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因工作需要,我从企业的科研、生产战线调到了档案系统.由于过去没有直接接触过档案工作,因此对档案和档案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到了新岗位怎么开展好工作,当时真的是一筹莫展.于是便开展深入实际的学习、调研.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最初还真是从《机电兵船档案》这本杂志中找到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细细算来从事档案工作已经六个年头.回想这六年来与档案相伴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档案,是企业和档案人共同的记忆. 一、档案是企业的组织记忆 初到档案岗位时,觉得"档案"这个词有点小神圣,体现了价值和重要性,于是最激动的莫过于在公司众多的档案资料里发现自己往昔工作的印记:合同档案里有我曾经参与签订的商务合同文本件,管理类档案里有我起草过的公文……每每在档案中看到自己的名字,心中都会升腾起一份小小的自豪:"我的工作还挺有价值,成了公司的档案!"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档案工作默默无闻,枯燥无味,没有实惠,没有车马喧哗,没有人来人往.工作再努力也当不了劳模,成绩再突出也难以评先进,这就是档案工作给我的第一印象.然而其后发生的几件事却改变了我对档案的印象. 一位老人:公司一位退休的老师傅几年间多次奔走在单位和他原来当兵的驻地.因为他档案中有关入伍的档案材料在他多次调动工作中遗失了,导致他几年当兵的工龄无法计算,老人每月退休工资少了几百元,这几百元钱对于我们这些在职员工尚且无法轻视,更何况一个普通的退休老职工了!看着步履蹒跚的老人,我心中想,如果那份档案在该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4.
我之于兰台,如一滴水之于大海,浩浩兰台人之中,有我存在. 兰台之于我,如大海之于一滴水,兰台承载了我的青春,我的未来. 第一次听到兰台这个词,是在大学的课堂上,兰台,为汉代中央档案典籍库,置兰台令史,掌图籍秘书,选能通仓颉、史籀篇者担任…当时只觉得兰台这个词好美,仿佛盛开兰花之台.到如今,我也成为一名兰台人,与档案相处已有八个年头了,六年专业教育,两年工作经验.八年时间,说长也不长,职业生涯只是刚刚开了个头,未来的路还很长;八年时间,说短也不短,毕竟我最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档案中度过,我自身也经历了蜕变,从被动选择学习档案专业到主动选择从事档案事业.就像谈恋爱般,一路走来,也曾有过纠结和徘徊,也经历了不断的磨合,到如今,已然相处十分默契,身在兰台,我认定这是值得我奋斗终身的事业,是我挥洒青春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夜幕低垂,档案楼肃立在静谧的夜色中. 站在档案室的窗前,雨丝,如一只绵柔的小手,拨动心弦;晚风,扬起温柔的翅膀,随着思绪飞舞.马路对面新建的"悦活荟"霓虹闪烁,与车水马龙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在铸造分公司从事档案工作已有三十年.二汽铸造三厂(现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分公司)是东风公司襄阳基地建厂最早的单位,档案资源丰富,各类案卷、照片、声像、荣誉档案多为我悉心整理.  相似文献   

6.
牛蕊 《机电兵船档案》2005,(Z1):119-120
由于各种原因,我单位有十余年未对档案室保存的档案进行过鉴定,以至于档案越积越多,库房臃肿,档案柜爆满.针对这一情况,去年我们下决心,按照档案鉴定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进行了鉴定,共销毁档案2789卷,提升长期保管档案318卷,调整、重组档案202卷,较圆满地完成了这项鉴定工作.本文结合本单位的文书档案特点,谈谈在此次鉴定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7.
2017年8月,我来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成为了一名档案工作人员,从此开始了我的档案工作生涯。说实在的,我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与档案工作毫无关联。所以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前,我对档案的概念很淡薄,以为档案工作就是把文件资料保管好就行了,真正接触了以后才发现档案工作里面包含了很多学问。  相似文献   

8.
我虽然不是档案从业人员,但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与档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多年来从事江南造船的企业文化、新闻宣传和博物馆工作,我切身体会到,档案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所科技档案提供利用的现状,介绍了档案编研课题“天线产品汇编及产品发布平台”,并以此探讨了新形势下开展科技档案服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公司的2台DQ2000/1500型斗轮堆取料机具有堆料、取料及直通3种功能.现在机械性能基本能满足要求,堆取料能达到额定流量.但在直通模式下运行时,需要启动机上皮带机,将尾车运送过来的煤炭转到地面皮带机上去.这样,不仅需要司机在现场看守,而且启动机上皮带机也带来了巨大的能耗,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11.
档案文秘专委会王德俊主任请我就“家书与档案”这个主题做一发言,由于我对此没有作过专题研究,只好当作领受的课题任务看待,查阅些史料,作了点粗浅探讨,今天的发言权当是作业答卷,祈望各位指正.我讲的题目是:“档案与文物双家族中的奇葩——家书”,内容分以下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倪玲同志现任中国兵器工业档案馆馆长助理兼综合处处长,副研究馆员;2007年7月被国防科工委认定为档案工作专家、国防科工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高级评审员.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从事档案工作已经25年了.她历经我馆各业务处室工作岗位的锻炼,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7年11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刘华清同志是我院首任院长,时逢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又恰遇编辑部主任约稿,小笔头儿又开始痒痒了.作为七院人我不得不说一说,作为档案人我不得不写一写,抒发档案人的情怀,深深缅怀刘华清同志. 笔者在有幸协助军科院搜集材料、八一制片厂制作《刘华清》文献电视片的过程中,跟随着历史脉络,又重温了昔日院长风采.徜徉在琳琅满目的“档案信息库”中,再次踏着历史之路,重温了刘华清同志建院、拓院、献身科研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与档案厮守的日子,一晃16年.虽忙碌却分外静谧、安然,浮躁的心灵在旧墨与故纸的香气里慢慢沉淀下来;在一行行一排排档案柜前整理、上架仿佛与古人对话,内心变得充实平和.怎样使这些沉睡的档案得到更多的利用,历史的沧桑与厚重使我心头的责任感顿生.我深深意识到,创新,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我并不算太长的档案职业生涯中,曾亲历过两次"档案空白",而这两次"空白"时常会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真切地站立在我的面前,挥之不去,成为永远抹不掉的疤痕和伤痛.  相似文献   

16.
裴桐同志是我们档案界的老前辈,是我国档案工作的实践家和理论家,是中央档案馆的奠基者和杰出领导人.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在祝贺他九十大寿之际,我把他在1941年至1948年期间担任普通保管员的几件鲜为人知的事情介绍给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追求     
小时候,我耳闻目睹了父辈们在三线地区为船舶工业档案事业发展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事迹,至今难以忘怀.我非常敬佩老一辈档案工作者们对档案事业的执着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他们明知道这个行业清贫、枯燥、艰苦,可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无私地将他们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船舶工业档案事业,他们这种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非常难得.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兰台人的身影显得更加高大.一代又一代船舶工业档案工作者们秉承为船舶事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宗旨,发扬"情系兰台,创新超越"的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坚守着,忠实地履行着维护船舶工业历史真实面貌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为促进船舶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今天(4月12日)突然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陈兆祦老师于4月9日夜在北京溘然长逝.陈兆祦老师是档案界所熟知的档案学家、档案教育家.他从1950年在上海从事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开始,至今已经有66年.在这66年多的时间里,他从未离开过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他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他不仅关心帮助曾经亲自教过的学生,同时也关心全国的档案事业和在基层工作的档案工作者,因此,有许多人曾经受益于陈老师的教诲,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感恩档案     
25年前那个热火朝天的七月,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我被几名同学“裹挟”着,稀里糊涂地就选择了“档案学”专业,还美其名日档案工作“高雅”. 但直到走进大学校门,坐在教室里听“档案学概论”课的时候,才真正地和档案第一次亲密接触.从“档案”课程的枯燥乏味程度,就可以推测到以后所从事档案工作的寂寞冷清.原来对档案工作的理解都是建立在道听途说基础上的梦想空想.  相似文献   

20.
家庭档案——我家庭生活真实、完整的历史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大学学的是档案专业,又做了19年档案工作,最了解档案积累工作的灵魂——齐全、完整、准确。因此我在积累家庭档案时,不是被动地自然形成什么就积累什么,而是主动地去形成、去收集.力求齐全、完整。我的家庭档案就是我的家庭生活真实、完整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