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PCHINA 《摩托车》2012,(2):94-95
很多熟悉哈雷的朋友都酷爱它那独特的声音,甚至坊问还有传闻哈雷给它独特的声音注册了专利。然而,不幸的消息很快传来12007年以后生产的啥雷都使用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喷,如此改变之后,怠速可以稳定地维持在1000r/min左右,经典的马蹄音(也有叫土豆声音,类似于英文土豆的发音)就没有了,永远地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哈雷公司推出了它的2006年首款新车,该车叫作VRSCR Street Rod,如图1、图2所示。该车与基本型的V-Rod车相比,使用的车架和发动机几乎雷同,但它在设计上更为关注整车的运动性和人体工程学方面的功能,整车集越野性能和勇猛性能于一身,全新排气系统使发动机获得更为强劲的功率,全新挡泥板给整车独特外观增色不少。改进后的悬挂系统和多样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使整车性能更为优良,所有这些有望使VRSCR从哈雷的V-Rod巡航车系列转变到哈雷所称的Roadster车型系列,也许你会将它称为标准的运动摩托车或者裸车。  相似文献   

3.
走近哈雷     
张秉军 《摩托车》2004,(1):34-35
哈雷,一辆美国人生产的摩托车,它价格昂贵、油耗及车身自重很大,但这并没有影响车迷希望拥有它的热情,因为它所具备的吸引力和人们寄予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哈雷不单单是代步工具,还是一种文化和文明,它融入了骑士们的情感、驾驶的愉悦,以至于川崎的火神、本田的瓦尔基利、雅马哈的VX1800都争相模仿、吸收它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2008,(7)
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答案不言而喻,无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分享都是一种快乐。而拥有一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就意味着同时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超过百万名的哈雷车友,共同分享哈雷带来的独特体验和乐趣。在2003年,有25万名哈雷车迷加入了哈雷戴维森百年庆况活动,密尔沃基成为了摩托车的海洋;在周末的小镇,数百近千乃至上万的身穿皮衣皮裤、装备齐全的哈雷车主和车迷齐聚,机车轰鸣声和露天音乐会融合在兴奋的空气中;  相似文献   

5.
樊硕 《摩托车信息》2014,(11):92-93
哈雷戴维森,一个享誉全球的品牌,它是世界摩托车爱好者心中的"精神图腾",是世界摩托车文化教主。一个多世纪以来,哈雷载维森一直是自由大道、原始动力和美好时光的代名词。在中国,哈雷早已凭借其独特魅力征服了广大摩友,摩迷们莫不以拥有哈雷为荣,而走进哈雷的故乡,了解哈雷的历史,更是哈雷迷们的梦想。9月3日,哈雷车主会重庆分会4位骑士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前往美国——哈雷摩托的故乡。  相似文献   

6.
刘驰 《摩托车》2007,(1):56-56
1981年,哈雷-戴维森从其母公司买断管理层这一举动,可能是其103年的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与此同时,哈雷-戴维森重申了对质量的承诺,全面实施和执行“贴近顾客”的市场战略。哈雷-戴维森基于“我们不是销售摩托车,而是推销给您独特的生活方式体验”的理念,努力与顾客建立终生的联系。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哈雷车主会成立了。  相似文献   

7.
《摩托车》2014,(11)
<正>百余年间,无论是对自由的追逐,对激情的膜拜,抑或是对原始动力的向往,哈雷戴维森(下文简称"哈雷")都在不遗余力地把人们的期盼变成现实,同时也鼓励着人们不断向前。对于国内哈雷骑士们而言,鉴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彼此间对哈雷的认知有所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哈雷"二字早已成为了一个永无止境的传奇。尽管每个人对哈雷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拥有哈雷便拥有看梦想,你所需要做的很简单——转动钥匙,左手捏紧离合器手柄,启动爱车;右手转动油门开关,发  相似文献   

8.
刘晓 《摩托车》2013,(12):79-82
哈雷摩托车主要针对的是国内高档用户,由于他们把哈雷摩托车作为一种用来休闲的非代步工具,所以其使用频率往往不高。正是因为使用频率过低,使得蓄电池的损坏几率很高。哈雷摩托车的蓄电池是专用蓄电池,其旗下任何一个车系的蓄电池价格都在2000~3000元人民币,个别车型的蓄电池甚至达到了4000余元。如果  相似文献   

9.
《摩托车》2013,(11):26-31
哈雷戴维森摩托车车队有序骑行中"哈雷生产了激动人心的产品,并将它销往全球。"——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传说美国人有句谚语:年轻时拥有一辆哈雷,年老时拥有一辆凯迪拉克,人生将不再有遗憾。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在它的诞生地--美国拥有无可质疑的地位,而当一辆哈雷摩托车漂洋过海来到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候,它所蕴含的意义已经绝不仅仅是能发出天籁般排气声浪的两轮机器。哈雷把全人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玩哈雷就像信教,这无关乎车型款式,更多是一种精神图腾,在山城重庆,经过两年多沉淀与拓展,矗立于南滨路上的这个哈雷文化地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摩托车爱好者所知晓、接受,无论是购车、感受哈雷文化乃至“朝圣”,都成为不少重庆摩托车爱好者的一种生活习惯,或许随着哈雷这个文化地标在山城重庆地不断扩张,重庆这个“摩托之都”将会被赋予新的城市内涵。  相似文献   

11.
高扬  DUKE 《摩托车》2014,(6):102-104
百余年间,无论是对自由的追逐。对激情的膜拜,抑或是对原始动力的向往,哈雷戴维森(下文简称“哈雷”)都在不遗余力地把人们的期盼变成现实,同时也鼓励着人们不断向前。对于国内啥雷骑士们而言,鉴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彼此间对哈雷的认知有所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哈雷”二字早已成为了一个永无止境的传奇。  相似文献   

12.
张守生 《摩托车》2009,(6):98-99
哈雷的文化产物数不胜数。从单一的摩托车厂商发展到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品牌,不禁让人钦佩。杯子是件最为常见的生活用品,可哈雷并不这么看,却在上面“大做文章”,将哈雷文化在小小的杯子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同来看看经哈雷之手的杯子有何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3.
名人与哈雷     
开开 《摩托车》2008,(4):83-84
哈雷摩托车公司常常骄傲地宣称,哈雷的历史书同时也是名人与哈雷摩托车的故事书,无数哈雷机车迷分享着V型大双缸机器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刺激,这里面既有普通市民,也有影视明星,流行歌手乃至政坛大腕,皇室巨族。  相似文献   

14.
当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根本想象不到它是一款哈雷概念摩托车,这是设计师Miguel Cotto为未来准备设计的,正式问世的时间大约应该在2020年。为了保有哈雷摩托车霸气十足的车头,设计师为这款车设计了强大的883mL的发动机。你可以想象出它是一只怎样的野兽,强大的动力系统可以让它像雄狮般在道路上咆哮。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技术》2012,(12):22
据悉,哈雷美国总部于近日发布公告称,由于制动灯存在问题,哈雷将在全球召回30.8万辆摩托车,其中美国市场为25万辆,海外市场为5万余辆。哈雷中国区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召回涉及中国市场,召回的车型主要为Touring摩托车。哈雷此次召回摩托车的主要原因为:这些摩托车的制动灯开关可能受  相似文献   

16.
黎芝  王伟 《车时代》2010,(8):46-53
哈雷-戴维森--无与伦比的美国摩托车,百年的历史积淀已经让它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代表符号。即便是经历衰退、萧条、罢工、战争、买断、回购、国外竞争带来的市场变幻,哈雷一戴维森品牌一直坚持不懈地发展进步,牢牢占据着美国重型摩托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这次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牵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而“北京哈雷车主会”的摩友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受灾人们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于子竖 《摩托车》2013,(23):86-91
2013年是哈雷-戴维森公司创立的110周年,在这值得纪念的历史时刻,全球数以千万计的"哈雷MC"们梦想着能来到位于美国密尔沃基市哈雷-戴维森总部,在这里用哈雷车迷自己的方式,见证并庆祝这一时刻。作为啥雷-戴维森万里骑士、中国哈雷车迷中的杰出代表,本文作者于子竖先生在今年1 0月啥雷总部举办110周年庆典时,应邀前往美国,代表中国哈雷车主与全世界的哈雷车迷们见面。载誉归来后,就请于子竖带着我们一起,在原汁原味的美国土地上逛逛,领略啥雷-戴维森这家"百年老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技术》2006,(2):10-10
近日,哈雷公司宣布将为哈雷及Bull摩托车所有者提供一项全新的摩托车运送服务。该项服务主要针对恶劣的自然气候对摩托车远足者的影响,整个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州,都在服务范围内。哈雷公司可以上门提车,把摩托车送到指定位置,仅收取较低的费用。据悉,这项服务已在2006年1月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0.
(二)100周年巡航系列纪念车。1.VRSCA V—ROD。2002年,哈雷一戴维森摩托车制造公司与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家德国宝石捷(PORSHE)公司合作开发研制出一款全新概念型运动巡航车——V—ROD。该车发动机采用国际先进的多点电子燃油喷射供油系统(SQEFI),顶置凸轮轴、双缸八气门、水循环冷却系统,输出功率86kW,具有超凡脱俗的强劲动力。这款发动机取名为“革命”,寓意哈雷发动机制造历史上的重大革命,它为哈雷一戴维森摩托车100年伟大而漫长的制造历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革命”发动机昭示着哈雷一戴维森制造新时代摩托车的开端,也表达了哈雷人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