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通渝隧道路面抗滑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内交通事故具有多发性、严重性,这使得隧道路面的抗滑性能至关重要。为解决抗滑问题,我们采用薄层抗滑层技术,将其成功用于重庆通渝隧道实体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清斌 《路基工程》2017,(4):147-150
为了增强隧道工程支护效果、提高各支护构件利用率、保证隧道的安全,需要寻找减小工程支护力的途径,即最大限度地释放围岩形变势能、充分利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实现围岩与衬砌间的支护耦合,建立了由隧道表征变形量、支护体系组合构件的整体性能利用率、支护系统组合构件耦合效率3个指标组成的耦合评价体系,并用于西安岭隧道施工现场监测并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该隧道最终耦合效率较高,设计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3.
浅述人工智能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朱林  申禄坤 《隧道建设》2007,27(1):26-28,40
 目前,传统隧道的相关技术主要依靠经验类比和少量的数值分析,其局限性将会大大限制隧道技术的发展。因此,将人工智能引入到隧道工程中显得尤为必要。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并分别从隧道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方面论述了人工智能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隧道工程的人工智能化,将使隧道工程的相关技术得到优化,从而大大提高隧道工程的安全性、高效性、舒适及节能性。  相似文献   

4.
《广东公路交通》1998,(C00):12-17
日本城市内和城市之间的建筑投资仍是必不可缺的,预测将在随后的20年中仍会持续高投资率。在这种情况下,隧道挖掘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其中TBM技术在追求高效掘进和节支的高机械化建筑技术中将唱主角戏。日本在盾构TBM技术领域有着极大的贡献,其新发展的技术不断涌现。在日本,岩石隧道的TBM在石质隧道挖掘中正日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铁在我国越来越多城市建成,地铁隧道主要沿着城市干道建设;与此同时,城市越来越重视市区景观的协调一致,更多采用暗挖人行隧道来解决繁华路口行人过街问题,这样就给人行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难度。本文介绍广州市东山口人行隧道跨越地铁隧道区段的修建技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隧道》2005,(1):33-33
霍恩堡绕城公路最重要的路段是目前正在施工的双车道公路隧道,这条公路隧道长约2公里。B33号联邦公路改线是该项目的一部分,作为疏导交通的措施之一,这项工程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黑森林地区的交通压力,几科每天都使用两台能够在隧道中作业的配备24米长悬臂的车载混凝土泵,首先采用一台Putzmeister湿喷混凝土设备支护挖掘的隧道。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中旬在尤特郦隧道工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扩孔式隧道掘进机(简称TBE)将主施工段预先挖掘的第二条隧道孔导洞扩大为第二条隧道孔。这标志着尤特郦隧道的全部挖掘施工圆满结束。与此同时,敷设了永久衬砌。本文也将对此进行论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隧道沥青路面阻燃剂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路面具有噪音低、抗滑性好、易维修和行车舒适等诸多优点,目前越来越多地被公路隧道采用。但是,作为一种易燃有机物,当沥青被用于隧道工程时,由于隧道内部空间相对封闭,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难控制,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隧道边坡一体化技术在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针对隧道浅埋、偏压问题对隧道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隧道边坡一体化技术理论,结合陕西商(州)一漫(川关)N25标的碥头溪隧道和瓦房沟隧道左线进口工程,从完善设计和施工关键工序两个方面论述了隧道边坡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表明了隧道边坡一体化技术是解决隧道浅埋、偏压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推进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从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标准、建模技术、全寿命周期的应用等方面,对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我国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较为领先,隧道结构BIM建模技术已基本成熟,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阶段均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下一步应完善与隧道工程密切相关的地质信息模型标准,并向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信息模型技术标准延伸; 3)要重点解决设计变更时模型自动更新的问题,深化BIM技术在隧道动态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强全寿命周期集成平台的研发,推进BIM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全寿命周期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瑞征  胡威东  李新平 《隧道建设》2016,36(11):1372-1378
郑州市地铁2号线左线隧道与1、2号线联络线隧道交叉段合建,为解决其周边环境复杂及施工工期紧张的问题,在部分合建段采用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大断面区间隧道的技术,即小直径盾构先通过扩挖段,并使用全环特殊钢管片拼装隧道,然后结合矿山法,采用中立柱+临时仰拱的台阶法施工工序,反向扩挖盾构隧道,最终形成大断面区间隧道。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技术节约3个月工期,并将地面沉降控制在25.1 mm以内,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于修建长隧道,一般采用挖掘带横巷的两孔平行隧道。但是,如果双孔隧道采用“Hochtief法”进行施工,那么这两孔独立的隧道形成一个双孔隧道系统。  相似文献   

13.
尹力  史玲娜  刘贞毅  张龙 《隧道建设》2019,39(Z1):327-333
为解决公路隧道照明节能压力和品质提升之间的矛盾问题,采用新型发光反光高性能涂料用于隧道涂装。通过模拟分析不同涂装方案对路面亮度、亮度均匀度及目标物亮度的增益作用得到适用于工程的应用方案。依托工程应用效果表明,采用发光反光高性能涂料涂装后,隧道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程度更高,所用方案可降低隧道照明年运营能耗在20%以上。本技术对提升隧道照明安全和节能水平、推动隧道提质升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元华 《公路》2000,(12):54-57
隧道施工的施工准备和施工组织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组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修隧道的工期、施工效果和社会效益。工程安全和质量贯穿于整修过程中,解决安全、质量的问题必须从思想上、体制上下功夫。该文将二郎山隧道的施工准备、施工组织有质量与安全体系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206国道改造丰顺莲花山隧道工程全线四座隧道:拾荷隧道、竹子寮隧道、柚树下隧道、莲花山隧道。莲花山隧道系其中最长隧道,全长2888m,单洞双向行车,是控制工程。本文主要介绍莲花山隧道设计的有关技术问题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在瑞士境内列奇堡和果特哈德山脉修建两条很长的铁路隧道,这两条隧道将并入瑞士国内铁路网。这两条隧道的各两孔隧道加在一起长约180公里。修建这两条隧道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瑞士境内的国际公路运输。这两项工程产生的渣土将达到4千多万立方米。因此。早在项目规划初期,就考虑了渣土管理和处理的问题。管理如此大量挖掘的渣土。处理以及存放需要很精确和高度可靠的物流解决方案。很早以前已经知道中标承包商的名称。  相似文献   

17.
樊占东 《公路》2022,(6):390-394
针对深埋软岩隧道在施工期间易发生拱顶失稳进而引发围岩大变形问题,以上加山隧道为依托工程,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技术,主要对比分析了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上下台阶挖掘法和全截面挖掘法等3种施工方式下的隧道拱顶沉降变形规律、拱底隆起变形规律、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应力场分布规律,阐明了3种开挖方式对深埋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洞顶沉降主要发生在距离隧道左右两侧大约0.5倍洞径处,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距隧道轴线0~35 m范围内。3种不同开挖方式主要影响了隧道拱顶沉降与拱底隆起变形程度,其中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上下台阶挖掘法>全截面挖掘法。结合地质雷达检测与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相对比其他两种开挖方式可有效控制深埋软岩隧道拱顶下沉变形与拱底隆起变形。  相似文献   

18.
许占良 《隧道建设》2018,38(Z1):115-120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经过湘中低山丘陵区、湘中中低山区及云贵高原东缘高山区,项目桥隧工程多,工程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为解决项目在复杂山区困难条件下的桥隧相连、大量隧道洞口偏压高陡,部分隧道洞口段穿越岩堆或顺层等不良地质等造成的诸多设计施工难题,针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特点,通过研究复杂条件下桥隧相连工程的相对关系,将复杂山区的桥隧相连工程划分为隧桥串接、隧桥对接和隧桥毗连(短路基)3种衔接方式分别系统处理,首次开发并应用高速铁路分离式隧桥串接洞门,用于解决桥隧相连情况下的隧桥串接洞门设计; 通过研究偏压、高陡洞口地形、地质,对困难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提出采取“耳墙+护拱+反压回填”暗挖进洞技术、锚固桩正面防护技术及基底桩基托板技术等工程方案解决了进洞困难、洞口不良地质、隧底软硬不均或部分悬空、安全施工等难题。  相似文献   

19.
宋杰 《隧道建设》2020,40(Z1):288-296
为确保国内首次在富水砂卵石地层长距离下穿机场飞行区,以及成都地区首次采用冻结法实施联络通道的隧道工程顺利实施,通过工程类比、专家论证、优化设计、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等手段,提出长距离隧道整体工程筹划优化设计、盾构配置优化、克泥效工法、陆地声呐法空洞探测、联络通道预注浆与冻结法复合截水等一系列组合技术措施。实践结果表明: 1)采用盾构工法,优化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增设中间风井以大幅减少盾构单次掘进距离至1 km左右,并辅以严格的沉降控制组合措施等,可以成功解决富水砂卵石地层长距离下穿机场飞行区的重大技术难题; 2)本工程提出的先在洞内使用双液浆注浆预堵水,再采用冻结法加固的复合截水方案,在富水砂卵石地层可以达到良好的截水效果。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六线隧道与一般的铁路隧道不同,属于城市隧道工程,其规模与复杂程度在国内地下隧道工程中尚属首例。为确保隧道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为今后类似隧道穿越城市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在石家庄六线隧道设计、施工过程中,经过研究论证、理论计算、模拟分析、方案比选优化、现场试验和重难点技术科研攻关,成功解决了穿城入地连拱多跨超长距离隧道营业线施工技术难题,形成了松软地层超宽基坑围护技术、紧邻既有线带状基坑工程安全防护技术、连拱隧道下穿运营铁路安全防护技术、宽体隧道下穿城市主干道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以及客运专线铁路穿越城区修建技术重点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