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蝉联十一年世界第一。伴随着港口集装箱事业的不断发展,进出上海港的外籍船舶数量不断增加。进港船舶艘次的增长对"引航员"这一特种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为解决由于引航员人数不足而制约港口发展的问题,上海引航站加大了从各海事院校招收航海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随着年轻人员的不断加入,引航队伍整体年龄也逐渐呈现年轻化。本人作为2008 年院校直接进站的一员,现已成为上海港一级引航员,结合自身十三年的工作经历,就上海港引航员年龄构成比例以及引航员队伍年轻化后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以便供年轻引航员更好地提高引航技能、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助推港口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际航运业务的发展,港口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型船舶到港频率增加,亟须采用更高效快捷的引航作业方式,提高引航员的工作效率。总结近几年我国港口在运用直升机接送引航员登轮过程中的实践和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并参考有关规定,提出我国加强直升机接送引航员管理的建议,旨在提高引航员搭乘直升机登轮的安全性,为港口主管机关、船舶及引航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杜磊 《中国海事》2013,(1):39-40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是引航员上下船舶的重要通道,关乎到引航员和船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越来越引起港口国当局的重视文中根据2012年7月1日生效的IMO关于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最新要求,对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PSC检查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引航员队伍体量的增加,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对引航机构的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建立符合引航职业特点的引航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ANP法较为准确地为各级指标的权重赋值,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引航员绩效进行定量评价,力图建立通用型引航员绩效评价模型,为引航机构提供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位于长江口附近的浏河锚地第一阶段调整扩建工作,已与1994年10月14日全部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 长期以来,进江船舶必需先由上海港引航员从长江口引领至吴淞锚地,再由长江引航员由吴淞锚地引领至长江各开放港口;出港引  相似文献   

6.
船舶的日趋大型化、多样化,新建码头的开放以及船舶数量的急剧增加,给引航员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引航工作具有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生活无规律、社会认识程度低等特点,长期高负荷工作的引航员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加强引航队伍的心理建设,使引航员能够有效避免职业倦怠,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引航工作中,确保港口和来港船舶的安全,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分析引航员职业倦怠产生诱因的基础上,从引航员个人层面和引航机构组织层面加强心理建设、有效预防职业倦怠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引航员是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这是徐祖远副部长对引航员职业特点的高度概括。作为一线引航员,对引航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港口建设的快速发展,引领船舶进出港所需的引航员需要不断地补充。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引航员招录方式和晋升的方式,探讨了船员到引航员角色转变中存过程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航员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6年9月16日到2016年10月11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广州港和连云港各发生了一起引航梯断裂事故。其结果是造成了引航员受伤。从而引发了全国引航员的大讨论,给一线引航员造成了登离轮的心理阴影。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引航梯断裂?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日本引航联合会对不同级别引航员培训的内容与要求,研究引航员从实习到晋升为高级引航员不同阶段的培训过程和考试体系,同时结合日本海上保安厅相关法律法规,对日本引航员培训与考证体系做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1.
宋传国 《珠江水运》2023,(18):69-72
引航员作为航海领域的专业人员,扮演着确保船舶安全进出港口的重要角色,引航员被称为三大高危职业之一,其中引航员登离船的过程存在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近些年频频发生引航员在登离船过程中掉落的事故,对引航员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本文着重讨论引航员在登离船安全方面的思考。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提高引航员对登离船安全的认识;介绍引航员在登离船安全方面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为提高引航员登离船的安全性和效率提供有益的见解和建议,以进一步保障引航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金磊 《航海》2020,(3):45-47
船舶引航员(以下简称引航员)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职业,人身安全风险主要来自其登离船过程。引航员伤亡事件频发便是佐证,主要原因是引航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所引领船舶的不确定性,涉及的环节多使得风险陡增,部分风险存在不可避免性。笔者根据近几年引航员在登离船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件,认为预防和减少引航员安全风险的途径是:被引船确保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安全;接送引航员的引航艇/拖船船员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引航员应全面掌握IMO对登离船装置的要求,认真进行风险评估,保持充沛体力,穿戴好劳防用品等。  相似文献   

13.
王穆 《世界海运》2011,34(2):54-55
<正>4年航海专业的知识积累,4年稳扎稳打的实操历练,752艘次外轮、108000公里航程的亲身考验,2008年8月,26岁的上海姑娘卢萍顺利拿到了长江引航员适任证书,成为长江上首位女引航员。我爱航海  相似文献   

14.
夏光荣 《中国港口》2004,(5):37-37,22
<正> 一、温州港引航现状 1.温州港现有引航员5名,其中一级引航员3名,二级引航员2名。去年从航运单位现职船员中招聘3名见习引航员,目前还未具备任职资格,其年龄结构为50年代出生1名,60年代出生2名,70年代出生2名。不难看出,温州港引航员不论从技术组合、年龄结构上,还是数量上远远不适应港口发展的需求。 2.本港船舶引航属传统引航。自温州港引航站1996年从港务监督分离建站至今,连续8年保持引  相似文献   

15.
引航员、船长与船舶港内航行安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尤庆华 《中国航海》2004,(4):27-31,37
讨论了船长与引航员的法律责任、权利、职责和义务,船舶到港的引航准备以及船舶进出港口的引航,阐述了船长与引航员之问复杂的法律关系、引航员登离船事故的预防和发生引航员误操作时船长未能及时纠正的原因,指出了引航员在船引航过程中为确保船舶安全应采取的积极、有效、实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全福兴 《中国水运》2010,(10):48-50
针对目前引航员实际操作考试工作现状及不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引航员注册和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引航员考试评估的有关要求,分析了船舶操纵模拟器在海港引航员实操考试中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船舶操纵模拟器的海港引航员实操考试的主要思路和考试方案。该考试方案于2009年3月在珠江水系海港二、三级引航员实操考试中试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船舶引航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即使是在我国水运事业取得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内也仅有近千名在职引航员。然而,引航员的地位又十分重要。根据国家规定,外国籍船舶和被指定的中国籍船舶在国内引航区内航行或靠离泊、移泊都必须申请引航。为了安全,大部分的中国籍船舶也申请引航。引航员通常是单独操作。以上海港为例,引航员在长江口乘坐小艇,沿着绳梯攀援登上被引船舶。到了驾驶台,稍作准备,就开始指挥操纵船舶驶入港内的指定泊位。虽然引航员引领船舶,不解除船长驾驶和管理的责任,但起主要指挥作用非引航员莫属。从长江口到吴淞口的码头,一般…  相似文献   

18.
随着宁波港的快速发展,进出港船舶大幅增加。引航工作又是港口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和最后一道工序。能否安全及时地完成引航工作,直接关系到港口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引航艇能否安全及时地完成与被引领船之间的引航员转运任务,是能否完成港口作业工作的关键。特别当有大风恶劣气候影响时,引航艇与被引领船舶之间引航员的转运十分困难和危险。为此我把宁波港引航艇在大风浪中转运引航员的操作方法特作以下分析和研讨。  相似文献   

19.
<正>引航员登离船是实施船舶引航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容易发生引航员人身伤害的关键环节。如何利用正反激励改进引航员登离船安全管理工作,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护引航员的人身安全值得探讨引航工作肩负维护国家主权、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以及保护港口水域环境的重要使命。引航工作职责重大,而确保引航员自身的人身安全则是完成引航任务的首要条件。引航员在作  相似文献   

20.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是引航员登离船的重要通道,攀爬引航梯是引航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尽管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引航协会(IMPA)、各国船级社、航海界和引航机构都非常重视引航员的登离船安全,但是全世界引航员在登离船的过程中,仍然发生过不少事故,轻则伤残,重则失踪、死亡,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船舶管理者未能严格执行国际公约有关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规定,或对相关的国际公约不甚了解,严重漠视引航员人身安全;二是一些船舶对引航员安全登离船不够重视,未能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相关要求对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进行检查、维护和适当保养,导致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存在缺陷;三是引航员或引航机构缺乏相关的培训,对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安装规定的细节了解不多,对存在缺陷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未采取正确的措施或及时提出纠正要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