对其体系结构和应用进行分析,说明基于MSTP的弹性分组环技术的优势,及其符合高速铁路数据网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倪震 《铁道通信信号》2006,42(11):37-38
业务需求和技术进步推动着城域传送网的转型。简要介绍当前最新的光传送技术,并具体分析了上海城域传送网利用新技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11.
有轨电车在我国正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积极借鉴国外的建设运营经验,对有轨电车在我国的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有轨电车线网的德国可为我国提供丰富的案例借鉴与参考。从服务范 围、建设运营中执行的规范、线路特征 3 个方面,分析德国有轨电车的技术特点。选取布伦瑞克、汉诺威、慕 尼黑 3 座城市的有轨电车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德国小城市、中等规模城市和大城市有轨电车的建设运营特征,不 同规模城市的有轨电车在功能定位、线路敷设方式、旅行速度、平均站间距、客流强度、乘客平均乘距等指标上 存在明显差异。最后,结合案例分析,从功能定位、线路建设标准、运营交路设置、换乘接驳规划、换乘站建设 标准等方面,阐述对我国有轨电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机车车辆结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结构系统安全可靠性出发,运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针对机车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运用和维修、报废四个阶段,提出建立机车车辆全生命周期结构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路、主要内容及其体系框架。思路是:始终以可靠性为中心,在各个生命阶段实行全面安全可靠性管理,采用协同管理模式,通过产品全息数字模型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和故障分析,提高设计、制造、运用和维护的可靠性水平,从而加强机车车辆产品运用中的安全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加速开发周期。主要内容有:结构可靠性设计、制造质量可靠性控制与分析、运用和维修的可靠性管理、报废管理的可靠性寿命评价。根据其主要内容给出体系框架。机车车辆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安全管理的机车车辆数字模型,统一完整的可靠性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全面科学的车辆安全评价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5.0版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铁路客运快速网的建设与发展,满足铁路第6次大提速以及客运新产品销售的需求,研发铁路客票系统5.0版。系统继续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席位全部集中到各地区数据中心,车站可不设置服务器。系统为3级体系结构,由铁道部数据中心、地区数据中心和所辖车站系统组成;每一级系统均包括数据逻辑层、应用逻辑层和表示逻辑层。系统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库、运行数据库、营销数据库和算法库4个库。系统功能设计包括铁道部中心系统功能体系,地区中心系统功能体系和车站系统功能体系3部分。系统创新性地实现了席位的集中管理和售票组织策略;开发了客票应用服务器、客票接口平台、数据传输系统和客票营销系统;支持取消车站服务器,支持地区中心由业务中心向数据中心转变;优化了票价计算策略的和数据复制策略等。系统已于2006年8月底完成在全路的推广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与子系统间通信接口方面存在的接口方式多样、标准化程度低、开发调试任务重等问题,分析接口工作过程以及接口规范的重要性,提出通信接口规范标准化理念和必要性。根据子系统通信数据流的特点将接口数据类型分为基于点和基于过程的数据,并对各种类型子系统接口进行归类描述。结合目前已经运行的3种典型的综合监控和CCTV子系统通信接口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XML语言协议因具备自描述性、内容和形式分离、结构清晰和扩展性强等特点,在基于过程数据通信接口中优势明显,建议作为相关子系统接口标准化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通过对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潼洛川、高桥、凤凰岭3座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施工,分析与总结出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Ⅴ级围岩段采用CRD法开挖与施工的施工方法以及合理工序、步长、人员、机械设备配置;分析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水平收敛与开挖工序、黄土含水量、雨水的关系和变形规律。研究结果:确定出切合实际的进度指标和各个工序的作业循环时间;提出变形稳定性控制的参考指标;结合施工取得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控制变形的措施,并提出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铁路通过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在关键技术上开展了技术经济系统论证、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技术体系、制定技术标准及规程、开展科学试验验证、实施提速改造工程、推进装备现代化、组织提速牵引试验和运行模拟验证8个方面的攻关,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列车运行最高速度则达250km/h。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试验验证、工程实践和推广应用,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客运专线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有轨电车快速发展,但同时由于对有轨电车认识不充分,定位不准确,片面追求城市景观、经济带动、示范试验等作用,忽视有轨电车基本交通功能,而出现诸如客流效益差、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等问题。选取国内已运营有轨电车项目中的典型案例,分别从实际客流、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并对交通影响和运营安全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有轨电车的建设应以发展交通、解决交通问题为初衷,先规划后建设;应把投资用在关键部分,降低建设成本;应提高有轨电车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为了解和掌握崩滑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崩塌、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仪器及监测目的、选择手段等进行了综述。 研究结论:监测既是崩塌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崩滑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获取的一种有效手段。监测可掌握塌、滑坡的变形特征及规律,预测预报崩滑体的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方向、失稳方式、发生时间及危险性,及时采取防灾措施,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9.
黄民 《中国铁路》2007,(1):44-52
2006年,铁路各项财会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2007年,铁路运输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铁路运输产品创新能力和客货运输能力将有较大提高,成本支出将得到有效降低。但同时也存在成本增支压力,资金筹集和管理任务艰巨,建设投资管理面临考验等问题。因此,要继续强化经营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严格依法规范管理;严格全面预算管理,挖潜提效,开源节流,科学、统筹安排财务资源;加快财会信息化建设步伐,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为和谐铁路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20.
虎跳峡地区的玄武岩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岩石的矿物、结构发生了改变,表现出特有的微观地质特征和工程特性。在野外调查、室内及现场原位试验基础上,结合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的工程实践,对岩石的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泥石化片理状玄武岩是热液蚀变及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岩石呈鳞片变晶结构,原生矿物为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等矿物取代,具有软化系数低,饱水系数高,抗风化能力弱等特点。在构造、风化及卸荷作用下,易出现软岩大变形、边坡失稳等地质问题。研究成果为工程方案的选择和措施的设置提供科学依据,对滇西北玄武岩区铁路及公路工程的勘察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