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明确路网的形成与发展对生境的切割作用及对周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道路网景观尺度生态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多期遥感影像数据和路网矢量数据,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对该地区1988—2015年间4个时期道路网及其影响区内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道路网形成和加密过程中,邻近道路网不同距离缓冲区内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路网加密,路侧空间结构变得复杂,斑块密度增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破碎化程度加深,原有相对单一的景观类型由于路网形成带来的人类活动增加而变得多样;(2)路网两侧不同距离内景观指数的变化均在200~300m缓冲区内出现拐点,可能是由道路建设或路网形成导致。根据研究结果,推测路网对周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可能在路网两侧距离300m以内。  相似文献   

2.
道路路网景观生态影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道路路网大规模扩张,这会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突出表现为对大尺度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对国内外有关路网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整理了国内外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路网景观格局影响进行的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等级的道路对于生态环境各因子影响的范围存在差异,路网致使区域景观破碎度增加,而基于破碎化理论建立的路网优化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路网对景观生态的影响.因此,从景观生态角度分析道路路网的生态影响,对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济南交通拥堵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8年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济南交通拥堵程度,探讨缓解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缓解对策.研究得到:(1)济南交通拥堵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交通供给因素和交通需求因素,交通需求因素对于城市交通的影响不断加大.(2)济南交通拥堵程度在2001-2004年呈稳定状态,2005-2010年拥堵程度有减缓趋势,2011-2015济南交通拥堵变化方向不稳定,除2014年最为拥堵外其余年份变化幅度都不大,2015-2018年拥堵水平缓慢下降,总体拥堵水平有所缓解.(3)交通供给角度应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需求角度应加强交通法规宣传,调控出租汽车及私人汽车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4.
以济南交通拥堵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8年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济南交通拥堵程度,探讨缓解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缓解对策.研究得到:(1)济南交通拥堵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交通供给因素和交通需求因素,交通需求因素对于城市交通的影响不断加大.(2)济南交通拥堵程度在2001-2004年呈稳定状态,2005-2010年拥堵程度有减缓趋势,2011-2015济南交通拥堵变化方向不稳定,除2014年最为拥堵外其余年份变化幅度都不大,2015-2018年拥堵水平缓慢下降,总体拥堵水平有所缓解.(3)交通供给角度应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需求角度应加强交通法规宣传,调控出租汽车及私人汽车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致使耕地流失、土地利用低效、城市空间结构紊乱等问题日益突出.以重庆市为例,在分析2000-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地理探测器探讨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上看,近15年来,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率先波动式增长,后趋于平缓,面积呈上升趋势,相比2000年增加了259.09%;从空间上看,全局Moran's Ⅰ显示城镇建设用地分布具有空间集聚性,主城九区城镇建设用地增长明显,而巫山、奉节等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面积变化不明显;②利用熵权法、地理探测器分析显示影响城镇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产业规模与人口规模,区位条件影响偏小;城镇化率、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等因素以增强型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但交互作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识别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因素,为引导其城镇建设用地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外商投资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使用外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速度.通过分析1995年至2009年江西省各地级市的实际使用外商投资量和增长速度,发现江西省FDI时空格局表现为赣北地区始终优于赣南地区,且2001年后这种空间格局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呈现出“马太效应”的特点.利用相关性分析探讨江西...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作为城市规划研究热点,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相对脱节.近年来,该状况逐渐得到改观,研究人员开始将交通规划与城市用地布局方式相联系.本研究主要模拟给定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过程,帮助正确认识及处理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针对美国佛罗里达州Orange County 1990年与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利用元胞自动机(CA)在微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等方面的优势,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动态模型来实现海量数据的获取、储存以及更新.同时,借助MatLAB软件的数学计算能力,开发出基于逻辑回归的元胞自动机土地预测模型.基于实际土地利用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充分利用元胞自动机的特点及优势,合理考虑土地利用系统中时空变量的复杂性,结果可靠,为正确理解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城市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需对城市屋顶景观格局进行定量描述。基于岛屿生物学理论,考虑屋顶面积和隔离度因素,构建了3个测度指数:最小离地高度(minimum height,MIH)衡量建筑屋顶斑块与地面的联系或隔离程度;可达性指数(accessibility index,ACI)反映生物从地面到达屋顶斑块停留甚至栖息的可能性;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测度生物及其他生态要素在地面和屋顶区域内流动及栖息的难易程度。实证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指数值结果均在界定范围内;MIH和ACI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关系;MIH与RI、ACI与RI相对独立。运用景观指数规划生态网络,可有效增加景观连接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指导灾后区域环境的安全监测和生态修复工程,运用数字高程模型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分析高坡度地带和汇流流径区域地质灾害的三维虚拟模型.选取景观研究尺度为5 000单元粒度,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时间段深溪沟地质灾害区域的场址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引发灾害的关联影响因子包括坡度因子和汇流累积量分布因子,坡度大于50且变化较大的带状区域生态环境较脆弱,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汇流累积出水口图与泥石流灾害图叠置后分析表明,众多地质灾害点均位于汇流出水口区域或流径上;应加强对灾后陡坡敏感带的安全监测管理和生态修复.最后,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的固土植被带建设规划和土地调整利用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用地格局对居民出行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用地格局对居民出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国城市的发展实践表明,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不同特征的用地格局往往导致完全迥异的居民出行特征,现阶段各大城市蔓延形成的无序且低密度的用地模式通常不利于居民出行良性结构的形成.借鉴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引入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等指数对城市用地空间格局进行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苏州市城区用地格局演变对居民出行特征的影响,指出用地格局不合理是导致居民出行条件恶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猪屎豆和白灰毛豆两种灌木在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2012年在海南省中线高速(S21)选择骨架防护、三维网防护、普通喷播3种典型防护形式坡面进行了猪屎豆、白灰毛豆灌木种子不同配比方案恢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猪屎豆、白灰毛豆两种灌木的株高、冠幅、胸径、生长密度4个生长指标变化特征与前期种子配比情况有直接关系,其中冠幅和胸径指标正相关,但是与株高和生长密度指标负相关.该结果说明这两种灌木在海南省中线高速边坡(包括普通土质边坡和膨胀土劣质边坡)生态恢复中具有可行性,但是应调整灌木种子用量,确保灌木适宜的生长空间,维持灌木健壮的生长势,同时种子应合理搭配以维持后期边坡物种的多样性.这一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中线高速边坡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交通发展之间存在动态互馈关系,可达性是连接二者的 关键纽带.基于潜能模型,在1 km × 1 km网格尺度上,计算了2000 年和2010 年北京市小 汽车的通勤可达性,并利用敏感性分析的思路研究通勤可达性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 明,小汽车通勤可达性的时间变化体现为10 年间大幅提高,增长54%;空间上由中心区向 外围可达性递减的分布格局保持不变,但2010 年的可达性沿环路及高速公路蔓延的现 象更加明显,而且不同区域可达性变化的绝对值及变化率具有显著差异. 城市空间结构 变化对小汽车通勤可达性具有主要提升作用,但部分提升作用被路网运行速度的降低效 果所抵消.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为识别区域综合交通系统能耗驱动因子,测算其对系统能耗的贡献度,将驱动因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采用ASIF数据构造原理和时序列回归法识别各因子的相关性,运用迪氏分解方法建立扩展LMDI分解模型,计算各因子能耗贡献度.计算表明,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减弱,结构效应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加;运输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对系统能耗的影响还有很大下降空间;近年来能耗效率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但能耗效率对能耗的贡献正在逐渐减弱,未来提高运输强度对降低能耗有明显效果.经实证检验,计算模型可靠、结论可信,能为区域综合低碳交通政策制定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驱动因素,将产业转移因素考虑在内,对原有包含三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包含经济总量、运输需求强度、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整体变动等四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根据2002-2015年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系统需求进行实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增长是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移促进政策的出台,运输需求强度变化和产业转移的影响逐渐显著.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应该根据产业转移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做好综合运输系统布局,创造更好的条件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5.
研究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驱动因素,将产业转移因素考虑在内,对原有包含三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包含经济总量、运输需求强度、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整体变动等四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根据2002—2015年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系统需求进行实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增长是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移促进政策的出台,运输需求强度变化和产业转移的影响逐渐显著.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应该根据产业转移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做好综合运输系统布局,创造更好的条件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14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5年甘肃14个地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4个地州市除兰州外,都属于土地城镇化滞后型;2)对14个地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金昌、嘉峪关、兰州属于二者协调发展地区;定西、天水、平凉、庆阳、白银、临夏、武威属于过度类地区;张掖、酒泉、陇南、甘南属于失调类地区;3)对14地州市2007年和2015年的二者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农用地估价规程》中的评分估价法的概念、步骤,就其实现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研究,提出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因子体系及其权重,并建立分值与价格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计算待估宗地的综合作用分值,最终得到其评估价格.  相似文献   

18.
受全球极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复杂滑坡灾害时空演变过程复杂,其时空演变的高突变性、高隐蔽性、高动态性,以及孕育环境的时空异质性与不确定性等十分突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滑坡灾害模拟分析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此,本文提出动态观测数据驱动的滑坡灾害精准模拟分析方法,设计了动态数据驱动的复杂滑坡灾害精准模拟分析框架,阐释了滑坡灾害过程时空变化的显式语义描述,任务驱动的空天地一体化观测数据规划与调度,计算与存储融合的复杂滑坡灾害实时数据组织与管理,变化驱动的多源动态观测数据实时接入与自主加载,多源动态观测数据在线智能处理,复杂滑坡灾害模拟模型参数智能率定等关键技术,为滑坡灾害链的全链条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实际的道路交通路网中偶发拥堵的传播和演化特性,充分发挥海量交通流数据的潜在价值,克服现有基于模拟仿真的拥堵分析方法因理论假设和参数设置所导致的 “失真”问题,本文在交通流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改进的 PLS-STAR模型对偶发拥堵的时空传播结构进行描述,并提出偶发拥堵的直接和间接时空传播效应两种概念对拥堵的时空传播影响进行刻画,从而构造了一种数据驱动的偶发拥堵时空传播效应评估方法.通过北京路网的案例研究发现,路网服务水平的降低,更大程度来源于拥堵传播的间接影响而非直接取决于突发的交通量增加,因此,通过控制拥堵传播来提升城市路网的服务水平仍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王芳 《交通标准化》2013,(23):35-39
就中国西部旱区生态景观敏感的特殊性,以宁夏黄河金岸滨河大道(银川段)114km的工程为例,应用GooSeEarth、GETScreen和Auto CAD等相关软件对公路沿线景观格局进行数据采样.在此基础上,对其景观格局用地指标、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形状指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公路建设对旱区景观格局的影响方式,并指出公路方案设计是决定公路建筑物影响景观格局的关键阶段,提出旱区公路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