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建设中大多采用把沥青升温到160℃左右,再经沥青泵和沥青管道输送到所需之处的方法;每次停机后,用泵将管内的沥青泵回油箱内。但由于沥青粘度大,管壁内残存的沥青将继续缓慢流入到管道的转弯处、沥青泵内积存起来,使管、泵阻塞,影响下次正常开机使用,是沥青输送系统极难解决的问题。因此,一般大型拌和沥青设备都配置有预热系统。 1990年我段选用了西安筑路机械厂生产的LB30拌和设备,该设备沥青供给系统的管、泵均采用蒸气预热,因条件限制,效果不很理想。后结合我段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将蒸气预热改为导热油预热,比原计划投资节约了97%,使用成本降低了95%,寿命周期内的综合经济效益比原计划节约13万余元。经一年的使用,效果良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拌和流变特性、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以及合理选择拌和时间,使用自主研发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流变仪确定了沥青混合料拌和的转折温度点,通过均匀能耗原则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并通过转速-扭矩曲线斜率综合反映沥青混合料拌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固定拌和速度下,沥青混合料拌和扭矩随着拌和时间的增加呈变小的趋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范围取155℃~160℃,与施工技术规范的建议范围相一致。当角速度为6.28rad/s、频率为30Hz时,未加矿粉情况下AC-20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均匀能耗为1 910.7J,最佳拌和时间为80s。拌和转速和扭矩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转速-扭矩曲线斜率越大,沥青混合料黏度越大,流变特性越小。  相似文献   

3.
1 技术参数生产率(t/h)(矿料含水量5%时) 20出料温度(℃) 120~160燃油(柴油)消耗(kg/t 混合料)<5.5烘干拌和滚筒尺寸(mm) φ1050×4800烘干拌和滚筒转速(r/min) 13.8冷集料装料高度(m) 2贮料仓门架空间尺寸(m)(长×宽×卸料高度)2.14×3×2.5装机容量(kW) 342 结构与特点LJGY20型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配置了三个料仓,用于装砂及粒度不同的碎石料,其下部为皮带给料机,用电磁调速电机驱动通过控制器操纵供料机的转速,能实现砂石料的无级调速和级配要求.这种容积式的计量方式,结构较为简单,在砂石料粒度均匀,含水量稳定的情况下,其给料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燃烧器是用于沥青拌和设备上为烘干砂石料提供热源的一种装置,是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上非常关键的部件.沥青混凝土温度质量的好坏、燃料成本的控制完全取决于该部件的性能.目前国内沥青拌和设备所使用的燃料有:柴油、重油、渣油、气体燃料、煤.每种燃料都有专用的燃烧器来使用.  相似文献   

5.
公司 1998年购置的 ASTEC沥青拌和站 ,其骨料烘干系统采用轻质柴油做为燃料。由于沥青拌和站额定产量较大 (30 0 t/h) ,所以它的耗油量也十分巨大 ,最高达 1kg/min,油料消耗在工程成本中占有重要的比例。 2 0 0 0年市场油价涨幅非常大 ,无疑增大了施工成本 ,影响了工程利润 ,后经市场调查和对设备进行详细技术分析 ,认为采用价格较低的重油做为沥青拌和的燃料是可行的。重油是馏分出轻质油的基油 ,它的含蜡量很高 ,在常温状态时处于粘糊状 ,加热到 70℃以上其粘度值才达到 ASTEC拌和站对燃料的技术指标。重油的加热保温无疑成为重油使用…  相似文献   

6.
依托深圳市笋岗路的沥青路面热再生工程,测定了不同新、旧沥青掺配比例下的再生沥青粘度,建立并验证了再生沥青的复合粘温曲线;通过拌和模拟试验测定不同工况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终出料温度,分析得出废旧沥青混合料(RAP)预热及不预热2种工况下的热量传递系数,进而建立并验证了基于热传导的新集料加热温度计算式。结果表明:再生沥青的复合粘温曲线能计算确定任意RAP掺配率的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拌和温度,并具有计算简便、试验量小的优点;拌和过程中的热量传递系数与RAP的掺配率及含水量有关,随着掺配率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基于热传导的新集料加热温度计算式能方便、快速、准确地确定新集料的加热温度,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英国派克(Parker)公司生产的 M750型间歇式沥青拌和设备,结构紧凑,移动灵活,安装迅速,适用于施工路线较长和需勤换施工工地的工程。在含水量3%,出料温度160℃时,平均产量为60t/h。该设备主要由以下各部分组成:(1)骨料和粉料供给系统:4个6.9m~3的料斗均装在可供移动的半拖挂车上。每个料斗长2.6m,宽1.85m,便于一般装载机装料。其岀料口除装最大骨料的采用变速皮带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寒区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效率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针对旧沥青老化程度和再生剂种类两个因素,对热再生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拌和温度与压实温度进行研究。在完成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旋转黏度试验结果确定拌和、压实温度范围,再测定不同拌和、压实温度下制成试件的体积指标,以空隙率为4%所对应的温度作为最佳拌和、压实温度,并验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寒区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旧料掺量为90%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拌和温度为160℃,压实温度为145℃,路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水泥用量对冷拌SMA-5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可拌和时间试验、粘聚力试验、马歇尔强度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劈裂试验,分别探讨了水泥对冷拌SMA-5沥青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成型速度、水稳定性及高低温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得出水泥掺量不大于2%时,冷拌SMA-5能满足拌和时间要求;当水泥用量达到2. 0%时,混合料30 min和60 min的粘结力分别为1. 3 N·m和2. 1 N·m,养生期为7 d、水泥掺量为2%时,冷拌SMA-5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大于75%,满足规范要求;就高温性能而言,当水泥掺量为1%时,动稳定度超过2 000次/mm,能够满足路面使用需求,冷拌SMA-5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应变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但掺量为2%时,低温劲度模量最大,因此,水泥用量不宜超过2%时SMA-5路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布氏黏度试验,测定不同温拌剂掺量时温拌沥青黏度随剪切速率、温度的变化,对比研究温拌沥青和基质沥青的黏温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当温度超过120℃时,温拌沥青逐渐转变为牛顿流体,剪切速率改变引起的沥青黏度改变很小,基本可忽略;当温度相同时,温拌剂掺量对沥青黏度的影响与试验温度有关,当温度为90~100℃时,随着温拌剂掺量的增多,沥青黏度逐渐增大,而当温度在105~150℃之间时,随着温拌剂掺量的增多,温拌沥青的黏度逐渐降低;当温拌剂掺量为2%~4%%时,温拌剂在高温时对沥青的降黏效果较好,同时低温时对沥青黏度的提高较大。相比于基质沥青,温拌沥青的施工温度显著降低,拌和温度与碾压温度的降低幅度都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我段沥青混凝土拌和厂选用了无锡筑路机械厂生产的 LB-30型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由于受资金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沥青加温脱水均采用原始的操作工艺,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恶劣,耗煤多,升温慢,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沥青温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最高只能达到130℃左右)。加之沥青泵泵油与拌和机供油管道及阀门没有加热保温设施,每天开机生产前,需3-5名人员  相似文献   

12.
沥青拌和设备燃烧器如何良好使用重渣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多家沥青拌和设备所使用的燃烧器的监测,研究了目前应用于沥青拌和设备的燃烧器在使用重渣油代替柴油时所遇到燃油难以正常雾化、燃烧,影响燃烧器正常使用的问题,最终得出沥青拌和设备在使用专用燃烧机,并对燃料供给系统进行良好设计和维护下,便可极大地提高重渣油利用效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橡胶沥青的性能,依托河北廊沧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针对当地气候特征及材料性状,借助正交试验优选橡胶沥青的9种正交组合,并研究了胶粉掺量、胶粉目数、沥青型号对橡胶沥青3大指标的规律性影响。此外,采用老化试验和布氏黏度试验,评价了拌和时间以及拌和温度对橡胶沥青老化前后性能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沥青正交试验各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胶粉掺量基质沥青型号胶粉目数;拌和时间和拌和温度对橡胶沥青老化性能影响显著,因此在制备橡胶沥青的过程中需合理控制时间和温度;选取90#、60目、胶粉含量为20%的橡胶沥青,在190℃的环境下拌和60 min,能使橡胶沥青达到最佳性能;建议橡胶沥青的性能评价指标以5℃延度和180℃黏度为主,针入度和软化点为辅。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温度对基质及SBS改性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AH—9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按照常规的试验方法在不同温度下拌和成型试件,进而对其抽提、蒸馏测试回收沥青的各项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的升高,其沥青的老化程度也随着增加,且当温度增加到一定温度时(AH—90#,155℃;SBS改性沥青,165℃)沥青的老化开始急剧增加;在相同的温度下SBS改性沥青的老化程度均比基质沥青要小,说明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优于AH—90#基质沥青。  相似文献   

15.
程英伟  何晓鸣 《公路》2012,(4):54-58
利用正交试验对剑麻纤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成型工艺进行研究。在固定配合比的前题下,以拌和方案、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和成型温度为试验因素,模拟路面施工的各种拌和成型情况设计了L9正交表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纤维沥青混合料拌和成型的优选方案为"同步法拌和+沥青加热温度为175℃+集料加热温度为206℃+成型温度为165℃"。最后分析了几种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6.
先将环氧沥青B组分与集料拌和均匀,然后在摊铺现场采用专用摊铺机准确计量添加A组分并进行二次拌和,待搅拌均匀后摊铺、碾压成形的工艺为后掺法工艺,可破解环氧沥青容许施工时间短,且受温度影响大导致的质/B组分比例、拌和时间和拌和温度作为影响因素开展正交试验,并与常规工艺制备的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正交/B组分比例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最大;2)综合优选的最佳制备工艺为/B组分比例100∶903、拌和温度120℃、拌和时间60 s;3)采用“后掺法”工艺,马歇尔稳定度衰减达291%,车辙/B比例可保障环氧沥青各性能指标相当或更优;4)后掺法是可行的新工艺,影响施工容留的环节少,工序紧凑,质量风险低,且能有效解决因运距、拌和等因素导致的应用受限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温拌橡胶沥青排水路面混合料的成型温度,选择Sasobit、Evotherm为温拌剂,结合最佳空隙率法和粘温曲线法,在不同压实温度下分别成型Sasobit、Evotherm温拌橡胶沥青AR-OGFC13试件。通过目标空隙率确定2种沥青的压实温度区间,并推算温拌橡胶沥青排水路面胶结料对应拌和与压实粘度区间。结果表明:Sasobit、Evotherm温拌橡胶沥青拌和温度区间分别为144.4±3℃、149.3±3℃,压实温度区间分别为134.4±3℃、139.3±3℃,胶结料对应的拌和与压实粘度区间分别为1.3±0.3Pa·s、4.6±0.3Pa·s。通过验证,粘度区间适用于温拌橡胶沥青排水路面沥青混合料,且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橡胶粉的目数、掺量、沥青拌和时间和拌和温度作为4个评价因素,建立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配比方案,采用各因素水平下的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伸度、弹性恢复以及布氏旋转黏度五个指标评价沥青性能,并分析了各因素在橡胶沥青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40目橡胶粉在掺量为25%,拌和温度为195℃搅拌1 h得到的改性沥青的性能最好。通过橡胶粉物理膨胀与化学脱硫作用,在合理的橡胶粉目数、掺量、搅拌时间以及搅拌温度下,沥青的塑性和黏性得到提高,改善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和耐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华盛顿大学的化学染色法,用3种不同色粉浓度和4种不同染布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进行评价,并采用普渡大学的分段回收法来评价新沥青对旧沥青的软化效率。结果表明:化学染色法能较好地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其可用于指导拌和设备的选择;分段回收法能较好地评价新沥青或再生剂对旧沥青的软化效率,其可用于指导新沥青或再生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我公司在济青高速公路六合同段路面施工中 ,购置了日工 NAP-BD-1 60 0 AB-D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一套 ,附属设备及钢结构件在国内购置和制造 ,与全部购置相比节省外汇 2 5万美元。该沥青拌和站为间歇式 ,生产能力 1 2 0 t/ h,拌和量为 1 60 0 kg/次 ,设备总装机动力 32 5k W。国内配套的主要设备有 5t/ h沥青脱桶设备、75万 kcal/ h导热油加热炉、沥青储存罐、1 50 t/ h水平皮带输送机、50t/ h石粉螺旋输送机、2 t/ h成品料提升机等 ,钢结构件有柴油管道、支架、梯子、栏杆、护板、烟囱、烟道等。2 沥青拌和站的安装进口主机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