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津秦客运专线引入秦山地区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秦山地区既有线路复杂,车站改建困难,既有铁路和城市规划存在矛盾,津秦客运专线引入地区方案不但需解决既有问题,还要考虑地区的长远发展,其改建方案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本线引入该地区的方案研究过程,总结出客运专线引入地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体会.研究结论:通过对津秦客运专线引入地区方案的经济技术分析,提出了本线引入秦山地区的推荐方案和总图格局调整意见,并总结出研究客运专线引入地区方案时,应抓住影响地区方案形成需要关注的主要因素,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类和分层次地形成地区改建方案,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地区改建方案和改建规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赤峰地区既有铁路现状、在建及拟建铁路情况,分析了地区运营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路网构成、客货运量需求的变化,结合赤峰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地区内客货车流特点,确定地区总图格局.考虑煤炭运输通道在赤峰地区运输径路,地区功能定位,研究了锡绥线引入地区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分析,推荐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且能利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快速铁路网的发展,快速铁路大量地引入小型铁路地区。小型铁路地区不同于大型铁路枢纽,如何结合快速铁路引入研究确定地区方案值得研究探讨。本文以白城地区这一典型的小型铁路地区为例,结合长白乌快速铁路的引入,对快速铁路引入小型铁路地区进行研究,以期为枢纽(地区)尤其是小型铁路地区总图研究及设计积累经验。研究结论:白城地区规划为客货横列一站式地区格局,白城站为地区客运站、技术作业站,集中办理白城地区的客货运作业;长白乌快速铁路宜按方向别引入白城站,白城站按客货横列布置;小型铁路地区的总图格局不宜照搬大中型枢纽"客货分线、客内货外"的设计理念而规划为客货分线环形枢纽格局,而应因地制宜,将地区规划为一站式、十字形或顺列式等合理的总图格局方案;为枢纽(地区)尤其是小型铁路地区总图研究及设计提供了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4.
地铁作为高效安全的交通工具,在全国各个气候区广泛应用。根据我国5个不同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分别论述各个气候区应采用的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制式。针对每个气候区,以其代表城市为例,详细论述系统的设置形式及节能优势。综合得出:严寒地区和温和地区可以取消活塞风道,车站公共区应采用通风系统形式,严寒地区可采用集成通风系统+可调门形式;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应设置空调系统,其中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可采用集成闭式系统及全封闭站台门系统,夏热冬暖地区应采用全封闭站台门系统。除温和地区之外,其他4个气候区可结合可调通风型站台门的设置进行空调季节与非空调季节的模式转换,在单一模式中实现最优控制,从而达到全年节能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淄博地区铁路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淄博地区的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研究淄博地区铁路的扩能措施。根据区域内列车牵引定数及行车组织特点,结合淄博地区铁路网的布局和发展规划,调查淄博地区既有设备情况和运营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淄博地区铁路扩能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王鹏 《高速铁路技术》2011,(z2):137-141
文章以安口地区铁路现状概况和地区总图规划为基础,结合地区车流方向,运输组织,对宝中二线引入安口地区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在比较各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给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7.
结合岳阳铁路地区既有客运和货运系统现状,综合考虑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及地区内既有铁路技术标准,研究蒙西至华中通道岳阳铁路地区引入方案;通过对既有铁路地区客货运系统布局的分析,研究蒙西至华中通道引入后的铁路地区总图规划,以充分利用铁路地区既有客货运设施为前提,最终确定规划机场西侧方案为推荐方案;充分利用既有客货运设施,规划铁路地区总图格局,对重载煤运通道引入既有铁路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宜宾铁路地区现状及既有地区铁路规划,以研究年度客、货运量预测为基础,分析研究新建宜宾至西昌铁路引入宜宾地区方案,调整宜宾铁路地区总图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9.
安徽皖江城市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皖江地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是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皖江地区城市群的特征,提出符合皖江地区的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方法;通过分析皖江地区的空间节点、交通走廊,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点、线、面"要素分析法,把皖江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分为主骨架城际网和都市圈城际网两个层次进行规划,为安徽皖江地区城市群提出较为合理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方案。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部地区铁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有的在沙漠地区通过,分析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中应重视的关键环节,提出风沙地区铁路路基选线原则及防护措施,可供同类工程借鉴。研究结论:风沙地区铁路选线,应根据不同的风沙类型确定,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在特殊风沙地区修建铁路,建议采用本体防护及平面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确保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1.
采用 TM卫星图像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地质复杂地区进行判释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工作区的构造单元、地层岩性、不良地质进行了判释 ,并根据影像特征对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淤泥质地层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措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存在大量淤泥质软弱地层 ,给地下空间发展和工程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本文针对淤泥质软土性质及特点 ,结合福州市人行地下通道施工 ,论述软弱淤泥质地质条件下的地层加固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芦山隧道地质选线情况的介绍 ,总结出在地质复杂的山区铁路选线的方法及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分析公路地质灾害数据特点,结合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用ArcSDE统一管理灾害空间地理数据和灾害一般属性数据,建立系统服务器端的核心数据库.在Struts框架的基础上,以ArcIMS为平台结合JSP,Severlet和JavaBean等综合技术建立远程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空间信息的网络发布,提供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远程查询平台.用户可以在互联网终端检索有关公路地质灾害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一般属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和灾害监测数据,为及时了解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整治灾害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齐岳山隧道综合施工地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施工安全的前提是对隧道所在区域宏观地质构造和掌子面前方微观(相对而言)地质信息的掌握程度。通过对齐岳山隧道施工以来展开施工地质工作内容、项目、做法以及对地质信息的综合应用分析,为隧道施工阶段地质工作采取的方法、手段和分析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内昆铁路老锅厂至李子沟段是罕见的高原斜坡软土地带 ,气候恶劣 ,地形、地质条件不良 ,修筑高路堤困难 ,既要保证路基稳定可靠 ,又要满足沉降符合规范要求。本文对其设计理念及许多施工技术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并在施工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GIS的公路地质灾害信息远程查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网络浏览和远程查询,论文以ArcSDE和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数据,灾害空间地理数据和灾害一般属性数据,建立系统服务器端的核心数据库.以ArcIMS为平台,结合JSP、Severlet,JavaBean和ArcSDE等综合技术进行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的WebGIS开发.在Struts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远程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空间信息的网络发布,提供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远程查询平台,用户可以在互联网终端检索有关公路地质灾害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一般属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和灾害监测数据,为及时了解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整治灾害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夏渠隧洞工程施工中采取的地表降水、作业面辅助降水等方案的论述,总结了在第三系渐新统清水营组(E3q)砂岩或砂质泥岩地质条件下,隧洞洞身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时,应如何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制定切实有效的洞内外降排水方案,消除岩体孔隙水、裂隙水或层间水,以及渗漏水或承压水的危害,避免在隧洞工程施工发生流砂现象和围岩坍塌现象,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9.
路堑高边坡的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路堑边坡工程要适应坡地地形地质和环境特征,否则会导致边坡过高过秃,酿成工程和环境灾害。本文针对路堑高边坡的工程和环境问题,分析了路堑边坡高度与支挡工程的关系,边坡的高度与平均坡度、坡面形态的关系以及边坡防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论述了坡脚支挡工程的收坡作用,挖方边坡逐级向上放缓的原理, 不同坡面形态对边坡工程的影响,以及边坡防护的绿色工程措施。据此提出路堑高边坡工程和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基于边坡愈高愈缓的原理并顺应山坡形态来修建高陡的坡脚支档工程,并采用骨架(框架)加植被护坡。作为实例,论述了沪沽-西昌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病害工点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松桂1号隧道出口正洞穿越深埋炭质页岩地层,该地层由于受到地质构造及炭质页岩地层特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应力变形。经过对围岩地质构造和该类围岩实际开挖支护形式的探讨研究,以及支护措施加强适应性研究和施工方案的选择,总结出了一套安全、快速通过此地层的应对方案及措施,积累了施工经验,为今后此类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