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智能数显滑动式沉降仪目前是在路基沉降观测中比较先进和快捷的仪器设备。就路基的沉降机理、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检测步骤及在津汕高速路基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表明:该仪器操作过程简单、数据精确、应用性强,其检测数据能起到指导路基施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路基和土基的Duncan-Chang模型,选用拼接路基顶面的最大沉降量作为目标函数,研究了路基拼接工况下模型的灵敏度函数和最敏感参数,使用实体工程中沉降板的检测数据进行了参数反演,并根据反算参数计算了铺筑路面结构层引起的路基顶面差异沉降。研究结果表明:拼接工况下,路基E-B模型对模量指数n最敏感,模量系数kE也有较大影响;土基E-B模型对破坏比Rf最敏感,kE和n也有较大影响;埋设在土基顶面和路堤中层的沉降板检测数据可用来反算土基和路基Duncan-Chang模型的最敏感参数;拼接路基表面的工后沉降计算曲线与类似工程实测沉降曲线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采用反算参数的数值仿真可以描述拼接工况下路基的沉降特征。  相似文献   

3.
卢宝忠 《交通标准化》2008,(13):105-107
智能数显滑动式测斜仪是目前对高填方路基填筑时产生的水平位移进行观测的比较先进和快捷的仪器设备。通过对路基水平位移产生机理、仪器的使用及其在沧黄高速路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仪器操作过程简捷、数据精确、可操作性强,其检测数据能起到指导和控制路基施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智能数显滑动式测斜仪是目前对高填方路基填筑时产生的水平位移进行观测的比较先进和快捷的仪器设备。通过对路基水平位移产生机理、仪器的使用及其在沧黄高速路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仪器操作过程简捷、数据精确、可操作性强,其检测数据能起到指导和控制路基施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卢宝忠 《交通标准化》2008,(23):105-107
智能数显滑动式测斜仪是目前对高填方路基填筑时产生的水平位移进行观测的比较先进和快捷的仪器设备。通过对路基水平位移产生机理、仪器的使用及其在沧黄高速路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仪器操作过程简捷、数据精确、可操作性强,其检测数据能起到指导和控制路基施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智能数显滑动式测斜仪是目前对高填方路基填筑时产生的水平位移进行观测的比较先进和快捷的仪器设备.通过对路基水平位移产生机理、仪器的使用及其在沧黄高速路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仪器操作过程简捷、数据精确、可操作性强,其检测数据能起到指导和控制路基施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大量的室内试验与实体工程的检测数据,得出如何确保高填方、深沟路基不产生明显沉降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指标,为目前国内黄土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局部沉降、滑坡等工程质量重要技术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是改扩建高速公路质量控制重点,沈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主要采用双侧拼宽的设计方案,由双向四车道加宽为双向八车道,为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新旧路基的差异沉降,软基路段部分采用碎石桩处理。根据项目指挥部要求,对典型路段施工期的沉降与稳定进行全过程监测,采集实际数据,为施工提供依据。通过检测数据可知:沈平高速公路在路基拼宽施工全过程中路基沉降随着加载而增长,随停载而减缓,整个过程沉降速率一直较有规律地发展;在加荷过程中,路基没有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导致路基的整体破坏,实践证明,碎石桩处理浅层软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洞庭湖区某软土路基高速公路在施工期的沉降数据的收集,总结了通道、涵洞过渡处典型观测断面的沉降规律,桥头典型观测断面的沉降规律,一般路基典型观测断面的沉降规律,比较了湖区软土路基的不同地基处理方式的沉降规律。通过总结,可及时发现危险的先兆,明确路基破坏原因,确保在湖区软土路基上进行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控制和保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路基的横、纵断面不均匀沉降变形是路基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测试仪在路基横断面竖向沉降测试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的原理,工程实例测试表明:影响剖面沉降测试仪测试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仪器本身和人为的因素;剖面沉降测试的关键因素是正反向测试的测点位置相同;随着测试距离的增大,所产生的初始高程误差增加,对沉降测值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1.
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保定一阜平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程序建立路基沉降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地基土性质、路堤高度、路堤填料性质条件下路基沉降变形特性,并结合现场沉降观测数据研究了土基变形模量、路基高度、路堤填料容重、路堤变形模量及施工时间对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的影响规律,为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各类施工因素对双侧拼宽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和现场监测两种方法进行研究。根据设计资料,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出随填筑高度、路基填料重度的增加,新旧路基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随之增加,但随路基填料压缩模量的增加而下降。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路基沉降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路基沉降变化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13.
基于前期开发的高速铁路基础变形诱发轨道结构变形与层间接触性状演变的通用表征模型,引入余弦型路基沉降描述函数,引入用以刻画轨道-路基间接触非线性的Heaviside函数,推导余弦型路基沉降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各层结构的变形方程,利用渐进性接近法求解含接触非线性的超静定方程,进而分析余弦型路基沉降对轨道各层结构变形和层间接触性状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余弦型路基沉降区域内,轨道随路基沉降发生“跟随性”变形,当路基沉降波长一定时,轨道下沉和上拱均随路基沉降幅值的增加而增大,当沉降幅值一定时,轨道下沉随路基沉降波长的增加而增大,但上拱却减小;轨道-路基间的脱空区域及轨道的受力曲线呈左右对称,轨道整体刚度影响脱空长度和高度;当路基沉降波长为10 m时,随路基沉降幅值的增加,脱空高度和长度增长的同时,还会整体向远离沉降区方向“偏移”;当路基沉降幅值为10 mm时,需要重点关注沉降波长小于20 m的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一种能同时确保先行性与准确性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方法,依托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工程实测以及路基沉降试验,对所选取的典型断面进行沉降预测分析,提出了一种联合优化型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方法.首先,采用曲线拟合法中的3种不同曲线对软土路基沉降进行预测;其次,引入最小均方差法和最大关联度法判定最优曲线;最后,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法预测软土路基沉降,将最优拟合曲线法、FLAC3D数值模拟法、实测数据三者定量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降发生前,通过使用实验室试验数据,FLAC3D数值模拟法预测值大于实际值15%~20%,偏于安全,可较早预测施工过程中的过大沉降;沉降发生时,通过使用工程实测数据,最优曲线拟合法可以更准确的预测路基沉降全过程,且最终沉降与实测值误差不超过3%;相对于预测加固处理后的路基沉降,联合法对预测扰动较小的软土路基沉降准确率更高,准确率提升幅度为5%~10%.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高速公路拓宽路基沉降规律,分别采用P1AXIS软件模拟计算和现场监测两种方法进行研究。模拟分析与现场监测确定的路基最大沉降量位置相同,均为距路基中心19 m左右,且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沉降随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监测时间的增加路基沉降速率明显下降,在监测135 d后逐步达到了稳定状态。路基现场监测最大沉降量与模拟计算结果接近,说明计算结果准确,可用于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软土路基分步修筑固结沉降的变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路基分步填筑过程中,填土加载引起内部孔隙急剧变化,水体流失产生附加应力导致路基沉降。因此,施工中通过控制填土的速度来减小路基沉降是提高路基修筑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该标段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旋喷桩和土工栅格的加固方法,通过路基施工后沉降观测数据来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应用SPSS软件对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非线性模型,确定沉降处理过程中相关参数。结果表明SPSS应用铁路沉降预测分析是可行的,它使得铁路路基沉降的曲线回归、变形分析更为简单和高效,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施工、地质和工后沉降等方面分析了公路路基沉降产生的原因,并从控制施工方法、加强检测手段和采用路基加筋新技术等方面阐述了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FLAC3D建立了土石填料路基沉降数值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对沉降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探究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规律。利用模型计算了怀新高速及湖南省其他典型土石混填路基沉降量,计算结果显示:基于FLAC3D建立的数值模型计算得到的高速公路土石混填路基沉降量与实际观测值吻合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解释土石混填路基沉降规律,可以为后续土石混填路基工程沉降特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路基沉降变形的计算和预测方法中的双曲线预测模型及原理进行介绍,结合某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变形预测的实例进行分析,实测数据与相对应的预测曲线吻合度较好,客观地反映了路基沉降的动态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