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半轴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轴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零件之一,作为易损件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失效形式。准确地分析和认识其各种失效形式及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提出各种改进和预防措施,提高半轴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以半轴的失效形式为切入点,对半轴结构、载荷性质、应力分布等因素及与各种失效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刘裕和  陈南平 《汽车技术》1993,(6):34-39,26
对EQ140型汽车半轴套管的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套管的失效是交变弯曲应力与接触应力叠加作用下的微动疲劳断裂,微动疲劳是其基本失效形式。造成套管疲劳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微动表面摩擦应力、微动剥落坑和试样几何形状三者引起的应力集中。提高套管材料抗粘着磨损的能力和缺口状态下的表面疲劳强度,可提高套管的微动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3.
4.
LH3110A-2自卸车载质量为六吨,其半国轴是借用EQ140五吨载汽车半轴图纸制造,易产生早期断裂现象。本文对此半轴的强度,受力情况作了详细分析与计算。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载货车半轴因使用工况复杂,极易产生正常断裂,非正常断裂以及半轴花键脱齿等早期断裂状态,通过对载货车半轴这些早期断裂状态的分析,找出了造成半轴早期断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对某汽车失效的拖车后轴进行了材料分析、断口分析及力学分析。结论为:导致车轴断裂的根本原因是超载运行,说明对车辆的不恰当使用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提请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超载运行。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通过断口分析、化学检验、硬度测试和金相分析等手段对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轴梁断裂区实际强度、表现加工质量和交变载荷的大小等因素导致了断裂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查找某汽车安装螺栓的断裂原因,对螺栓进行了断口宏观、SEM电镜、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分析,并对同批次完整螺栓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在各项理化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微观断口的形貌和断裂机理对螺栓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螺纹表面存在微裂纹是螺栓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基本情况 某厂生产的两根不同批号的载货车半轴套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断裂情况类似,均发生于图1中的尺2.5 mm过渡圆角处.对其中一件半轴套管进行了断裂分析.图纸要求半轴套管采用45Mn2钢管生产,产品硬度要求为220~270HBW.  相似文献   

12.
宋愈尧  闵赛金 《汽车技术》1991,(12):35-38,48
阐述了某汽车前轴的垂直弯曲疲劳试验。在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该车前轴早期疲劳断裂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汽车后轮钢圈固定螺栓在行驶过程中全部断理解问题,应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光谱分析仪等对断裂螺栓的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的螺纹根部表面脱碳,螺纹表面塑性变形层中存在微裂纹,表面脱碳和微裂纹严重降低了螺栓的强度,导致螺栓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4.
徐少锋 《汽车运用》2005,(11):43-43
故障现象:一辆CA1091型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右侧半轴周期性断裂现象(约2个月1次)。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车桥半轴强度,降低半轴早期失效比率,对早期失效半轴的材料、结构、热处理质量及设计强度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试验.材料淬透性波动大、感应热处理质量不达标、台阶过渡半径较小及感应热处理淬硬层深度要求偏低是导致半轴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对这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后,半轴早期失效下降了60%.通过试验数据得出,随感应热处理硬化...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确定汽车连杆连接螺栓的断裂原因,对螺栓进行了断口宏观分析、断口SEM分析、化学成份测试、金相组织及硬度测试.在理化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微观断口的形貌和断裂机理对螺栓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失效螺栓是在高应力作用下发生了弯曲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8.
零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断裂。疲劳断裂是汽车零部件中常见的失效方式之一,也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失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某汽车厂按照第一汽车厂解放型载货汽车仿制的汽车,其载质量为5吨,轴距为4500mm,装用125马力柴油发动机。该车在某煤矿的砂石路短途运卸煤炭中,运行不足半年,约两万公里时,十辆车就先后出现半轴断裂等现象,平均一辆车在六个月内损坏半轴4~5根。经抽取半轴生产厂的四根半轴,按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