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黄强 《综合运输》2007,(1):12-15
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江航运保持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沿江社会经济发展。加快长江航运与现代物流的融合是进一步发挥航运比较优势、实现长江航运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航运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长江航运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新的5年,长江航运将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为长江航运现代化奠定决定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强 《综合运输》2010,(9):14-16,32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长江航运发展现代物流的良好基础条件,提出现代物流的核心是信息系统,要加快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发展长江航运物流,以信息化促进长江航运现代化的总体战略。在此基础上结合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建设总体思路和需要统筹协调好的四个关系,并介绍了即将建设的一期工程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黄强 《综合运输》2010,(12):11-14
长江航运全行业要抢抓新机遇,谋划"十二五",增强软实力,紧紧围绕到2020年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实施"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长江航运体系,全面推进长江航运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强 《综合运输》2009,(11):18-22
<正>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古老的长江航运掀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新中国长江航运发展的60年,是长江航运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也是长江航运从落后走向辉煌的60年。  相似文献   

6.
黄强 《综合运输》2005,(3):14-17
长江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与东部沿海共同构成我国“T”字型经济发展主轴线,是华东、华中,西南三大区域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和支撑。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发展迅猛,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江航运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货运量及港口吞吐量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4年,长江水系省际航运企业货运量达到3.9亿吨,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输》2007,(8):90-90
湖北省省长罗清泉: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运业发展,将航运发展纳入了全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关于加快全省长江水运业发展的意见》。总的要求是:以航道网络化、船舶标准化、港口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目标,加快航运建设,提高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能力和使用效率,尽早建成长江中游武汉航运中心,形成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的航运体系,实现由水网大省向水运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长江航运是沿长江综合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省经济快速发展和沿江产业带形成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国家及沿江省市“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点。根据2005年11月沿江七省二市与交通部共同召开的“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座谈会精神,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以武汉航运中心建设为龙头,以提高长江中游航道等级、完善江汉平原河湖航道网、实施汉江梯级开发、建设4个主要港口为支撑,以标准化、专业化的运输船舶为载体,  相似文献   

9.
黄强 《综合运输》2003,(7):34-37
长江干流流经六省二市,历来就是沟通我国西南腹地和东南沿海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长江航运制定了本世纪头20年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目标。三峡工程的建成,在发挥防洪、发电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将发挥巨大的航运效益。通过三峡水利枢纽,将极大地改善长江上中游的航运条件,拓展长江航运辐射和发展空间,使长江航运竞争力显著提高,为促进长江航运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三峡工程对长江航运跨越式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长江航运发展的奋…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输》2004,(7):42-43
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为交通部派出机构,是对长江干线航运行使政府行业管理职能的行政主管机构,受交通部委托和法规授权行使长江干线航运行政主管部门职责。在交通部的领导下,长航局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逐步完善了统筹、协调、服务、监督的机能,初步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基础结构合理、企业充满活力、行政管理统一、调节功能灵活的开放型长江航运经济体制,并且确立了”面向全长江,服务全行业”的行业管理总体思路。现在长航局正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服务、管理、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努力实现长江航运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从长江考察归来,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江水资源管理长期处于水利、水电、航务“三龙治水”的境地。由于防洪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水利部门倍受重视,事业发展往往会得到充分的资金保证。水电开发有很好的投资回报,尤其是在电荒时期,三峡水电站已经建成的8台发电机组、560万千瓦装机容量,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三峡开发总公司在长江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长江航运却处在弱势地位:在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江航运得服从防洪和发电的大局;而在长江流域的综合运输体系中,由于航运在速度上的天然劣势,航运又竞争不过铁路和公路,这必然造成长江航运发展缓慢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船闸投入试运行后成为长江航运新的咽喉,其运行条件和通过能力决定了长江中上游航运的通畅,对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目前三峡船闸运行效率进行客观评价,并结合未来几年过坝运量的预测分析得出,三峡船闸围堰发电期实际通过能力不能满足长江航运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三峡坝区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强 《综合运输》2005,(2):19-20
一、长江航运体制改革20年来的基本经验2004年是长江航运体制改革20周年,回顾和总结体制改革20年来的基本经验,对于加快长江航运发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十分重要。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发展及体制改革的需要,果断决策,实施长江航运体制改革,分别成立了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和长江轮船总公司,实行政企分开、港航分管、港口双重管理和“有水大家行船”政策,到2002年港口全部下放地方管理,实现了政企分开。之后,长航公安离企归政,建立并逐步理顺三峡通航统一管理体制,水监体制改革基本完成,航道疏养分开逐步实施,政事、政企、事…  相似文献   

14.
全长6 300公里的长江,所承载的航运功能使之成为沿江七省二市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港口是长江航运腾飞的重要基础平台。从2001年11月至今的4年里,长江港口体制改革踏着市场的节拍而动,为长江航运发展带来新动能。  相似文献   

15.
刘锡汉 《综合运输》2004,(12):32-3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长江航运为国民经济发展及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对外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水上运输越来越受到重视,长江航运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将迎来加快发展的春天。长江航运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张菁 《综合运输》2006,(7):85-90
走进“十一五”,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非常迫切的重大政策选择,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面临资源和环境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水运是降低运输能源消耗、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的最佳选择。航道是航运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作为长江航运基础和前提的长江航道,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也焕发出勃勃生机。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国家的战略决策对长江航运航道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长江航道建设对长江水运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交通部长江航道局唐冠军局长。  相似文献   

17.
黄强 《综合运输》2009,(4):8-12
<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前正在长江全线全面开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促进长江航运科学发展的动力。紧紧围绕2020年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建设黄金水道,打造"四个长江",实施三步战略,化挑战为机遇,同舟共济,共同开创长江航运科学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詹利 《综合运输》2004,(10):16-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长江航运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航道等级不断提高,货物运量逐年增加。1978年,长江干线货运量4270万吨,2002年达到2.57亿吨,25年翻2番多。  相似文献   

19.
武汉位居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兼具经济腹地和中转型的长江港口城市。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下游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龙头已经先行起飞,上游重庆市政府也提出了建设重庆长江航运中心的发展规划,不失时机地把九省通衢的重镇武汉建设成为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应该是大势所趋。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解决好长江航运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全面发挥长江航运的优势和作用,其核心和关键在于加快转变长江航运发展方式。长江航运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比较优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能源日趋匮乏、土地日渐紧张和生态环境日益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