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后给予阿利吉仑,另设正常对照组及阿霉素肾病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差异;肾组织石蜡切片行PAS、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肾小球硬化程度和肾小管损害程度。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ephrin的表达。结果阿霉素肾病小鼠表现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并伴有进行性肾功能下降,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及小管间质损害;阿利吉仑可使蛋白尿状况显著改善,血清白蛋白上升,肾功能恶化得以延缓(P<0.05),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明显改善(P<0.05)。阿霉素肾病小鼠neph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给予阿利吉仑干预后neph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上升(P<0.05)。结论阿利吉仑对小鼠阿霉素肾病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该作用至少部分与其上调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IgA肾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及肾间质、肾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常规病理学、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15例Ⅱ级、15例Ⅲ级和20例Ⅳ-Ⅴ级共50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肾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肾组织内AT1、AT2、-αSMA和TGF-β的表达。结果50例IgAN中28例有肾小管-间质损害(占56%);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AT1、AT2和TGF-β表达,-αSMA除在小球外细小动脉壁表达外,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也都有表达。IgAN肾组织AT1(r=0.9977,P=0)、AT2(r=0.8367,P<0.05)和TGF-β(r=0.9901,P=0)的表达强度与肾间质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AT 1及AT 2的表达与IgAN的肾小管和小球外小动脉病变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AngⅡ参与了肾间质和球外血管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肾清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清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肾清饮组、贝那普利组和肾清饮联合贝那普利组,连续给药8周后观察血糖、肾功能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分别检测肾组织及尿中丙二醛(MDA)含量,肾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水平的变化,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各药物组肾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血糖无明显改善作用,24h尿蛋白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或 P<0.01),联合组下降最为显著(P<0.01);各药物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肾组织SOD活性和血清TGF-β_1表达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联合组与其他药物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光镜观察各药物组肾脏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肾清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与贝那普利联用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炎症因子TGF-β_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rcetin, QU)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抑制瘢痕形成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以右眼为实验眼.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术后予眼膏基质,QU治疗组分别予2.5、5、10、20g/kg QU眼膏.术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记录角膜混浊程度.于术后第4、7、14、21、28天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染色观察炎性细胞的浸润;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的排列和增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受体(TGF-βRⅠ)的表达.结果 术后QU治疗组的角膜组织病理改变及角膜混浊程度较对照组轻,10g/kg QU和20g/kg QU组抑制角膜瘢痕形成作用强于2.5g/kg QU和5g/kg QU组,且10g/kg QU和20g/kg QU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和Masson染色均显示QU治疗组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的密度较对照组低.碱烧伤后第7天TGF-β_1和TGF-βRⅠ的表达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接近正常水平;10g/kg QU和20g/kg QU 组抑制TGF-β1和TGF-βRⅠ的表达作用强于2.5g/kg QU和5g/kg QU组,且10g/kg QU和20g/kg QU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QU眼膏具有一定程度减轻瘢痕化的作用,尤以10g/kg浓度最佳.QU可能通过抑制TGF-β_1和TGF-βRⅠ的表达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实验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2周(DM2)组和糖尿病4周(DM4)组。大鼠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r-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和TGF-β1在各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中的表达。结果①DM2、DM4组肾小球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胞浆PKC活性略有下降,但相差不显著(P>0.05);DM2、DM4组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细胞膜PKC活性与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质量)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正相关。②DM2、DM4组VEGF和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与VEGF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并上调TGF-β1和VEGF的表达,进一步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率增加,这在糖尿病早期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β1, 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HSP47)在臀肌挛缩带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 GMC)发病的作用.方法 收集臀肌挛缩症患者挛缩带和病变旁肌肉的病理标本,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和HSP47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和HSP47定位于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中,并且呈强阳性表达,其在mRNA水平分别上调了8.1和3.6倍(P<0.05).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与mRNA一致,分别上调11.2倍和7.6倍(P<0.05).结论 TGF-β1和HSP47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引起挛缩带产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寻找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方法。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高脂饮食组(HF组)。HF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产生胰岛素抵抗后,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5mg/kg),N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腹腔注射等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2型糖尿病肾病造模成功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及治疗组(CTX组)。CTX组腹腔注射CTX 30mg/kg,N组及DN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组均为每周1次,连续4周。肾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中MCP-1、TGF-β1的表达,用彩色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图像,计算平均吸光度。结果①DN组与N组比较:肾组织中的MCP-1、TGF-β1表达明显增强;②CTX治疗后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MCP-1及TGF-β1表达明显减轻,与DN组比较,P<0.05。结论①MCP-1、TGF-β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②CTX能够减轻糖尿病肾病肾组织中MCP-1、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胰腺癌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二甲双胍干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及BxPC-3,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TGF-β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MPK/p-AMPK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敲除胰腺癌细胞AMPK后,二甲双胍干预,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二甲双胍干预后,Panc-1及BxPC-3细胞AMP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内TGF-β1的表达明显减少(Panc-1:P<0.001;BxPC-3:P<0.001),敲除肿瘤细胞AMPK可以逆转二甲双胍对TGF-β1的下调作用(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诱导AMPK磷酸化而抑制胰腺癌细胞内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以及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后Ⅰ型胶原α1链蛋白基因(COL1α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及Smad 2/3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0.1、1、10μmol/L)分别作用HSC-T612、24、48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实验检测HSC-T6增殖活性;另外,经TGF-β1(5ng/mL)刺激后的HSC-T6用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干预24h后,利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COL1α2、MMP-2及TIMP-1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smad2/3蛋白的表达。结果全反式维甲酸能够抑制HSC-T6的增殖,而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受外源TGF-β1 5ng/mL刺激后,HSC-T6中COL1α2、MMP-2、TIMP-1 mRNA及Smad2/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而全反式维甲酸干预能够有效降低HSC-T6受TGF-β1刺激后COL1α2、MMP-2、TIMP-1mRNA及Smad2/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能够抑制HSC-T6的增殖,下调HSC-T6受TGF-β1刺激后COL1α2、MMP-2、TIMP-1mRNA的表达,并且可能通过抑制HSC-T6中TGF-β1的下游信号蛋白Smad 2/3的表达,影响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体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1-Smad4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评估其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人翼状胬肉切除后,体外培养其成纤维细胞并传至4~6代时,分别用6.25、12.5、25、50mg/mL TGF-β1抗体处理24、48、72h,采用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率,RT-PCR检测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4蛋白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TGF-β1抗体可不同程度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TGF-β1抗体处理组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不同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TGF-β1抗体处理组TGF-β1 mRNA的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浓度的TGF-β1抗体对Smad4的蛋白表达具有明显增强作用,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抗体对人翼状胬肉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调节TGF-β1和Smad4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小球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与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肾病综合征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通过透视电镜观察肾小球的病理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肾小球中MMP-2的表达;运用LEICAQWIN图像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织化学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造模后阿霉素肾病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薄厚不均,足突广泛融合,间隙消失,排列紊乱,符合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改变;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肾小球MMP-2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2参与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足突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浓度的变化及中药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160例住院患者(中度80例,重度80例)外周血TGF-β1,并对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 川芎嗪治疗,用药前后分别检测外周血TGF-β1,结合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外周血TGF-β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患者组中度病情组外周血TGF-β1浓度明显低于重度组(P<0.05)。加川芎嗪治疗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GF-β1浓度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川芎嗪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TGF-β1与哮喘的发病有关。川芎嗪能够抑制外周血TGF-β1的表达,有利于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在几种常见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1例PGN患者及10例对照组肾组织中IL-13的表达情况,并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GN患者肾组织中IL-13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IL-13在P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75,0.291,0.231),而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8,-0.296)。结论IL-13参与PGN患者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肾小球新月体的形成过程,并与肾功能进展及尿蛋白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氧刺激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机制。方法将细胞分组,低氧组用20mL/L O2培养16HBE细胞,培养时间分别为6、12、24h;对照组于常规条件下培养。选择MMP-9和TGF-β_1表达较高的时间组予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抑制剂Lificiguat(YC-1)干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9和TGF-β_1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IF-1α、MMP-9和TGF-β_1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低氧组MMP-9和TGF-β_1转录及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G1478、YC-1可抑制低氧引起的上述改变(P<0.05);AG1478能降低在低氧诱导时高水平表达的HIF-1α。结论低氧刺激可能通过EGFR诱导HIF-1α表达,进而促进气道重塑相关因子MMP-9和TGF-β_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胱抑素C及其他标志物诊断糖尿病肾病效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于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9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规方法测定Scr及BUN;用放免法测定血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用99mTC-DTPA法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用PENIA法测定血CysC.并比较各观察指标AUCROC.结果 在早期糖尿病肾病,CysC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Scr、BUN、β2-MG及m-Alb,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血清CysC水平与GFR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血清CysC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较Scr、BUN、β2-MG、m-Alb更为敏感;并可以较准确地反应GFR,是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热益气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N)大鼠蛋白尿的机制。方法 37只采用单侧肾切除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3组:模型组、中药组和厄贝沙坦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治疗12周后,检测24h微量白蛋白(umAlb)、24h尿蛋白量(UPro)、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免疫荧光双标记足细胞表面特异性蛋白(podocalyxin)、结蛋白(desmin),荧光标记足细胞肾胚胎瘤抑制基因(wilms tumor 1,WT1)计数足细胞数及密度。光镜及电镜观察肾小球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BW/KW、24hUPro、24humAlb、Ccr及desmin吸光度显著增高(P<0.01或P<0.05),podocalyxin吸光度及足细胞密度显著降低(P<0.01);清热益气通络方及厄贝沙坦能改善DN大鼠以上指标,与模型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清热益气通络方降低24hUPro及上调podocalyxin表达的作用优于厄贝沙坦(P<0.05)。结论清热益气通络方药能降低DN尿蛋白的排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拮抗podocalyxin、desmin蛋白在足细胞的异常表达、一定程度抑制DN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对TGF-β1诱导肝癌细胞MHCC97-H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逆转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TGF-β1诱导MHCC97-H细胞建立EMT模型,再将其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TGF-β1组、TGF-β1+FOD组、TGF-β1+5-FU组及TGF-β1+FOD+5-FU组,分别干预48h,Transwell侵袭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细胞形态相比,TGF-β1诱导后细胞呈现明显的长梭形,且侵袭能力增强(P=0.02);给予药物处理后,TGF-β1+FOD组、TGF-β1+5-FU组细胞的穿透能力较TGF-β1组减弱(P=0.03、P=0.02),且联合用药组减弱程度更加明显(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β1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vimentin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TGF-β1+FOD组、TGF-β1+5-FU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有所上调(P=0.03、P=0.02),vimentin蛋白的表达有所下调(P=0.04、P=0.03),且联合组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 FOD能够逆转TGF-β1诱导的肝癌MHCC97-H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1诱导的E-cadherin蛋白下调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肾胶囊对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NF-κB)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PD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治疗组大鼠血脂、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Pro/24 h)的变化,同时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肾小球、肾小管NF-κB及PD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过8周的观察,治疗组大鼠血脂、肾功能及Pro/24 h与模型组比较,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Pro/24 h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且益肾胶囊可明显抑制肾组织NF-κB、PDGF-β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益肾胶囊可明显降低MsPGN大鼠血脂及Pro/24 h,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NF-κB、PDGF-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β-防御素-2(HBD-2)、白介素-1β(IL-1β)在中耳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中耳炎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慢性中耳炎中耳黏膜上皮及正常外耳道皮肤中HBD-2、IL-1β的表达。结果 HBD-2和IL-1β在中耳炎中耳黏膜的表达较正常外耳道皮肤中上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HBD-2和IL-1β在中耳黏膜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r=0.9117,P<0.05)。结论中耳炎症状态下,中耳黏膜上皮HBD-2、IL-1β表达上调并可能相互影响,在中耳炎病理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血清和脾脏IL-1β、IL-6和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C57BL/6小鼠,模拟人类药物成瘾模式,分段式渐进性递增剂量隔天给予小鼠腹腔注射(i.p.)METH(第1周0.5mg/kg、第2周1.0mg/kg、第3周2.0mg/kg、第4周4.0mg/kg)或生理盐水(10.0mL/kg),在最后一剂METH之后24h给小鼠i.p.LPS(0.33mg/kg)或生理盐水(10.0mL/kg),给予LPS 2h后摘除眼球采血并分离脾脏,检测血清及脾脏匀浆中IL-1β、IL-6和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METH单独作用使血清中TGF-β的表达显著下降(P<0.001),对IL-6的表达没有影响;给予LPS刺激后,METH使小鼠血清中IL-6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对TGF-β的表达没有影响;而IL-1β在血清中表达水平较低,未检测到。在脾脏中,METH单独作用对IL-1β、IL-6和TGF-β的表达没有影响;给予LPS刺激后,METH显著升高了IL-6的表达水平(P<0.001),而使TGF-β的表达明显下降(P<0.001),IL-1β的表达水平没有变化。结论 METH作用可以改变LPS诱导小鼠血清和脾脏IL-1β、IL-6和TGF-β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