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水下边坡坡面上颗粒的静力平衡,导出临界坡角,坡面水流速度和坡内水力梯度的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在对雪水河库区坍岸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推算极限稳定坡角,并对最终坍岸宽度进行预测,建立水下稳定坡角计算公式,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边坡极限承载力的下限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极限分析的下限法求解边坡的极限承载力,借助于有限单元法和线性规划法,可以较容易地建立静力许可场,并进而求得极限荷载的最大值。该法在边坡中的应用表明,随着边坡土体不排水强度的减小,边坡极限承载力将不断降低,并最终丧失承载力。边坡的极限承载力与坡角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当路坦边坡愈陡时,反压护道的作用愈明显,当坡比较大时,一味采用降低坡高,减缓坡比的手段,往往不能娶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英铁路路堑边坡设计方法的异同,总结英标Morgenstern-Price法、国标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等3种计算方法,并以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为例,对同一工点的路堑边坡按上述3种方法进行设计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英标Morgenstern-Price法和国标容许应力法设计的路堑边坡坡率一致,而采用极限状态法设计的边坡坡率比前两者坡率更平缓;极限状态法设计方案比英标Morgenstern-Price法和容许应力法设计方案每公里投资增加比例约9.5%,安全系数偏高,建议进一步对极限状态法计算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各分项系数进行优化。本文研究成果对促进中国高铁"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海外类似工程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威胁铁路的安全,破坏边坡的生态环境。依据太中银铁路边坡实际调查资料,对黄土边坡剥落的分布特征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剥落的形态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查明其发育规律,同时对其形成机理也作了初步解释,以便为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为铁路边防治工程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太中铁路沿线黄土高边坡剥落形式可分为片状剥落、层状剥落、古土壤层碎块状剥落、厚块状剥落、表层结皮剥落等几种。太中银铁路沿线边坡剥落现象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性:剥落多发生在坡面中下部,坡率越大越易发生剥落、存在极限坡率,剥落病害发生的向阳性和向风行。简要分析了剥落的机理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针对铁路路基设计理论从容许应力法向极限状态法转轨的需求,依托银西(银川—西安)高速铁路,分别采用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以Q/CR 9127—2015《铁路路基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中给定的计算表达式和分项系数为基础,对持久状况下多种路堤边坡高度和坡率进行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的计算结果,验证出边坡稳定性极限状态法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同时对极限状态法的分项系数进行研究和优化,提出了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为使结构设计更加经济,Q/CR 9127—2015中边坡稳定性计算表达式中的分顶系数可提高0.348%。  相似文献   

7.
硬质岩高陡边坡是典型的以岩石强度控制堑坡的坡高及坡率,通过工程地质比拟法、规范及经验参数法、力学计算法三种不同的方法综合确定硬质岩高陡边坡的稳定坡高、坡率及边坡平台宽度。  相似文献   

8.
加筋边坡承载力和位移模型试验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林荣  华祖 《铁道学报》1999,21(1):72-76
承载力(强度)和变形是岩土工程应用领域的两大主要问题,本文以纸和窗纱布模拟加筋土边坡的土工格栅,在一系列拉拔试验的基础上,以正交设计理论分别安排27个极限应力状态和若干个工作应力状态加筋土边坡模型试验,并以模型试验获得的数据为依据。采用误差,极差及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加筋土边坡承载力与筋类,筋长,层间距,坡角4因素的相关关系,获得了外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边坡的侧向位移随坡高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四川西部地区分布大量的全强风化卵石土(Q2、Q3)地层,该类边坡遇水易软化失稳,出现垮塌、溜坍等灾害。以川西铁路典型边坡工程为依托,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该类边坡破坏及发展的全过程动态问题,研究坡率、坡高、含水率三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获得敏感性顺序,提出边坡设计时坡率、坡高的控制建议,为风化卵石土地层的边坡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论:(1)全强风化卵石土边坡整体失稳时符合牵引式滑动特征,滑体呈现散体状;(2)该类边坡稳定性因素敏感性顺序为:坡率>坡高>含水率,当坡率由1∶1.5增加至1∶0.75时,边坡稳定性系数降幅达1.9,含水率由14%增加到16%时,软化作用明显,坡高较小时边坡更稳定;(3)建议边坡设计时,坡率小于1∶1.25,坡高控制在8 m以下,并做好防排水措施,使边坡含水率控制在14%以下;(4)本研究可为川西地区全强风化卵石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护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砂质边坡稳定性差且直接在其坡面上进行生态防护效果不良的现状,研制了一种以钾水玻璃和磷酸硅为主要添加剂的生态防护型固砂剂。为了研究固砂效果,进行了固砂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钾水玻璃掺入量条件下,固砂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钾水玻璃模数的增加而增大,且基本呈线性关系,强度的增长速率随龄期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固砂试样具有较好的耐水性,饱水3 d后试样强度基本趋于稳定。将新型固砂剂应用于张承高速公路砂质边坡试验段,并提出现场施工工艺方案,经过2年观测,砂质边坡固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