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宏 《中国航海》2008,31(1):63-66
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是对台"三通"以及海峡西岸交通网络"东出西进"的重要港口通道.由于闽江通海航道浅滩礁石多、转弯多、流急,通航的自然环境较差.小船随意占用主航道,锚地与航道的布局不合理,船舶安全航行面临复杂的局面.通过调查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的船舶基本情况,应用海上交通安全评价的模糊推理系统,分析航道航行环境的危险度,提出了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水域建立安全保障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福州港通航环境与航行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河 《水运管理》2003,(5):29-30,14
一、福州港航道的特点 福州港主要由琯头、松门、青州、筹东、马尾和台江作业区组成。万吨级以上船舶一般在松门、青州、筹东、马尾港区作业。福州马尾港区通海航道,从马尾万吨码头前沿的小马礁至闽江口南航道1号浮筒,全长约26海里。位于马尾港区下游的琯头、松门、青  相似文献   

3.
7月25日从福建港航部门获悉,福州港闽江口航道增深工程于日前通过由福建省交通厅主持的竣工验收,正式投入使用。业界人士认为,福州港闽江口航道增深工程的建成,对改善福州港进出港船舶通航条件,促进福州经济发展,推动该港区的开发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福州港新建白马泊位的航道与回旋水域以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安全航行的要求,利用船舶参数与水文气象因素设计了船舶通航的航道,以野本方程对船舶操纵特性进行研究并获得船舶靠、离泊操纵所需的回旋水域。采用船舶操纵模拟器仿真航行,以验证符合相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理论设计的航道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的航行,在急流工况下船舶离泊操纵困难,且在重载掉头离泊时,出现回旋直径超出设计范围的情况。设置各种通航条件模拟船舶的真实航行,既可获得在该航道航行的经验,又验证了航道与回旋水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王润 《中国水运》2012,(3):43-45
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窄、航程长、水深浅,可航水域的宽度和水深均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航条件在沿海港口中相对较差。文章就该航道危险区域和严重影响航行安全的要点做了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6.
受航道、航标、水域通航环境和监管设施等的限制,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失控船舶重载拖带进港风险较大。文章通过介绍该港区的水文及气象特点、通航要素和通航现状,分析拖带风险,提出安全措施,为今后失控船舶闽江拖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许传新 《中国港口》2003,(12):14-15
<正> 一、港口建设回顾 交通部、省、市政府十分关心福州港的发展,自1976年开辟马尾深水港区(现为马尾作业区),建成深水和中级泊位各2个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福州港结束无深水泊位的历史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福州港获得较大发展。1985年底,闽江通海航道一期整治工程竣工,万吨级海轮可以乘潮直达马尾港区。“七五”期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上海长江口水域狭水道往来船舶的安全航行,通过对船舶在该水域狭水道航行的方法及经验介绍,分析船舶在长江口北槽12.5m深水航道和圆圆沙至吴淞口航道内安全操纵的技巧,以供常年进出长江口水域船舶的驾驶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福州港口建设必须与临港工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福州市上下正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实施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以港口大开发、大建设带动福州经济大发展。福州港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港口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十五”期间共安排港口建设项目27项31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1个;总投资达38.06亿元,预计实际可完成23.89亿元。同时,为了改善闽江通海航道通航条件,正在实施闽江航道三期工程,罗源湾进港航道一期工程、江阴港区航道二期工程、松下港区7万吨级进港航道建设工程等,港航事业和谐局面正在形成。但是,如何把握机遇,加快福州港口建设步伐,促进福州市…  相似文献   

10.
目前,能源价格提升且航道上船舶密度不断增大,急需提高船舶操作的精确度,以达到节约能源和安全航行的目的。本文分析船舶航行时的数学模型及PID控制器在船舶航行中的应用,综合分析船舶航行环境,最后设计出一种船舶航向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11.
结合福州港江阴港区#2、#3泊位工程基床爆破夯实的实践,介绍爆破夯实参数计算、水深测量、布药工艺等施工工艺,爆破安全,并介绍了施工中的一些体会,有助于提高这类施工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闽江潮汐河口汊道浅滩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梓 《水道港口》2005,26(3):172-177
闽江河口属多岛式强潮河口,河道内多有汊道,在汊道口或汊道内均出现有浅滩,水深一般都在2.5 m左右,严重阻碍了船舶的通航,为此对闽江通海航道进行了一期和二期整治。通过整治各浅滩水深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整治工程的成功。文中介绍了闽江河口水文泥沙的形势,并着重介绍了汊道浅滩整治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深水航道是目前船舶进出上海港和进出长江沿岸各港口的咽喉要道。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重栽船舶的日益增加,使得进出深水航道的船舶密度趋于饱和。为防止深水航道航行条件的恶化,保障航行安全,“开发、使用深水航道南北两侧可航水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谈星  高廷 《中国港口》1995,(5):21-22
<正>改革开放,使我国各行各业迅速与国际接轨,国内各大港业已建成现代化的通信网,为上海港通信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港点多面广,散布在百里浦江两岸,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化通信网有很大困难。 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上海港地区80%的话务量是消耗在本系统各单位的内部通信上。由于各作业区有交换机,没有互联直达的传输通道,所以彼此通信皆要通过市话迂回,甚至同属南浦港务公司中的白莲泾码头和开平码头,由于黄浦江横亘其中,同一单位的内部通信都要通过市话拨打对方总机号码,经话务员转接后才能与分机通话,给生产调度带来极大的不便,制约了生产业务的发展。建立上海港通信网正是为了改变这种“有点无线”的局面,面向“信息高速公路”。 自1978年至今,经过16年努力,一个覆盖上海港地区的现代化通信网已初露端倪,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以“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长途卫星化、无线集群化”为四大特征的上海港通信新面貌。这个通信网起点高、技术新,适应世界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它有下述九大优点: 1.网络规范 该通信为星形图,以陆家咀电话所为中心汇接张华浜、港务局机关、提兰桥、开平四个电话所(提兰桥、开平电话所缓建,先设微波站过渡),各基层单位小交换机就近汇接至上述四个?  相似文献   

15.
介绍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在福州港罗源湾港区码头建设中的应用情况,对CX-SUN外加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构建以鸭绿江河口为核心的大范围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新边界条件下的大东水道水沙输运特征。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所在的海湾M2分潮等潮时线总体呈南北方向,潮流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潮波自河口外侧向西水道方向,M2分潮振幅逐渐增大,在庙沟港池附近达到最大,潮波浅水变形口外与西水道变幅可达20%;大东水道深槽水流强度明显较大,庙沟港池东南侧水域含沙量最大,自一港池附近水域向外海含沙量呈降低趋势;大东水道欧拉余流和斯托克斯漂流均向海,落潮单宽潮量及单宽输沙量大于涨潮,净潮量、净输沙量均向海,大东水道泥沙输运以大潮期为主,泥沙主要来源为西水道滩涂和大东水道东侧滩涂。  相似文献   

17.
针对龙溪口航电枢纽船闸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居民渡河安全、船闸临时通航和下游河床下切等问题,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对工程河段施工期下游水流条件和导流第三期工程第一个汛期(三期一汛)船闸上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新民客渡临时过渡方案。结果表明,下游河床下切预判数据、三期一汛枢纽调度和船闸运行方案保证了施工期工程河段两岸居民的渡河安全,有效解决了河床下切对船闸通航的影响,确保三期一汛岷江航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18.
龚高健 《港口科技》2011,(11):12-16
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可考虑以厦门港为中心,福州港、湄洲湾港、温州港、汕头港为支撑的构架。提出了实现这一设想的9项措施,诸如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加快港口基础建设、提升空港航运功能、促进临港工业发展、完善物流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影响连云港港主航道通航安全诸因素的特征,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连云港港主航道的通航环境进行风险评价。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影响连云港港主航道安全的因素,综合评价连云港港主航道的安全状态,并找出目前影响通航安全的主要因素,可供安全管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宁德港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新形势下如何规避风险、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的设想。目的在于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在福州港、宁德港实施一体化的背景下,实现"1+1>2"的改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