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细细算来从事档案工作已经六个年头.回想这六年来与档案相伴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档案,是企业和档案人共同的记忆. 一、档案是企业的组织记忆 初到档案岗位时,觉得"档案"这个词有点小神圣,体现了价值和重要性,于是最激动的莫过于在公司众多的档案资料里发现自己往昔工作的印记:合同档案里有我曾经参与签订的商务合同文本件,管理类档案里有我起草过的公文……每每在档案中看到自己的名字,心中都会升腾起一份小小的自豪:"我的工作还挺有价值,成了公司的档案!"  相似文献   

2.
档案情     
我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工作者,1990年2月我从学校毕业,进入中国电科第二十研究所工作。从此我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从事档案这份神圣而光荣的工作,至今档案已伴我走过二十八个春秋。  相似文献   

3.
2017年8月,我来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成为了一名档案工作人员,从此开始了我的档案工作生涯。说实在的,我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与档案工作毫无关联。所以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前,我对档案的概念很淡薄,以为档案工作就是把文件资料保管好就行了,真正接触了以后才发现档案工作里面包含了很多学问。  相似文献   

4.
我做了二十多年档案工作,工作中接触到许多让我难忘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真是爱不释手。其中,毛泽东为我厂题词、中国第一个汽车厂奠基图片的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毛主席他老人家为中国第一个汽车厂,也是唯一一次给企业题写厂名,虽然我不是亲历,但是,经过多方走访,加之本人从事档案工作的独特条件,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有着更多的了解和切实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走过的路不尽相同,感受也不尽相同。回首过去岁月划下的轨迹,我发现当年的风华少年早已步入不惑之年。回首往昔岁月——我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十四岁参军。二十五岁转业。三十九岁从事高校专职档案管理工作。尽管我不曾轰轰烈烈。从事档案工作仅有九年.我却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档案事业,贡献给了经历五十五年风雨的共和国。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机电兵船档案》创刊20周年。20年,对于人类历史而言仅仅是弹指一挥间;20年,对于一本刊物而言,已经由孕育发展迎来了成熟。《机电兵船档案》的20年,是与机电兵船行业档案事业同步发展,与档案工作者共同进步的20年。我从事档案工作近十载,每当回忆起与刊物共同前进的每一步,我的心情就有抑制不住的激动。是《机电兵船档案》伴随我成长。我喜欢这本杂志,因为她是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我珍爱她,是因为我珍视自己工作的经历。《机电兵船档案》伴我成长我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机电兵船档案》结缘的。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哈尔滨工程…  相似文献   

7.
因工作需要,我从企业的科研、生产战线调到了档案系统.由于过去没有直接接触过档案工作,因此对档案和档案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到了新岗位怎么开展好工作,当时真的是一筹莫展.于是便开展深入实际的学习、调研.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最初还真是从《机电兵船档案》这本杂志中找到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年华似水流,转眼春风柔!匆忙间本人从事档案工作已近30年,真切地见证了我所档案工作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档案文件的库存量不断完善、不断丰富的过程。面对一排排的档案文件资料,这里不仅仅聚集着广大科技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的心血结晶,也反映了档案管理人员对他们所从事的档案事业及档案成果的光荣写实,是未加修饰、最原始、最客观与最真实的历史记录与历史折射。  相似文献   

9.
倪玲同志现任中国兵器工业档案馆馆长助理兼综合处处长,副研究馆员;2007年7月被国防科工委认定为档案工作专家、国防科工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高级评审员.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从事档案工作已经25年了.她历经我馆各业务处室工作岗位的锻炼,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7年11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我很早就想写一部描写档案工作者的小说!全国有数百万人工作在档案战线上,可从来没有专门反映他们工作题材的小说。我决意要写,因为我太熟悉他们了。他们从事的不是主导专业或关键部门工作,可他们有自己活动的一块天地。默默无闻地工作,朴实无华的言行,执著认真的敬业精神,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老实憨厚的社交品性,在我心里早已成为活灵活现的形象,创作中我时常心潮涌动。  相似文献   

11.
非常高兴参加企业档案学术委员会2011年企业档案学术年会。企业档案学术委员会是中国档案学会下委员最多的专业委员会,也代表着档案界档案工作者最多的一方面。来自各行业企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的档案人齐聚一堂,探讨在新观念、新形势、新技术的新要求下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经验、做法,非常有意义。我讲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田文香同志1982年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近年来,成为档案管理负责人。她正视新形势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组织档案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提高了他们的  相似文献   

13.
《机电兵船档案》今年创刊30周年,30年来她伴随着全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为企业档案事业培育人才、培育文化的作用,发挥了对全国企业档案工作的沟通、交流的平台作用。我从企业科研、生产战线调到档案系统,最初还真的是从《机电兵船档案》中找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落实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和国务院国资委档案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档案安全管理,搞好人防、物防和技防,确保档案实体安全、保密安全和信息安全,我公司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档案保管安全、档案库房安全、档案利用安全等方面做好企业档案安全工作。在严格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切实完善工作职能,使档案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感恩档案     
25年前那个热火朝天的七月,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我被几名同学“裹挟”着,稀里糊涂地就选择了“档案学”专业,还美其名日档案工作“高雅”. 但直到走进大学校门,坐在教室里听“档案学概论”课的时候,才真正地和档案第一次亲密接触.从“档案”课程的枯燥乏味程度,就可以推测到以后所从事档案工作的寂寞冷清.原来对档案工作的理解都是建立在道听途说基础上的梦想空想.  相似文献   

16.
我们正处在一个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新的代,而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与人类自身的历史同样古老的档案事业。新与旧,传统与现实,继承与创新,每时每刻都在我们面前共存着、交织着、矛盾着。在这巨大的反差面前,我们的企业档案人有迷惘,有彷徨,胆更有感悟,有求索,有奋进!作为一个立意为企业档案人服务的刊物,我们理所当然要为大家的感悟、求索和奋进鸣锣开道,摇旗呐喊!为此,本期举办了“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专题研讨,刊登国家档案局冯鹤旺副局长在“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第六次大会暨企业发展与档案工作国际研讨会”上的报告,组织了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司李和平司长等人的六篇文章,旨在为上下求索的同仁们辟一条绿色通道,了解全国企业档案工作行情;开一个窗口,吹一点来自四面八方的新鲜空气;提供一个平台,让各方高手登台献技。相信我们辛勤劳作的汗水,能够浇灌出企业档案工作百花齐放的满园春色。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二十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自己一幽的我那位档案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几个月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18.
耿玉凤同志是新船重工船研所党委书记兼档案管理中心主任。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近三十年中,她热爱档案事业,以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工作,勇于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和档案事业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以及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不足,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任务,探讨了深度挖掘企业档案中的文化基因,档案工作主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更新编研观念使企业档案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等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举措,目的在于推动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档案工作经验是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对档案工作过程的各种表面现象的初步认识.它是事物认识过程的特定阶段和特定形式,是与理论认识相区别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