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融合技术在汽车ABS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的复杂性,提出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来解决该问题的思路。研究了一种决策层信息融合方法(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法)在汽车防抱死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在此实例中的故障识别框架的建立、mass函数的确定、证据合成等内容。结果表明,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的决策层信息融合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诊断出ABS系统故障所在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将光学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进行信息融合以识别道路前方车辆.首先根据光学图像信息进行保守识别以初步确定车辆目标.在对相应的红外图像进行通道处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温度场信息提取车辆目标特征以构建车辆验证函数.以车辆验证函数值为依据建立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决策分类器,对光学初识别中得到的车辆目标进行验证,从而成功实现了光学图像与红外图像的信息融合.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利用红外热图信息在光学图像保守识别的基础上剔除误判目标,最终得到较为准确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3.
陈光祖 《时代汽车》2007,(12):25-27
什么是超制造业?它与传统的制造业有何区别,为什么说超制造业是传统制造业的“终结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单通道振动信号诊断方法只能采集部分信息用于局部诊断,而多通道信号融合权重确定困难、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与双通道信息融合的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搭建柴油发动机预置故障试验台,将传感器配置于发动机不同位置以采集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的双通道故障信号,分别提取振动信号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均值、整流平均值、方差、标准差、峭度等14个特征,构建特征集矩阵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特征融合,输入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对发动机不同故障状态的诊断.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发动机不同的故障状态,与单通道信号诊断相比,所提出的双通道信息融合方法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Vague集的道路交通状态决策信息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取更加合理、准确的交通状态决策信息,针对交通状态决策信息的多源、模糊、时变特性,基于vague集建立了浮动车、感应线圈与人工报告作为信息源的模糊信息融合模型,能够实现路段与区域路网的交通状态判别。给出了一个路段多源交通状态决策信息融合的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同时为主客观信息融合提供了一种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夏秋  陈特  陈龙  徐兴  蔡英凤 《汽车工程》2022,44(2):280-289
车辆质心侧偏角是表征车辆横向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相关的估计方法研究可为整车稳定控制提供重要支撑.为提高车辆质心侧偏角估计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信息融合的质心侧偏角估计方法.分别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利用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分别设计了用于车辆行驶状态估计的动力学模型估计器和运动学模型估计器,同时,分析了动力...  相似文献   

7.
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模型与专家系统的产生式规则混合决策的汽车电驱动系统的故障诊断系统。结果表明,通过该诊断系统可实现电驱动系统故障的智能化诊断。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一传感器对目标车辆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信息融合的目标跟踪方法,同时,基于扩展信息融合(EIF)和无迹信息融合(UIF)原理建立了检测无迹信息融合(CUIF)算法,对多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CUIF算法采用分布式融合结构,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轨迹相互关联并融合以获得目标轨迹,并利用分布式检测系统对获取的传感器延迟信息进行实时系统状态补偿,从而解决了单传感器信号延迟、丢包等问题。通过CarSim与Simulink联合搭建仿真和试验平台对所研究的融合模型进行算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CUIF算法的目标丢失率比EIF和UIF减少了10%以上,它将时间延迟缩短至5 ms,满足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的不足,采用了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诊断发动机故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车辆安全预警系统中存在行人检测粗检不准,细检过慢的问题,孤立的采用激光、雷达、红外或是摄像机均很难满足行人检测实时而准确的需求.考虑用多源信息融合的方法进行行人检测即将雷达与摄像机结合运用,使它们的信息有机融合,在提高速度的同时又不以降低精度为代价.研究了适应车载安全系统的摄像机标定与确定行人重点检测区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前方车辆检测的速度和准确率,本文采用一种毫米波雷达与机器视觉融合的感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率为93%,单帧数据的处理时间为42 ms,满足智能客车对前方车辆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无人机(UAV)交通状态感知方法,主要针对宏观交通状态参数的获取,同时尚未克服UAV自运动对交通参数检测精度的影响,难以满足智能交通系统对于高精度微观交通参数的应用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地空信息融合的UAV交通状态感知方法,该方法包括:地空信息融合模型、道路关键点(IKP)检测及跟踪、车辆目标检测及追踪算法和交...  相似文献   

13.
交通参与者运动的准确跟踪与预测对智能车行为决策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传统运动目标的跟踪系统多采用单一传感器,难以保证数据的精度与可信度。为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与可靠性,设计一种融合毫米波雷达和相机的目标跟踪方案,该方案针对多目标的特征级信息进行融合。首先,考虑低速行驶的自动驾驶清扫车所处环境杂波较多,方案选择基于IMM/JPDA的多目标跟踪方法估计局部航迹。为降低JPDA数据关联的计算复杂度,结合基于马氏距离构造的椭圆关联门和基于车辆非完整性约束构造的扇形关联门,实现关联门的自适应调整,减少关联杂波的干扰。其次,结合传感器的配置与特性,对目标的航迹状态进行空间对准和时间对准,按照航迹点间的欧氏距离和互协方差选择融合模式,进行局部航迹融合。最后,为验证多目标跟踪和航迹融合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分别设计基于MATLAB/PreScan环境的仿真试验和基于智能清扫车平台的实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横、纵方向上,融合后的系统状态都比单一传感器的估计状态更为准确,融合结果对单一传感器的估计误差有35%以上的提升;实车试验证明,该方案能有效融合ESR毫米波雷达和Mobileye单目前视相机的状态估计信息,能基本正确地跟踪目标和估计航迹;融合状态的横、纵向误差都在可接受范围以内,且融合状态比单一传感器的估计波动更小。  相似文献   

14.
在对北京市轿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车辆、路面遗留痕迹特征与汽车碰撞特点之间的联系,选择与轿车碰撞速度相关的人体-风窗玻璃接触、人体及车辆与路面接触的痕迹特征参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轿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的车辆碰撞速度分类预测模型.该模型融合了人-车-路相互作用的痕迹特征信息,采用实际事故案例提取的可靠样本对其进行训练并应用于车速估算.  相似文献   

1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道路交通状态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交通流复杂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交通状态判别方法。并以高速公路隧道为例,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模拟仿真,最后通过对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与决策阈值相比较,确定其所反映的交通状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用于实时交通状态判别,并具有很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收敛度。  相似文献   

16.
灭火智能车辆PID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灭火智能车辆在火灾现场所需的精确运动要求和技术性能,充分利用BP神经网络能够逼近任意非线性系统的优点,将BP神经网络和PID控制相结合,把训练后的网络输出作为PID控制器输入,并不断调整其P、I、D参数,进而调整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以控制灭火智能车辆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综合考虑到浮动车检测技术与感应线圈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为了提高道路行程时间估计的精度及完备性,提出基于浮动车与感应线圈的融合检测技术的行程时间估计模型。该模型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两种检测技术同一路段的检测数据进行融合,从而达到提高道路行程时间估计精度和完备性的目的。最后,以广州市7 000多辆装有GPS装置的出租车所提供的浮动车数据、100多个安装在广州市各主要道路口上的感应线圈检测器提供的感应线圈数据以及广州市交通电子地图为基础,在10条道路上分别随机选取的500个两种检测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此模型在道路行程时间估计的精度方面较浮动车移动检测技术与感应线圈技术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概述。对常用的信息融合技术进行总结,归纳出5类信息融合技术,即神经网络类、Bayes融合类、推理融合类、空间融合类、自适应滤波类等。依据5种不同的交通应用场景,即信息检测与采集、交通流分析、分类识别、诱导控制和定位导航,对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进行文献综述,并指出随着交通应用场景的不同,融合技巧和算法也会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