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到底是一家什么机构?或者说到底是谁在对这个C-NCAP负责?根据C-NCAP官网的介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独立性的综合性汽车科研机构。是政府授权组织制订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和参与国际协调的核心技术机构,在国内外汽车业界有很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2.
7月10日,2008年第二批C-NCAP评价结果信息发布会暨中国人保财险冠名“汽车安全碰撞试验室”揭牌仪式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举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中心副主任高和生主持发布会。C-NCAP第一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天津分公司总经理马炳超、车险部总经理方仲友、副总经理双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中心主任赵航和副主任李洧等领导出席发布会。  相似文献   

3.
杨絮 《世界汽车》2008,(1):36-37
C-NCAP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厂家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标尺和广大中国汽车消费者的购车参考。为了能让更多的消费者近距离接触汽车安全,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的认识,2007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中心采取了多种形式走近大众。  相似文献   

4.
杨絮 《世界汽车》2007,(11):30-31
为了进一步向公众普及汽车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中国汽车安全的认知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10月19日在吉林大学开展"2007C-NCAP校园公益巡展活动"。此次展示活动是继5月C-NCAP公益巡展在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顺利举行之后,C-NCAP碰撞试验车辆与公众的又一次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5.
事出有因:要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公正、更权威的汽车安全性能标准随着"3C认证"、"汽车双碰撞标准"的相继出台,中国汽车消费者希望通过这些高标准,促使广大汽车厂商提高整车的安全系数。在2006年1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陆汽车俱乐部联合推出了"中国新车评估体系":C-NCAP,将NCAP这一国际权威汽车安全评估系统引入中国,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公正、更权威的汽车安全性能标准。2006年8月29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一辆红色  相似文献   

6.
动态     
《世界汽车》2012,(6):72-73
吉利全球鹰C-NCAP碰撞试验完成2012年4月25—27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C-NCAP管理中心成功完成了由成都新大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吉利全球鹰牌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国内外汽车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2006年推出中国自己的新车评价规程——C-NCAP,引导和鞭策汽车厂商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帮助消费者买到安全、放心的产品。至今,C-NCAP已运行11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也得到了国内外汽车行业的充分认可与尊重。最重要的是,C-NCAP的实施引领了汽车安全技术的进步,并唤起了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8.
杨絮  霍庆泽 《世界汽车》2009,(11):14-21
2009年9月24日,"2009年度第三批车型C-NCAP评价结果信息发布会"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举行。本次发布会除公布车型评价结果外,C-NCAP管理中心还宣布将于10—12月在各地开展以"共享安全车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活动。  相似文献   

9.
动态     
C-NCAP:比亚迪S6碰撞试验完成2011年10月18—20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C-NCAP管理中心成功完成了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比亚迪牌QCJ6480S型轿车(S6)的C-NCAP碰撞试验。S6是比亚迪近期推出的首款SUV车型,作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27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举办了C-NCAP信息发布会,公布了首批C-NCAP试验的6款车型的评价结果,引起了生产厂家、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很多报刊、网站、电台和电视台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网友也发表了不少的贴子、博客。对C-NCAP这件事,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汽车安全性能评价,对于促进我国汽车安全性能的改进,对于消费者购车都是一件好事,希望C-NCAP能够继续做下去,而且越做越好。但也有部分人对于车型的分类、公布的方式等提出了自已的看法,还有不少人对不同车型的安全性作了对比性评价。关于C-NCAP的结果,本文在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19—21日,一汽红旗HQ3轿车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C-NCAP测试。作为我国最早的自主品牌车型,红旗在国人心中不只是一个品牌,而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那么在安全性方面,红旗是否能够达到国外同级车的水准呢,能否经受得住比法规苛刻得多的C-NCAP测试呢,就让我们一起去试验室去看看其现场表现吧。  相似文献   

12.
杨絮  冯欣 《世界汽车》2007,(7):18-21
为了向公众普及汽车安全知识,提高中国汽车安全水平,促进汽车产业发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5月22日在北京理工大学、5月26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2007 C-NCAP高校巡展”活动。此次展示活动是继上海车展后,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碰撞试验车辆与公众的又一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安全》2014,(4):76-76
<正>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实施计划,经C-NCAP管理中心研究确定,由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申请C-NCAP评价的北京现代牌BH7200PAY型轿车(名图2.0 TOP自动旗舰型)作为2014年C-NCAP第一批正式评价车型之一,用于评价试验的车辆已经购置完毕,所购车辆相关信息如下:车型:BH7200PAY生产企业: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4.
《汽车维修》2014,(2):48-48
<正>随着汽车安全意识的提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筹划再次升级C-NCAP规则。C-NCAP规则已经三次提高标准。自2006年实施C-NCAP规则以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直坚持"三年小改、六年大改"的管理规则,分别推出了2006版、2009版和2012版管理规则。其中《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新加入了"鞭打试验"模拟追尾事故中的常见颈部  相似文献   

15.
《世界汽车》2006,(10):14-19
C-NCAP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于2006年8月29日下午3时,首次碰撞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成功进行,全国几十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及厂方代表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一时刻,东风日产骐达有幸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焦点。在接下来的三周时间里,C-NCAP分别对标致307、雅绅特、雨燕三款车进行了碰撞试验,整个碰撞测试过程都非常严谨、顺利,4款车型的评测成绩将统一在十月下旬发布,届时,作为C-NCAP的惟一官方平面媒体,《世界汽车》第11期将以C-NCAP专辑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为您详细剖析每一款车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世界汽车》2006,(12):6-6
2006年10月27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召开了C-NCAP信息发布会。公布了首批C-NCAP试验的6款车型的评价结果,引起了生产厂家、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对C-NCAP这件事,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汽车安全性能评价,对于促进我国汽车的安全性能的改进,对于消费者购车都是一件好事,希望C-NCAP能够继续做下去,而且越做越好。为了便于消费者正确理解C-NCAP的结果,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美国1979年最早采用NCAP体系—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即新车评价规程以来,汽车安全性逐渐被广大的汽车消费者所了解。30多年来,世界各国家/地区都相继开展了NCAP评价。在充分研究并借鉴其他国家NCAP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标准、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于2006年正式建立了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14年来,C-NCAP不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8.
"国内安全碰撞标准渐次提高,对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强者恒强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汽研中心")主任赵航表示。近日,今年第三批C-NCAP(中国新车碰撞测试)评价车型结果出炉,这是《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实施以来的"首碰"。  相似文献   

19.
动态     
《世界汽车》2012,(4):100-101
雪佛兰爱唯欧C-NCAP碰撞试验完成2012年2月14—16日,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雪佛兰牌/CHEVROLET SGM7143MTB型轿车(爱唯欧)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完成了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爱唯欧的原型车(Aveo)刚刚获得  相似文献   

20.
《世界汽车》2007,(12):22-23
2007年10月23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了2007年度C-NCAP第3批车型测试结果。至此,C-NCAP管理中心共有5批结果.31个车型发布,随着评价车型数量的增多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C-NCAP越来越为人熟知,成为了消费者,媒体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已明确表示2007年最后一个季度的碰撞车型大概在6款以上,只多不少。同时为了覆盖所有汽车生产企业,2008年将拓宽购车范围,并且将厂家申请测试的比例继续控制在1/3以下。一时之间,C-NCAP选车、购车、试验、厂家申请.第一战略合作伙伴PICC,排放、油耗等词汇,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