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铁十一局电务公司城轨事业部采用无轨测量新技术,在轨道没有铺设的情况下,确保基础一次性准确定位,实现了上海地铁6号线车辆段接触网架设和轨道铺设同步推进,做到了轨道铺到哪里,接触网就架到哪里,填补了我国地铁施工的空白。最近,这项技术通过了有关部门组织的科技评审。  相似文献   

2.
针对刚性接触网的地铁供电方式,研制出新型地铁区间单扇防护密闭隔断门,在不断开接触网和轨道钢轨的前提下,采用上、下活动梁上下联动的方式解决了刚性接触网和轨道钢轨的密闭难题以及复杂线路条件带来的设防难题和密闭难题;同时解决了在大盾构施工条件下两隧道隔墙很薄的场合安装使用的问题,为人防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地铁供电系统中的并行送电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由整流变压器、整流器、直流母线、直流断路器、隔离开关和轨道接触网组成。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其中的轨道接触网通常被“分段绝缘器”划分为多个供电区段,以利于继电保护的实现以及轨道接触网出现故障时对故障的分段排查,因此各个供电区段可以单独进行停送电操作。地铁供电系统通常都选配了国际、国内较为先进的电力设备,并配备了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和电力监控系统,能完全实现通常所说的:遥控、遥信、遥测等功能,实现变电所无人值班;对轨道接触网的停送电操作,完全由中心控制调度员通过电力监控系统进行遥控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地铁动态检测行业发展迅速,接触网动态检测作为检测弓网关系状态的重要项目,多采用对接触网检测参数进行阈值管理的方式,用以发现局部接触网参数异常、弓网关系优劣的状况并复查整改消除隐患。为填补地铁行业内刚性接触网综合评价的空白,克服传统方法对接触网整体质量量化的不足,采用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对接触网静态参数进行计算,运用Topsis的评价方法对弓网运行动态参数进行计算,从而充分发挥每个接触网动静态检测数据的作用,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对刚性接触网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郑州地铁日常运营检测数据,参考轨道质量指数TQI评价体系,建立刚性接触网质量指数CQI评价体系,对刚性接触网质量状况进行区段性的评价,对基础设备设施管理、合理分配检修维护资源、实现状态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铁牵引供电的刚性接触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铁引供电接触网形式的变迁和用于地铁的第三轨式接触网,刚体悬挂技术与钢铝复合轨等刚性接触网的发展,认为钢铝复合轨与刚性悬挂技术在地铁更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虽然其一次投资费用稍高,但维护材料与人工费用少,远期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地铁安全门普遍应用于地上车站。由于一般在地面运行的地铁采用柔性接触网,在轨道和列车车体间的电压会升至90~130 V。此外,考虑到接触网掉落搭接在安全门的可能性,安全门需要对于搭接风险下的大短路电流进行泄流。文章根据实际工程经验,结合理论分析,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供其他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厦门地铁综合检测车集轨道检测和接触网检测于一体,采用惯性测量原理、机器视觉及激光摄像等非接触测量技术,可快速高效地对轨道几何状态、轨道全断面廓形及架空接触网几何参数、弓网动态作用参数进行检测。文章阐述了检测车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技术参数,并从检测系统、设备布置、电气原理、机械部件和制动系统等方面介绍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域铁路嘉闵线规划设计时,利用了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金运路站地下三层已预留的换乘节点隧道进行线路通过。该隧道结构样式为地铁用矩形隧道,隧道断面满足地铁车辆运营净宽与净空的要求;但对于新建的市域铁路,线路利用该既有隧道通过时,隧道断面无法满足一般链型悬挂接触网的通过需求。为解决该问题,通过控制轨道结构高度,调整接触网悬挂方案,使用弹性底座安装等3种改进方案来解决该特殊工点处的接触网通过问题。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铁2号线接触网的特点及其维护检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地铁2号线接触网采用了2种形式的接触网,其中网性接触网是国内首次采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外地铁界,架空刚性接触网已大量采用,效果很好。架空刚性接触网有很多特点:整体结构简洁、锚段关节和线岔安装调试方便、网两端无需设置下锚张力补偿装置、没有断线之忧、施工安装和维护检修精度要求高等等,另外架空刚性接触网能很好地满足低净空隧道要求,适用于地下铁道。架空刚性接触网的运行维护检修缺少资料和经验,只能通过实践摸索和积累。笔者针对广州地铁2号线接触网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参考了少量国外资料,对架空刚性接触网的特点和维护与检修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介绍在郑州地铁1号线施工中使用的电动轨行车的设计,包括车架、轮对、电机、传动、换挡机构、制动系统以及控制电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在地铁施工中安装支架,如果在该车辆上安装操作平台,可进行打眼及接触网调整作业,还可运送1.5 t以下的接触网导线以及进行现场检查等。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上海地铁一号线限界小,梯度大,曲线半径小等特点,利用既有轨道车辆进行改造,用理论计算结合实例数据分析的方法,研制出适合地铁无缝线路施工用的工程列车。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铁柔性接触网检测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网动态检测是确保地铁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使用检测车对地铁柔性接触网进行预防性检测,对地铁列车正常取流和预防断电事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地铁柔性接触网检测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正国内首套车载地铁接触网在线监测装置在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国博线上线首次采用,并在调试。为了更好地维护接触网系统,重庆轨道集团从国外引进了车载地铁接触网在线监测装置,用于监测1、6号线地铁接触网运行情况。该装置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安装在地铁列车上,而不需要借助接触网工作车。当需要对接触网  相似文献   

14.
接触网的局部磨耗包括机械磨耗和电气磨耗,而且大部分这两种磨耗同时存在。从广州地铁3号线及3北线120km/h运营时速接触网局部磨耗特征表现、现场隧道环境、受电弓匹配性以及接触网的弹性等方面,分析导致接触网局部磨耗产生的原因。为有效提高接触线使用寿命和改善弓网关系,从接触网换线及换型、提高轮轨匹配关系、加强轨道维护、优化弓网匹配度、改善刚性接触网弹性、研发防卡滞线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轨道安装方面的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轨道配合施工为例,从钢轨数量计算、铺轨基地选择、轨道专业与人防门专业接口、立柱式检查坑道床等方面分析轨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地铁轨道专业在设计阶段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地铁轨道优化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述目前我国地铁接触网检测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电客车的运营模式和接触网检测车的检测情况,展望地铁刚性接触网检测的趋势,提出打造接触网检测车与电客车一体化联合检测平台的新思路;充分利用已有检测和运营两方面的信息,建立接触网几何参数和弓网动态相互作用参数的综合指标,为指导我国地铁接触网维护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铁施工阶段的轨道运输是地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施工阶段的运输组织存在较多的困难因素.在总结历次地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通过北京地铁5号线的施工,对地铁施工阶段轨道运输的重要性、概况、困难及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工程的快速发展,地铁接触网悬挂类型优化比较亦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项目投标对地铁接触网悬挂常用的3种类型的受流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强 《科技交流》2005,35(3):116-118
通过简要分析哈尔滨地铁接触网覆冰原因、特点和接触网除冰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内外除冰方法的介绍,提出了与哈尔滨轨道交通工程特点相适应的接触网除冰方案,以提高工程的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地铁柔性接触网线岔检调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以往运行经验,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的实际情况,从支柱定位、线岔交叉点、始触区、接触线高度、线岔定位拉出值等方面,对柔性接触网线岔的检调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加以明确。将所定标准实际应用在西安地铁渭河车辆段接触网的建设中,顺利通过了接触网的冷滑、热滑试验及实际运行的考验。同时,将所定部分标准与国铁普速接触网线岔检调标准进行对比,以供有关接触网生产和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