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天有60万斯德哥尔摩人利用斯德哥尔摩运输公司(SL)的变通工具.为达到欧洲最好的公交系统这一目标,斯德哥尔摩将在2006年采用新的旅行卡支付系统。这种智能旅行卡替代当前的磁卡,在城市铁路、轻轨系统和公共汽车上通用。中央计算机系统管理旅行卡数据库、核对支付帐目和管理报表。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越行站分布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高速客运专线越行站分布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引入“时距”概念,建立共线运行条件下的越行组模型,得到高速铁路通过能力与有关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用来分析越行站分布对通过能力的影响。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可知,在中速列车较多、能力相对紧张的越行段,组织一站式越行,可以保证必要的通过能力;而在能力相对宽裕的越行段,组织两站式越行、三站式越行,可以提高中速列车的旅行速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高速铁路通过能力与中速列车旅行速度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铁信号和车辆系统对列车的控制机理,分析了影响列车旅行速度和追踪能力的关键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总结了提高列车旅行速度和追踪能力的思路和方法,为更好地实现地铁线路的运营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将城市形态分为:放射形.卫星城、线形城市、棋盘形城市、其他格状模式、巴洛克轴线系统式样、花边式城市、“内敛式”城市、巢状城市等多种类型。一般说来,在从城市边缘到市中心去的旅行时间就是居民单程出行可能承受的最大旅行时间.城市的半径往往等于居民在一小时内所能到达的距离。例如在古罗马.步行为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其城市半径仅为4公里:在19世纪的伦敦.出行靠公共马车和有轨马车.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和居民小额支付需求的持续增长,基于非接触式IC卡甚至是二维码的移动支付业务已经走到时代的前沿。地铁车站自动售检票业务是典型的小额支付的场景,通过对地铁自动售检票移动支付应用的介绍与分析,重点陈述地铁车站二维码移动支付需求构思及其实现对策,并建议提供包括安全性等方面的主流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赵瑜 《中国铁路》1998,(8):30-32
从旅客旅行需求出发,分析了当前影响铁路旅客旅行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铁路提高客运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两种速度地铁动车组混合开行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速度100km/h和120km/h的地铁动车组的逐步采用,将引起越行的发生,并对地铁线路的站点分布、能力的利用、不同速度动车组的旅行速度和开行数量比例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了最小追踪间隔时间与最大站间距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较高速度动车组的开行比例范围,并讨论了较高速度动车组对能力的影响,以及较低速度动车组旅行速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京沪高速铁路旅行时间节约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模型,对京沪沿线单位旅行时间价值和客流量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并分析了京沪高速铁路旅行时间节省所产生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铁路客货运电子支付业务需求,在分析铁路现有支付方式业务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建设铁路统一电子支付平台的意义以及电子支付平台的设计原则,研究并设计了电子支付平台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详细阐述了平台的功能构成。电子支付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实现了铁路运输服务支付手段多样化,是铁路投融资改革管理模式的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站距短而要求旅行速度较高的特点,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各项牵引参数;指出起动加速度的选择对轴功率和旅行速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起动加速度大于0.9m/s^2后,应慎重考虑,在保证得到规定旅行速度的同时,避免不必要地增加轴功率,以降低车辆和其他设施造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搜集,了解国内外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铁道部颁发的“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为依据,对利用计算机计算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及推算列车旅行速度进行研究,提出了利用计算机确定列车运行图周期的方法及计算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步骤,并通过编程得已实现。  相似文献   

12.
针对货物列车旅行速度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机务专业角度出发,采取对困难区间进行操纵攻关。优化列车站停作业程序,提高机车质量,提高操纵水平等措施,以提高列车旅行速度,确保运输任务量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中有近80%线路的实际旅行速度低于设计旅行速度,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从旅行速度设计流程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旅行速度的成因,以及在各阶段中影响旅行速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旅行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平均站间距、限速曲线段数量、列车运行自动化等级和开关门时间等。以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为例,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各类影响旅行速度的因素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其对旅行速度的影响程度与主次关系。结果表明,按影响程度排序,5个因素的影响重要程度依次为平均站间距、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列车门与站台门的自动化程度、列车运行自动化等级和限速曲线段数量。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旅行速度优化策略:(1)在线路设计阶段,线路应尽量使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与行车速度相匹配,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与平均站间距相匹配;采用全自动驾驶线路可以大幅度减少司机人为工作量,以有效降低停站时间中的司机操作时间。(2)在线路运营阶段,应将司机作业标准化,缩小实际停站时间与设计停站时间之间的差距,以提升线路旅行速度的综合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列车运行图结构分析,在确定旅客列车会车区和越行停留时间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等级反向列车产生的会车次数进行深入研究;运用列车组和价结构理论,对不同等级反向列车与不同正向列车组组合的情况下,对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反向列车对正向线路通过能力和列车旅行速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影响规律,认为铁路双线区段组织反向行车对线路通过能力和列车旅行速度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随列车开行数量和区间运行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铁路客运速度、世界高速铁路速度发展现状,同时阐述了制约铁路客运速度提高的“软、硬”条件以及旅行速度对铁路客运成本及旅客旅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客运经济速度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乘客选择行为的分析,构建乘客选择行为的logit模型,得出乘客选择快车与慢车出行的概率.综合考虑快慢车开行比例、线路配线现状及线路通过能力等因素,构建乘客综合旅行时间最短的目标函数,并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基于实际案例,提出了快慢车停站方案设计.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缩短乘客总体旅行时间,增加乘客选择快车的概率,验证了目标函数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多种支付模式在铁路客票系统交易支付中的实施运用,对铁路客运收入、企业资金清算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通过对多种支付模式的分类分析,研究构建合理的收入结算对账体系,为铁路客运收入统计、营销分析、资金清算等部门提供科学、有效、完整的收入结算对账数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京兰通道北京至集宁段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对京兰运输通道北京至集宁段确定分工方案的数学模型,从各个分工方案的成本利润、旅行速度系数、列车运行可调整度、能力利用率四个方面对分工方案进行比选,最终得到使京兰通道系统通过能力最大的分工方案。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还可应用于我国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之间分工方案的确定,对我国新建线路与既有铁路的协调和分工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组团间客流分布、站间客流分布及站点乘降量等因素的梳理分析,提出了上海市域(郊)铁路嘉闵线的大站快车停站方案,从旅行时间、旅行速度、线路通过能力及服务水平等角度评价了不同大站快车停站方案的开行效果.阐述了不同线路的敷设方式和客流特点同线路越行车站布置形式的关系,并根据嘉闵线特点建议采用单岛四线(正线外包)方案作为越行站的站型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不同层次轨道交通间的直通运营具有减少乘客出行时间、节约土地资源等优势。该模式下,在直通区段上运行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技术标准(如速度目标值、车辆制式等)的列车互称为异质列车。在分析车站追踪间隔计算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将组合周期时间作为计算直通区段通过能力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直通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不同站间距下列车速度目标值与旅行速度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直通区段通过能力与异质列车的速度目标值组合具有相关性。在部分参数取值给定的条件下,随着两种异质列车速度目标值差值的增大,直通区段通过能力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