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协助医师分析药物疗效和全面监控病人的康复过程,设计了移动医疗监护系统.该系统以生理信号之一的心电信号为例,基于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监护终端的信号采集,使用高精度心电传感器通过ARM芯片控制心电信号采集,并利用GPRS网络和Internet网络将数据进行远程无线传输;在社区医院或远程监护中心,基于SOCKET套接字的网络应用程序,建立友好的可视化操作界面,在监护中心以SQL数据库对患者库和心电信息库进行组织和管理.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显示,心电传感器采样频率为200 Hz时,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采样精度达到了5 mV,能够将心电P、Q、R、S、T波形准确采样;使用ARM处理器可以高性能、低功耗、实时地对心电生理信号进行分析、报警;系统提供的心电波形回放和QRS波形检测等功能,可以扩展为相应的生理信号监护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观察了ATP20mg快速静脉推注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并用心内膜标测技术研究其对心脏传导功能的电生理效应。选择经心电图证实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共12例,且均无病窦综合征、哮喘等病史或其他应用ATP的反指征者。发作前记录希氏束电图和心内膜标测及其各部位正常传导时间、顺序和有无房  相似文献   

3.
讨论以嵌入式USB主机为核心的USB On-The-Go技术以及在病人监护领域的应用.嵌入式USB主机系统采用SM5964单片机加上USB主从芯片SL811HS的结构,实现USB1.1主机协议和USB mass storage类,从而通过其对U盘的各种操作将病体检测信息存入U盘,达到监护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观察不用异体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应用自体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 68例患者术中采用综合节血措施 ,包括术前贮血 ,术中回收血以及应用抑肽酶。同时选择 68例接受输异体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作为对照 ,比较两组间中心静脉压 (CVP)、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LT)及术后引流量等差异。结果 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Hb、PLT均较术前降低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 (PT)延长(P <0 .0 5 ) ,但Hb、PLT、PT仍在正常范围内 ,PaO2 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术后Hb、PLT、PT及引流量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术中失血量、用库血量却有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自体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围术期虽有轻度贫血但不影响血液的携氧功能 ,术后出、凝血状况亦不受影响 ,并能减少输异体库血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血浆ET、CGRP,观察不同全麻用药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24例上腹部手术病人,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P组)12例和硫贲妥钠级S组)1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诱导前、插管后、术中、术毕时的血浆ET、CGRP、ACTH值。结果 S组ET在插管后和术毕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1),CGRP在插管后、术中、术毕三个点都较诱导前显著性升高(P〈0.05),S组和P组AC  相似文献   

6.
<正>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自1982年Ken氏首先报告以来,已成为治疗肺动脉瓣膜狭窄的首选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免于开胸。本文报告经导管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功、随访效果良好1例。患者王某,男,10岁,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有一喷射性;Ⅲ~Ⅳ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P_2消失,经心电图,心片、心动超声和右心导管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膜狭窄。经皮穿刺右股静脉,行常规心导管和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远程缺血预适应(RIP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浓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 min后,给左上肢连续4次的缺血预适应,而对照组只固定止血带,不加压。分别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 min后(T1)、CPB开始10 min时(T2)、CPB停止时(T3)、CPB后12 h(T4)、术后24 h(T5)、48 h(T6)和72 h(T7)抽取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NSE及S-100β蛋白浓度。于术前2 d、术后第5天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S-100β蛋白浓度在T2即开始升高,T3时达到峰值,随后持续下降,两组NSE浓度在T2升高达到峰值,随后持续下降,但E组S-100β蛋白浓度在T2~T6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组NSE浓度在T2~T5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可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患者POCD发生率,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轻心脏手术的创伤 ,采用局限性低位胸骨劈开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为 2 0例患者施行了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 7~ 9(7.2± 1 .8) d。表明该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及伤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重症瓣膜替换术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 对2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人施行体外循环下瓣膜替换术,体外循环平均时间172min,升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116min,转流中采用中度低温,中度稀释,高流量灌注以及定时灌注冷停跳液等心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胸壁结核是青少年多发的一种继发性疾病 ,自1 981年~ 1 997年间 ,我院共收治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病人 1 5例。本文对其复发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了避免复发的方法和体会。1 临床资料1 5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1 0~ 51岁。复发至前次手术时间 2周至 1 6个月。其中合并寒性脓肿 6例 ,有瘘道者 1 0例 ,包裹性脓胸 1例。前次手术术后服用抗结核药物小于 3月者 9例 ,3~ 6个月者 4例 ,6个月以上者 2例。本组病人在正规抗结核治疗两周后 ,全部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行病灶彻底清除术 1 4例 ,行局限性胸部改良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8例克山病病人心内膜—心肌活检和心导管法血液动力学研究的经验。全部病人的操作过程均顺利,安全,无合并症发生。所有病例都获得了心内膜—心肌组织。经光镜及电镜观察心内膜均正常。心肌均发现异常形态学改变,如:心肌变性、心肌纤维肥大、陈旧性瘢痕等。有4例病人发现心肌间质脂肪组织浸润。心导管检查:8例中的2例潜在型克山病结果正常,6例慢型中的5例有肺动脉压力增高,其中2例有明显的肺动脉高压。作者对以上问题作了初步的讨论,并认为心内膜—心肌活检是一个能提供心肌病理情况的良好方法,对于诊断、预后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颈外动脉结扎、插管注射尿素的方法治疗腮区血管瘤3628例,经过随访证实:经一个疗程治愈者为68%,再加上局部注射,可全部治愈。颈外动脉结扎、插管注射尿素治疗腮区血管瘤的机制在于阻断了肿瘤的血供,尿素可使血管内皮细胞皱缩、变性、坏死,最终被纤维组织代替。颈外动脉插管注射尿素法,方法简便、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正>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基本方法,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近几年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这项新的诊疗技术,使冠心病和与冠状动脉有关的疾病的诊治工作提高了一步。我们由于临床工作的需要,为了解决病人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问题,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准备,于82年四月份开展了这项工作。工作中得到阜外医院的指导和协助。至今顺利地进行了八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或重要合并症。对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舌鳞状细胞癌平阳霉素单一化疗前后的病理组织学对照及化疗后肿瘤局部出现明显的临床愈合现象对手术治疗效果、生存率、生存质量的影响。治疗方法采用肌注或静脉滴注,动脉插管灌注PYM,每日10mg,效果显著。手术前瘤体明显缩小、消失,手术后病理组织学发现肿瘤细胞数量减少,残留细胞退变并被大量淋巴、巨噬细胞及炎性细胞包围,似疤痕化,确保原发灶完整干净切除。  相似文献   

15.
报告CT导向胸内邻近大血管或直经小于3cm的病灶的经皮针吸活检术20例。这些疑难病灶的径皮活检术操作困难,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本组正确诊断丰85%,其中恶性肿瘤为80%,良性病变为90%。术后小量气胸2例(1%),小量出血1例(5%)。CT扫描能精确确认病灶和穿刺针的位置,并能清楚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轮廓,因此疑难病灶的经皮活检应该在CT导向下操作。  相似文献   

16.
报告CT导向胸内邻近大血管或直经小于3cm的病灶的经皮针吸活检术20例。这些疑难病灶的径皮活检术操作困难,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本组正确诊断丰85%,其中恶性肿瘤为80%,良性病变为90%。术后小量气胸2例(1%),小量出血1例(5%)。CT扫描能精确确认病灶和穿刺针的位置,并能清楚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轮廓,因此疑难病灶的经皮活检应该在CT导向下操作。  相似文献   

17.
CERVICAL STABILITY AFTER CUTTING-ASPIRATION OF NUCLEUS PULPOSU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ERVICALSTABILITYAFTERCUTTING-ASPIRATIONOFNUCLEUSPULPOSUS ZhangTao;YangMinjie;FengShiqing;MaoXiaogang;,MaWei(OrthopaedicSurge...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导致肝硬化食道静脉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病例来源于我院1983~1985年收治的部分门脉性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共100例,按其是否伴有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各50例,对导致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最后本文提出了引起静脉曲张出血的始发危险因素是门脉高压的程度;门静脉游离压>3.49Kpo,或B超探测门静脉(总干)直径>1.9cm,脾静脉(脾门处)>1.3cm。促发因素;男性,年龄>40岁,合并肺部感染,脾功能亢进(血色素<70g/L,白细胞计数<5×10~9/L,血小板<60×10~9/L)。具备上述始发危险因素二项和促发危险因素二项以上的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提示出血高度可能性。建议用B型超声探测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直径作为判断门静脉压的一种手段,可使肝硬化患者避免导管检测或食道镜检查带来的危险和不便。  相似文献   

19.
MRP和LRP的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肺耐药蛋白(LR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51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距离癌组织>2cm)中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肿瘤大小在5cm以上者LRP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5cm以下者(P<0.05)。癌组织中MRP和LRP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有淋巴结转移者MRP和LRP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MRP和LRP阳性者术后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P和LRP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统计学相关性。MRP和LRP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MRP和LRP不能作为临床判断食管鳞癌恶性程度、是否转移和预测预后的独立指标,但可提示这些蛋白阳性的患者存在易转移和预后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作者观察的亚急型克山病153例中,心电图发生低电压者97例(63.4%),其中死亡42例,病死率43.3%,为非低电压组的1.35倍,其临床痊愈率(36.1%)明显低于后者(53.6%),P<0.05。低电压组合并其他心肌损害的心电图改变如病理性Q波、ST-T异常、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等明显多于非低电压组,P<0.05或P<0.01,表明心肌损害广泛。QRS电压随病情的改善或加重有动态变化,故心电图QRS电压及其变化可作为评估亚急型克山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