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鉴于市域铁路的功能定位,以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下乘客对出行快捷性、舒适性和经济性需求不一致的特性,需对考虑乘客旅行时间价值的市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进行研究。[方法]构建了考虑乘客旅行时间价值的列车开行方案模型。该模型以乘客出行成本和列车开行成本为目标函数,以列车定员、站间客流及列车开行数量等为主要约束条件,同时采用帕累托模型对不同乘客的时间价值和不同编组列车的开行成本进行标定。以上海市域轨道交通机场联络线为研究背景,考虑了4节与8节两种列车编组形式,对虹桥站至上海东站站单方向高峰小时的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及评价。[结果及结论]考虑乘客旅行时间价值的列车开行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客出行成本,更好地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时间需求;增加乘客旅行时间价值较低的乘客旅行时间,缩短乘客旅行时间价值较高的乘客旅行时间,能更好地发挥列车开行方案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中有近80%线路的实际旅行速度低于设计旅行速度,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从旅行速度设计流程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旅行速度的成因,以及在各阶段中影响旅行速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旅行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平均站间距、限速曲线段数量、列车运行自动化等级和开关门时间等。以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为例,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各类影响旅行速度的因素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其对旅行速度的影响程度与主次关系。结果表明,按影响程度排序,5个因素的影响重要程度依次为平均站间距、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列车门与站台门的自动化程度、列车运行自动化等级和限速曲线段数量。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旅行速度优化策略:(1)在线路设计阶段,线路应尽量使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与行车速度相匹配,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与平均站间距相匹配;采用全自动驾驶线路可以大幅度减少司机人为工作量,以有效降低停站时间中的司机操作时间。(2)在线路运营阶段,应将司机作业标准化,缩小实际停站时间与设计停站时间之间的差距,以提升线路旅行速度的综合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3.
直达货物运输按时送达可靠性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铁路直达货物运输主要有四种方式,每一种方式的货物送达时间主要受直达列车全程旅行时间的影响,β分布函数能较好地反映直达列车全程旅行时间的特征。通过对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得到直达列车全程实际旅行时间的分布函数,以及评估直达列车全程旅行时间的特征。由此,提出了货物送达合同期限遵守概率的评估方法;结合实例,对直达货物列车全程旅行时间进行了评估,给出一个预期的运行时间,运用分布函数计算出其可以实现的概率;同时,评估分析了直达货物运输按时送达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旅客对旅行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使铁路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铁路要与公路和航空竞争,必须从提高运行速度,综短旅行时间,增加旅客舒适性,增加列车的频次,合理规划运行图,方便旅客转车和降低票价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挪威新型摆式列车,该列车的运行可缩短旅行时间,提高乘车舒适度,并可增加铁路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旅行时间节约的效益是新建交通项目最为显著的社会效益.为了更准确地衡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节约时间效益,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和测算方法,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经济评价中几种常见的单位时间价值取值进行剖析;提出采用生产法确定单位时间价值,作为项目节约时间效益的计算基础;希望能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换乘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分析了轨道交通合理的换乘模式,研究了换乘枢纽站及换乘形式的合理选择。以出行时间为参数,提出了轨道交通换乘时间与旅行时间关系的计算方法。就改善我国轨道交通换乘系统的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国内外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针对客流的不同运距构成状况和旅行时间要求,参照沿线其他典型运输方式旅行时间的分析,对客流旅行时间目标值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影响速度目标值方案确定的土建投资、运营成本、客运量、旅客节约时间价值以及转移运量运输成本等因素进行讨论,同时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采用差额净现值法进行比选,对客运专线的备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比较,提出速度目标值的最佳方案,并对其适应性和跨线列车速度匹配值进行探讨。应用这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武广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进行考查,确定350 km/h的最优速度目标值方案。这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其他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速度目标值确定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9.
繁忙干线图定客车的运行结构具有明显的时段性和组合性特征。受其影响,某一运行区段增开临客的旅行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以沪宁线为例,根据不同类的旅客列车越行类型及次数估算出增开临客的旅行时间,为编制临客运行图和合理调整临客运行线提供依据,以提高旅客的满意率。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建设沪宁城际客运专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西班牙国有铁路引进的新型城间摆式列车IC2000,该列车将使马德里一巴伦西亚的旅行时间减至3h30min。  相似文献   

11.
铁路面临着来自其它交通工具日益激烈的竞争,提高行车速度,缩短旅行时间是铁路必然发展趋势。就提速,提速道岔及道岔转换系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对有关既有线提速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有线提速以适应铁路走向市场的需要已成为共识。在既有线提速的勘测设计中,应注意区别“达速”与“提速”的概念。达速与提速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旅行速度,缩短旅行时间。为提高旅行速度要采取综合措施并注意处理工程投入与获取效益间的关系,注意处理近期实施与长远规划的关系,注意处理土建工程改造与移动设备更新的关系,注意处理客车提速 与货车提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和铁路规划,提出了客运专线引入宁波地区的客运站设置方案,在吸引更多客流的同时,使铁路客运站与城市交通有效结合起来,减少旅行时间,充分发挥客运专线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以京沪高速铁路的市场化经营为背景,考虑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输服务特性,建立广义费用函数,通过调查数据确定模型参数,结合Logit模型,分析客票收入与票价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客票收入大于目前收入的票价区间及收入达到最大时的票价,对京沪高速铁路票价调整提出建议方案。其次,在客运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调查旅客在不同旅行时间下对票价变化的敏感程度,从旅客时间价值入手研究高速铁路旅行时间差别定价策略,以京沪高速铁路北京-上海为例,给出差别定价方案,为铁路企业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方案是指乘客在出行过程中先后登乘的列车以及相应的乘降车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集合。在乘客旅行时间划分和基于“二阶段法”的乘客可行乘车方案搜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AFC数据和列车时刻表进行乘客乘车方案辨识的方法。首先定义旅行时间匹配度,并在构建随机时间分布的基础上提出随机时间匹配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乘车方案的时间匹配度指标;然后利用时间匹配度,提出基于列车容量限制的乘客乘车方案的辨识方法;最后介绍该方法在某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提出的辨识方法利用大量轨道交通数据,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京沪线铁路客流规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甄静 《中国铁道科学》2002,23(2):122-126
通过对京沪铁路沿线的客流进行抽样调查和搜集的车站客流数据,从客流出行时间(车间及OD间的小时客流量变化),客流结构(旅游职业,旅行目的,旅客年龄,旅费来源,旅客月收入等),旅客出行频率,高速铁路对客流的吸引程度(高速铁路与飞机,夕发朝至提速列车,高速公路大巴车在不同距离范围内的旅行时间,票价及其他的综合对比),旅客对各种交通工具的评(安全,正点,快捷,经济,方便)等方面对京沪线铁路客流规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以期为未来京沪高速铁路的客流组织和客车方案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夜间线路占用完成25kV接触网更换改造,并首次在4轨道干线上采用自耦变压器以满足摆式列车的行驶需求,从而缩短了旅行时间,从2005年起,将行车密度提高1倍。  相似文献   

18.
从不同地铁运营线路之间的旅行速度存在差异入手,分析影响旅行速度的主要因素及程度,包括平均站间距及最高运行速度、区间限速、列车运行等级、开关门效率、乘客乘降时间等,其中拟合了最高运行速度为80 km/h 的运营线路旅行速度与平均站间距之间的函数关系,为评价各线旅行速度的实际表现提供工具.最后结合运营线路旅行速度提升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从旅客时间价值角度分析主要交通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进行城间出行前,首先面临的是交通方式的选择。可将旅客的时间价值和旅行距离作为旅客选择交通的基本决策变量,分析铁路、公路、航空主要客运方式的综合效用值,得出3种交通方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影响旅客列车旅行速度的运输组织相关的因素,得到旅行速度与列车停站次数及时间、列车结构、运行距离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的结论,调节上述因素可以实现提高旅行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