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公路》2008,(1):64-64
桥梁与结构工程专业委组织参观苏通大桥竣工荷载试验2008年1月14日,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成员及部分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参观了苏通大桥竣工荷载试验,听取了大桥指挥部董学武处长和试验单位负责人张启伟教授的相关介绍,并就长大桥梁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2.
《公路》2003,(5)
近日 ,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与苏州、南通两市分别签订了征地拆迁协议和接线工程总承包协议 ,并同时下达了 2 0 0 3年度建设工作计划 ,苏通大桥建设由此全面展开。苏通大桥总投资 6 4 .5亿元 ,是继江阴大桥、南京二桥、润扬大桥之后江苏省建设的又一座全天候过江通道 ,主桥跨径达 1 0 88m。今年是苏通大桥正式开工的第一年 ,将全面完成工程征地拆迁工作 ,开工建设主桥基础 ,并同步推进施工图设计、科研、招投标等工作 ,全年将完成工程建设投资 5 .5 5亿元。苏通大桥建设面临多项世界级难题 ,其中很多方面现有的标准和规范均不能涵盖 ,建设这座…  相似文献   

3.
18月2日至3日,苏通大桥主桥基础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这意味着苏通大桥创下了四项世界之最中的第一项世界纪录——主桥基础工程最大。  相似文献   

4.
世界第一斜拉桥——主桥 2 0 88m、主跨 1 0 88m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近日在南通境内的大桥北桥头区隆重奠基。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市 (常熟 )之间 ,是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 ,也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苏通大桥工程北起通启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 ,南接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滨互通立交。线路全长 3 2 .4km,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其中 ,跨江大桥部分总长 82 0 6m,主桥采用 2 0 88m的双塔双索面钢梁斜拉桥 ,为同类桥梁工程世界…  相似文献   

5.
周建华 《上海公路》2015,(2):31-34,37,9
伸缩缝后浇带铺装是苏通大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苏通大桥后浇带铺装工程的基本条件与结构特点进行概述,围绕其结构特点总结了后浇带铺装层的常见病害,并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根据病害产生的原因,制定了铺装维修方案。苏通大桥混凝土后浇带铺装工程实践表明,为确保铺装工程的成功,需处理好其使用环境与实施不利因素等基本条件,制定相应的铺装方案,切实解决针对性的施工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外公路》2006,26(3):268-268
由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组织开发的“苏通大桥信息管理系统”日前获中国投资协会优质投资项目奖,这是在建的苏通大桥获得的又一殊荣。  相似文献   

7.
《公路与汽运》2005,(1):110-110
随着钢吊箱封底、抽水的顺利完成,日前,苏通大桥主桥基础施工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2座主塔墩全面转入承台施工。到5月份,这2座世界最大体积的承台浇筑完毕后,主桥基础施工将画上圆满的句号,苏通大桥基础建设中风险最大的难关将被彻底攻克。  相似文献   

8.
《中外公路》2007,27(6):119-119
苏通大桥建设突出环保优先理念,在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施工区域生态和谐,全力打造交通生态文明优质工程。 苏通大桥跨江大桥共有1786根钻孔灌注桩,每根桩需700t化学泥浆,这些化学泥浆都呈强碱性,为此,苏通大桥首次采用“旋留泥浆筛分系统”新技术,通过封闭循环系统使化学泥浆只在钢箱梁内循环,不进入水体,护壁泥浆全部采用无毒害原料,循环利用率达60%,有效保护了水质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苏通大桥是我国目前在建的世界第一大跨径斜拉桥,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多,现行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尚不能完全涵盖大跨径桥梁工程的相关定额,为及时总结苏通大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工、料、机的消耗,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工程投资,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组织编制了补充预算定额,本文以索塔混凝土为例介绍定额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孙立新  姚蓓 《公路》2007,(12):55-59
苏通大桥是我国目前在建的世界第一大跨径斜拉桥,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多,现行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尚不能完全涵盖大跨径桥梁工程的相关定额,为及时总结苏通大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工、料、机的消耗,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工程投资,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组织编制了补充预算定额,本文以索塔混凝土为例介绍定额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04,(7):80-80
经过1 9位专家2 d的评审,苏通大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图设计于2 0 0 4年6月1 8日通过审查,这标志着苏通大桥历时2年多的主桥设计工作全部完成。由于建设条件复杂、质量要求标准高,设计难度相当大,苏通大桥建设者把设计工作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3个部分,在完成前两个部分设计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人员进一步抓好主桥索塔、上部结构和防撞设施的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共有39项专题,此次评审的上部结构施工图设计主要包括钢箱梁和斜拉索的制造、索塔锚固、施工抗风抗震等方面的内容。专家们对设计给予一致的肯定。目前,苏通大桥工程…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08,(5)
世界第一斜拉桥——苏通大桥2008年4月11日通过交工验收。交工验收委员会委员们一致认为,苏通大桥在建设管理、质量保证、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意苏通大桥通过交工验收。苏通大桥全长32.4 km,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沈阳至海口高速公路中跨越长江的通道,因其1 088 m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30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比预定工期提前了1年。江苏省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常务副省长赵克志和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凤懋润等领导与十多名苏通大桥建设先进个人共同为大桥通车剪彩。  相似文献   

14.
《中外公路》2008,28(2):239
世界第一斜拉桥——苏通大桥4月11日通过交工验收。交工验收委员会委员们一致认为,苏通大桥在建设管理、质量保证、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意苏通大桥通过交工验收。 苏通大桥全长32.4km,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沈阳至海口高速公路中跨越长江的通道,因其1088rn的主跨跨径而被称为“世界第一斜拉桥”。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02,(11)
江苏省又一座跨越浩浩长江、连接南通和苏州 (常熟 )的特大型长江大桥——苏通大桥 ,2 0 0 2年 1 0月 3 0日上午在南通举行了奠基仪式。苏通大桥主跨径 1 0 88m,比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日本多多罗大桥和法国诺曼底大桥长 2 0 0 m左右 ,比香港计划建设的昂船州大桥长 70 m。苏通大桥建成后 ,将成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大桥主塔高2 98m,为世界第一高桥塔 ,比日本明石海峡大桥高近 2 0 m,比国内最高桥塔高出近 1 0 0 m。大桥通航净空高度为 6 2 m,比国内通航净空最高的大桥高出 1 0 m,可满足 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通过。桥面设计最大风速…  相似文献   

16.
苏通大桥做为跨度最大的斜拉桥,它的科学养护对保障其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介绍了苏通大桥养护系统的框架组成,重点阐述了系统为苏通大桥的养护、巡检、变权重状态评估、病害跟踪、养护决策全过程的解决方案。系统能为养护检查和现场评定提供先进的巡检系统以及三维管理平台。苏通大桥养护系统利用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3D虚拟现实技术,并利用3D数字平台,数据库技术完成了系统集成,以此为基础,结合安全、权限管理建立了特大桥管理系统。该系统技术先进、实用性强,为其他特大桥的综合养护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许映梅 《公路》2013,(5):65-70
阐述了苏通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构成、工程应用与研究概况,结合笔者近4年苏通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与管理实践经验,并与香港昂船洲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大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苏通大桥主跨为1 088 m,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这座桥的设计综合使用了传统设计方法和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论文回顾相关设计方法的演变和历史,同时提出了基于性能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本文从几个方面讨论了苏通大桥基于性能的抗风设计思路.首先,从性能角度来介绍苏通大桥的涡激共振及其减振,就纵向风荷载讨论了主梁与桥塔之间的连接装置.最后,研究了苏通大桥基于性能的行驶安全性并提出多性能级别和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苏通大桥辅桥和引桥于3月14日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包括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在内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苏通大桥辅桥和引桥施工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工程质量优良,代表了中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建设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04,(6):122-122
从江苏省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获悉,目前,苏通大桥已累计完成投资1 3.3亿元,占概算的2 0 .5 % ,计划今年完成投资1 5亿元。目前,随着B2、D1、D2三个标段的进场施工,苏通大桥已形成全线开工局面。今年是苏通大桥全面开工建设之年,也是主墩基础施工的关键之年。从6月起跨江大桥6个主体工程标段将在江面上一字摆开,形成多点施工、多工序交叉的局面。苏通长江大桥全线开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