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重型自卸车有侧翻和后翻两种倾卸形式,而后翻形式的重型自卸车大多采用套筒式多级缸前置式举升机构。与中置式举升机构相比,前置式举升机构存在有车辆重心偏高、举升过程中容易侧倾侧翻的不足之处。为了克服这一隐患,在前置式举升机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同时设计防倾机构(或叫稳定器、副拉杆),根据设计、安装和运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防倾机构设计提出如下几点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盛遥 《汽车实用技术》2013,(7):20-22,81
本文举例说明前推连杆组合式(马勒里式)举升机构设计方法。文章选择各构件的几何尺寸、液压缸型号、各铰支点的坐标,计算出液压缸的伸长量、推力、工作压力及拉杆拉力,与所选液压缸额定值对比,确定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T式举升机构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机构的分析,建立了举升机构的数学模型,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语言开发了一套专门用于T式自卸举升机构设计计算的辅助软件。本软件能快速计算出自卸举升机构各铰点在不同的举升角度下的坐标、受力大小及方向,并可运用EXCEL电子表格生成各点受力曲线和举升机构的总体参数。  相似文献   

4.
以某轻型自卸车为例,阐述了直推式自卸车举升机构的主要结构特点,推导出“对于直推式自卸车,以液压缸的初始安装长度为底边,货箱翻转轴为顶点,所组成等腰三角形的举升机构,在货箱初始位置时,液压缸具有最大的工作力臂”的理论及相关的计算公式,从而可以很方便地确定直推式自卸车倾液压缸的安装位置,并以实例证明应用该理论所确定的液压缸安装位置为最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举升机构的数学模型,采用作图法对各铰点受力进行设计计算,并校核计算自卸汽车各必要参数,介绍了T式举升机构的快速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尹亮 《重型汽车》2010,(6):28-30
<正>现在在市场上运行的自卸汽车有一大部分为中顶腹部举升连杆组合式,举升机构较为复杂,装配工艺要求较高,但液压缸的行程小,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举升形式受力状况较好。连杆组合式举升机构具有举升平稳、液压缸活塞的工作行程短、举升机构布置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自卸汽车举升机构设计带一般性的问题作了分析和讨论。在分析讨论中,对国内外自卸汽车中有代表性的举升机构(直推式、连杆复合式、连杆放大式和杠杆平衡式等)进行了评价。文中附有这些机构的结构和受力简图,并收集整理了国内外部分自卸汽车举升机构参数表。结合东风LZ340型自卸汽车连杆复合式举升机构的设计,比较详细地谈了举升机构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提出了举升力系数与水平分力系数这两项设计指标的概念、数值范围及在设计中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8.
如果T式自卸车举升机构设计不当,在举升过程中三角臂和货箱可能发生运动干涉,甚至导致油缸等部件损坏.为此,从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研究了T式举升机构运动干涉问题,建立了考虑运动干涉的T式举升机构设计模型,分析了干涉存在时油缸推力变化情况,并开发了能够进行干涉检查的T式举升机构设计模块.  相似文献   

9.
轻型自卸车举升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借助任意三角形的计算公式来求证验算举升机构的设计。运用参数化设计分析自卸汽车的马勒里举升机构的干涉受力情况,为自卸汽车举升机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自卸车T式举升机构受力分析以及布置原则的描述,并对T式举升机构优劣的标准进行探讨,可以准确快速的鉴定和选取一套理想的T式举升机构。  相似文献   

11.
驾驶室的液压翻转机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驾驶室的液压翻转机构设计,并对其液压部分的工作原理做以说明,为驾驶室的翻转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柏立志 《专用汽车》2012,(3):79-81,83
通过对多种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倾倒装置的研究,结合倾倒装置自身的安装位置和设计目的,总结出一套设计方法。即通过液压油缸驱动四杆机构运动,以合适的挂桶高度和倾倒角度,实现垃圾桶从地面提升,桶中垃圾倒入车内,再使垃圾桶放回地面的全过程。其关键点是确定合适的四杆尺寸和凸轮的形状。  相似文献   

13.
汽车驾驶室液压翻转升降系统的产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合实际使用情况,介绍了载重汽车驾驶室液压翻转升降系统的使用功能、工作原理;对驾驶室液压翻转升降系统应用中各种手、电动油泵总成与各类差动、非差动、随动、非随动举升油缸的配置形式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描述.着重突出载重汽车上应用最多的驾驶室液压翻转升降系统配置种类及其技术创新点。  相似文献   

14.
车辆转向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郭荣  田晋跃  于英 《汽车工程》2003,25(5):490-492
介绍了应用ADAMS软件对车辆转向系统进行设计的方法,并对某车建立了其转向机构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了参数化分析方法,对影响转向角的因素进行了设计研究,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运用ADAMS求解出了液压缸的推力,算出了主要液压元件的参数。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提高了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Brake systems of the future, including BBW (Brake-by-Wire), are in development in various forms. In one of the proposed hydraulic BBW systems, an electric booster system replaces the pneumatic brake booster with an electric motor and a rotational-to-linear motion mechanism. This system is able to provide improved braking performance by the design of controllers with precise target pressure tracking and control robustness for better system reliability. First, a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using the Lyapunov function approach to secure the robustness of the system against both the model uncertainty and the disturbance caused by the master cylinder and mechanical components. Next, a simulation tool is constructed to validate the electric booster system with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Finally, the electric booster system is implemented into an actual brake ECU and installed in a vehicle for testing under various braking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produces faster pressure build-up performance than the conventional brake system, and its tracking performance is sufficient to ensure comfortable braking.  相似文献   

16.
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技术是通过对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器的控制阀进行改造,增加一套通过电子控制的电动旁通阀,根据车速和方向盘的转角,控制进入转向器工作缸的助力油,从而改善车辆在高速时转向器的助力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控制液压助力转向器的组成﹑原理及特点,及其在混合动力客车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混凝土泵送换向时负载突变和活塞撞缸引起主油泵出口液压冲击的问题,提出了混凝土泵送换向过程的变排量控制方法。在周期性突变负载工况下,基于混凝土泵的开环特性,综合考虑泵送油缸结构参数和主油泵排量控制时间参数,在满足活塞不撞缸的物理约束下以泵送时间最短为评价标准,建立混凝土泵送换向过程的优化模型。以某型号的混凝土泵为例,对泵送油缸变排量控制信号点的位置参数和主油泵变排量控制的4个时间段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分别以水和混凝土为泵送对象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排量控制方法后,主油泵出口液压冲击大约减小了67%,且没有发生活塞撞缸现象;该方法为解决周期性突变负载下混凝土泵送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程化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小型铣刨机车体升降系统的简化,建立了液压缸运动速度与流量的传递函数,并且在系统参数静态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系统参数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设计思路、执行部分设计、驱动部分和复位部分设计、模拟气缸设计等方面,介绍了一种基于接触碰撞机理的非破坏性、可重复使用的全气缸取样机构的设计,并进行了模拟碰撞试验和实车碰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碰撞式全气缸取样机构可靠性好,能够满足全气缸取样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