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公路高切坡分类及其破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公路高切坡缺乏一个统一的分类,从而造成其破坏模式分析混乱,降低了公路高切坡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根据岩体结构面的控制性及现场易识性原则,将公路高切坡分成3大类9小类.依据岩性及其组合、岩体结构、岩体强度、结构面间距、走向与边坡走向的关系、结构面倾角与坡角的关系等各种不同组合情况具体分析了公路高切坡可能破坏的具体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楔形体-平面滑动破坏模式、崩塌-滑动破坏模式、滑动-拉裂型破坏模式及滑动-压裂型破坏模式等4种复合破坏模式,对高切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潜在破坏面的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路高切坡分类及其破坏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公路高切坡缺乏一个统一的分类,从而造成其破坏模式分析混乱,降低了公路高切坡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根据岩体结构面的控制性及现场易识性原则,将公路高切坡分成3大类9小类.依据岩性及其组合、岩体结构、岩体强度、结构面间距、走向与边坡走向的关系、结构面倾角与坡角的关系等各种不同组合情况具体分析了公路高切坡可能破坏的具体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楔形体-平面滑动破坏模式、崩塌-滑动破坏模式、滑动-拉裂型破坏模式及滑动-压裂型破坏模式等4种复合破坏模式,对高切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潜在破坏面的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区路基开挖容易形成岩土复合型高切坡,在研究其破坏机制以及稳定性时通常会将其作为单一岩质或者是土质边坡进行处理,在治理过程中分析结果不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岩土复合型高切坡的特征,可以将其破坏形式划分为上部土体内部破坏、上部土体沿土岩界面破坏、下部岩层平面滑动、下部岩层倾倒破坏四种类型,从而制定了岩土复合型高切坡稳定性分析方案。  相似文献   

4.
按高切坡治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现代环境治理发展阶段.根据对边坡岩土体自稳能力的利用程度将治理技术重新分为挡墙类、支挡类、锚固技术和生态护坡技术4类.按“动态法设计、信息法施工”要求提出了高切坡治理的总原则.并对集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互为一体的动态法设计、信息法施工的现代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市两巫(巫山-巫溪)路高切坡为研究对象,基于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对高切坡整体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指标权重取值方面,基于简单关联函数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相对重要程度排序,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专家权重,并利用专家效度方法对专家权重进行修正.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两个高切坡均属于不安全等级,同时两者的相对安全程度为K88+920>K100+976.  相似文献   

6.
在山区修建公路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高切深挖,往往会形成大量的高切坡,边坡岩体原有应力平衡被打破,为高切坡的失稳创造了地质条件。以两巫公路(巫山及巫溪)K 90+310~K 90+370段煤系高切坡为研究对象,利用赤平极射投影法、有限元ANSYS法对高切坡整体和局部稳定性做出了评价。研究表明,坡体主控结构面对岩质高切坡的整体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煤夹层对岩质高切坡的局部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建议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挂网来加固坡体整体,用锚索-格构梁和劈裂注浆联合法来加固坡体局部。  相似文献   

7.
按高切坡治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现代环境治理发展阶段.根据对边坡岩土体自稳能力的利用程度将治理技术重新分为挡墙类、支挡类、锚固技术和生态护坡技术4类.按"动态法设计、信息法施工"要求提出了高切坡治理的总原则.并对集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互为一体的动态法设计、信息法施工的现代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根据两巫公路K95段高切坡的实际情况,运用ANSYS软件对其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开挖前后岩体的应力、位移等值线,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塑性变形区节点坐标,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得出了潜在滑动面方程,据此,对该高切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提出了有效的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9.
边坡是公路工程建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在分析导致边坡失稳因素的基础上,从坡面防护和坡体稳定两个层面阐述了整治边坡失稳的主要措施,对边坡作业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黄土多孔性、强透水性、湿陷性等自身构造特征,降雨入渗是黄土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以朔黄铁路山西段K3+0-400 m黄土边坡为研究背景,基于非饱和土理论进行FLAC3D软件的二次开发,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降雨入渗条件下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体角度及高度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庆市鹅岭公园不稳定斜坡的地质背景、基本特征的分析,总结了城区山区浅层变形斜坡的破坏机制和防治对策.分析表明:此类变形斜坡的破坏模式为表层土体的溜滑,降雨为变形斜坡破坏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处于变形初期的边坡采取快速控制,有利于保证边坡的稳定,减小加固成本.对几种加固措施的适宜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为今后控制边坡变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型干坞边坡变形及其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干坞边坡变形的因素,包括土体强度、无护坡时间、放坡坡率、分层开挖数、分层开挖深度、开挖步长、降水深度和坡顶荷载,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典型实测数据,建立了干坞边坡变形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此外,还提出了放坡开挖边坡变形的警戒值、边坡变形判断模式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青 《山西交通科技》2005,(5):16-17,37
概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区边坡变形类型,分析了变形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提出了防治边坡变形和滑坡的一些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5.
软弱夹层边坡变形性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含软弱夹层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针对5种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含有软弱夹层的岩质边坡几何特征及软弱夹层力学参数,如边坡坡高、坡角、软弱夹层倾角、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对岩体边坡位移的影响规律及其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限元分析纵坡路段路面结构动态力学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力学分析纵坡路段路面结构,能够得出推移是由于层间剪应力增大引起的,但不能合理解释实际存在的车辙问题。采用ANSYS三维有限元瞬态计算方法,模拟路面结构受到的动态车辆荷载作用,并依据国外路面设计理论,分析路面结构各层层底拉应变、面层内最大压应变以及路表弯沉值、面层与基层间的剪应力。得出纵坡路段的行车速度慢是车辙形成的主要原因,层间剪切破坏的发生主要跟纵坡坡度大小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