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火星的梦想 自从发现火星以后,人类就一直梦想登陆火星。在不久的未来,一个太空项目将开始使这一梦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虽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载人航天计划一直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但是对于未来的载人火星探测还是有着许多创新理念。美国伊利诺斯州一家设计咨询公司——蒙哥马利国际设计公司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载人火星航天器,并且获得了芝加哥雅典娜建筑设计博物馆运输工具类的“优秀设计奖”。  相似文献   

3.
高远 《交通与运输》2011,27(4):64-64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报道,"太空冒险"旅游公司总裁日前宣布,人类历史上首次往返月球的商业载人航天飞行预计将在2015年成行。首张月球观光票已经售出,票价为1.5亿美元,而公司和第二位月球游客的谈判也即将结束。按照计划,整个月球观光旅途长达9天。游客首先在宇航员的陪同下,搭载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进  相似文献   

4.
本刊曾于2005年第五、六期介绍了“人类通往宇宙的‘天梯’——运载火箭”。自本期起,继续介绍“人类挂上天宇的‘明灯’——人造卫星”、“人类认识星球的‘天体’——太空探测器”、“人类往返天庭的‘渡船’——载人航天器”,年内结束,请读注意阅看。[编按]  相似文献   

5.
50多年来,人类已进行了近百次探测月球的飞行.下面介绍其中20个具有代表性的探月飞行器. 一、前苏联"月球1号"探测器 前苏联"月球1号"探测器是人类发射成功的第一个摆脱地球引力场的航天器(图1).它重361.3千克,上面装有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探测设备.1959年1月2日,"月球1号"探测器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随即离开地球轨道.1月4日,"月球1号"因为计算错误未能按计划撞击月球,而是从距离月球表面5 000多公里处飞过."月球1号"在飞行过程中测量了月球磁场、宇宙射线等数据.  相似文献   

6.
晓宇 《交通与运输》2006,22(5):77-79
四、人类往返天庭的“渡船”——载天航天器1.载人飞船与航天飞机人类飞天的先行是各种动物。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美国科学家4次将猴子发射到60多公里的高空,返回时猴子均被活活摔死。1952年5月,美国发射2只猴子到太空,第一次成功生还。前苏联从1949年至1958年10年间,发射生物火箭31次,将42只小狗带上太空。其中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将“莱伊卡”小狗载上太空,是世界上第一只实现轨道飞行的动物。  相似文献   

7.
当美国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后,针埘载人航天任务究竟由哪一种航天器来接班,曾在美国国内有争议,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是眼看着俄罗斯人承揽全部载人航天业务赚大钱,还是依靠美国私人航天公司接替部分航天业务?最初,连美国宇航局心里也没底。直到2012年5月22日,随着美国当地时间3时44分的到来,搭载“龙”飞船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从而有了比较清晰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猎鹰9号”运载火箭和“龙”飞船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刊自行研制。为了这次发射,该公司的总投入已经超过10亿美元。运送货物是SpaceX公司商业太空发射的第一步,他们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负责将7名宇航员送上空间站,同时进行针对低地球轨道的发射。  相似文献   

9.
“神舟 5号”飞船试验圆满成功 ,全国一片欢腾。 2 0 0 3年 1 0月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同志签发了致上海交大电子信息学院的贺信 ,祝贺上海交大为“神舟”飞船做出重要贡献。“神舟 5号”载人飞船试验获得巨大成功 ,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恐怕京是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太空飞船上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神舟”飞船采用数字电视技术 ,将飞船上的活动图像清晰、逼真地传到地面。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 ,“神舟”飞船的数字电视系统的核心技术—图像压缩 ,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图像通信与信息处理研究所。“神舟”飞船数字电视核心技术源于上…  相似文献   

10.
林鹰 《交通与运输》2009,25(4):31-33
围绕2012年中国的第一个软着陆器将登陆月球的目标,目前国内有20多所高校争造"月球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师生也加入到参与研究和开发月球车的行列。月球车的研发既带动了教学,又推动了科研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十一、前苏联“月球16号”探测器 前苏联的“月球16号”探钡0器总高度约4米,底部着陆架跨度也约为4米,重量5.6吨(图11)。它于1970年9月12日发射,9月2013降落到月球表面,采集月球土壤并包装起来,于9月24日返回地球。它是人类第一个实现在月球上自动取样并送回地球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2.
沉船轶事     
高远 《交通与运输》2013,29(2):38-39
世界上有很多的沉船故事,泰坦尼克号只是其中的一个.世界有五大著名沉船睡在海底,等待人类的揭秘. 一、玛丽-罗斯号 于1509 ~ 1511年建造而成的玛丽-罗斯号是第一批可做到舷炮齐射的船只,并得到亨利八世国王的偏爱,被形容为"海洋上一朵最美的花"(图1).这艘船舶的诞生,标志着英国海军已由中世纪时"漂浮的城堡"转变为伊丽莎白一世的海军舰队.  相似文献   

13.
高红 《交通与运输》2011,27(6):46-47
太空对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时连接起来,形成更大的航天器复合体,去完成特定任务。它主要由航天器控制系统和对接机构完成。两个航天器要实现对接不是一件易事,要求精确地控制航天器运行轨道和对航天器定向操纵,并涉及到制导、跟踪和修正航线等复杂技术。在这些技术方面美国先走了一步。为完成载人登月计划,他们先在双子星座号飞船上进行对接试验,  相似文献   

14.
孙晓红 《家用汽车》2013,(1):160-160
一贯没有太大动静、不怎么会引人注意的神龙汽车,如今火了。火的原因是央视12月2日的报道《谁动了我们的出租车》,说的是武汉市的爱丽舍出租车,没有标配的ABS,8时的刹车盘也变成了7时的。央视报道说,这种出租车在56公里的时速下,刹车距离长达22.2米,许多出租司机都喊着:"实在担心,安全没保证。"于是,神龙回应说对安全有顾虑的司机,都可以把车开到4S店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5.
高峰 《交通与运输》2010,26(5):41-42
<正>它们确实衰老了。机器的太阳能电池板上沾了灰尘,轮子出现了故障,"视线"也模糊不清了。它们原本只有3个月的"存活期",那是它们的设计寿命,然而它们却"存活"了6年,而且还在火星上"漫游",依然在肩负使命,  相似文献   

16.
吕春 《交通与运输》2011,27(1):76-77
近代上海的交通工具由独轮车到轿车、电车的变迁,是交通工具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上海半个世纪变迁的缩影,也是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缩影. 一、吸引英国作家的独轮车 在英国作家描写上海的一部历史小说中,男主角丹顿1903年来上海淘金时,一上岸就被一辆独轮车吸引住了.他从未见过这样子的车,连连发问:"它叫什么?他们用这个来载人?"来接他的人回答:"那叫独轮车."  相似文献   

17.
专家们认为,单程太空飞行总要便宜一些,即使前往火星也是一样。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舒尔策·马库奇和亚利桑那大学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两位专家在一篇颇具争议的文章中提出,如果宇航员能够像来到北美大陆的首批移民那样,不考虑回家的问题,那么人类移居火星也许会比预想的更快,成本也更低。舒尔策·马库奇说:"主要的一点是让火星探测常态化。两位专家建议,先由两名60岁左右的宇航员分别乘坐单独的宇宙飞船飞往火星;到了火星以后,宇宙飞船还可以充当生活舱使用。随后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孙中山先生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亲任全国"铁路督办",四处奔走"筹划全国铁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78年乘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1964年10月1日通车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时也表示,  相似文献   

19.
<正>1970年代,美国载人航天发展初期,因为圆珠笔和钢笔在太空中都无法使用,NASA的专家决定制造一种能在太空中使用的笔。但是专家们研究了好几年,花费了数百万经费,也没能取得成果。无奈之下,美国派间谍去苏联偷取机密,看看苏联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间谍们历经九死一生,最后带回来一支铅笔。  相似文献   

20.
高越 《交通与运输》2011,27(6):45-45
日本宇航探索局正在计划两年内织就一张巨大的"太空渔网",用于"打捞"漂浮在地球轨道中的太空垃圾,以疏通越来越拥堵的宇宙交通。一旦成功,"渔网"将连同网中之物在大气层中自燃。酿成太空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是太空垃圾。在地球周围的茫茫宇宙中,漂浮着50多万块较大的太空垃圾。其中,直径超过10厘米的有2.1万多块,直径小于1厘米的则数十万计。你可别小瞧这些小个头!由于它们速度极快,有时可达每小时2.8万公里,撞击威力远超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