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羰基甲基环戊二烯锰(MMT)作为无铅汽油的抗爆剂,当作燃料添加剂使用时,排出氧化锰废气。估计广泛使用时,市区空气中锰浓度可为0.05微克/米~3,快车道通常低于1微克/米~3。(美国1960年中期测得大气中锰的平均浓度为0.1微克/米~3),本实验从公卫观点评价氧化锰(Mn_3O_4)气溶胶为大气浓度100倍到10,000倍时的慢性吸入毒性。实验用3个染毒组,一个对照组。每组大鼠30只、猴8只;按10、100及1000微克/米~3的锰浓度染毒。每天染毒24小时(除喂食与清洁时间外),每周7天,共9个月。分三批处死,各组1/3大鼠染毒3个月后处死,另1/3大鼠和1/2猴9个月后处死,余者停毒观察6个月后处死。  相似文献   

2.
选用Wister系雄性大鼠,6周龄,每组6只共4组。第1组:NO_2浓度4ppm,染毒24h;第2组:NO_2浓度4ppm,染毒14天;第3组:NO_2浓度4ppm,染毒30天;第4组(对照组)。每日在暴露装置中央发生NO_2,用检知管测定NO_2,然后,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校正。以Hogeboom法分离出微粒体,以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然后,用Omura和Sato法测定细胞色素P-450含量,Wills法测定氨基匹林和苯  相似文献   

3.
如果要理解吸入NO_2对肺及防御系统的毒理学影响,研究脾脏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收集了吸入环境水平NO_2三组实验中所有脾脏变化的结果。本研究共用434只小鼠,其中包括成年小鼠300只和雄仔鼠134只。对照组和染毒组各半。染毒组接触0.35+0.05ppmNO_2,对照组NO_2浓度不超过0.02ppm,每天染毒8小时,每周5天,共6周。观察指标和实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选用金黄色田鼠用气管注入法对苯并(a)芘和硝基芘进行肺癌实验。注入量每次2mg,1周1次,共计15次,总量30mg。染毒后不做处置进行动态观察,死亡的田鼠解剖后取出肺及其它脏器,用10%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将发生的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硝基芘组在染毒开始后至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HXD1D型电力机车柜内用THG5高压隔离开关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介绍其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高压导电部分和电控气动部分相关性能参数进行了计算。完成了柜内高压隔离开关的试验验证和运行考核,实现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丁酮能否增强长期接触低浓度正已烷的神经毒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体重318g±10g),共32只,分四组,每组8只,分别接触100ppm正已烷、200ppm丁酮(MEK)、100ppm正已烷加200ppmMEK以及单纯新鲜空气(对照组)。每天染毒12小时,共24周。染毒前和染毒后每隔4周测量体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7.
最近铁道部浦镇车辆工厂在使用二氯甲烷为主要原料的脱漆剂时发生三例急性中毒事件,其中一例入院后肝功能出现异常。为进一步了解二氯甲烷对肝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二氯甲烷对肝脏的毒性研究。实验材料和方法一、急性呼吸道毒性实验称取体重为18~23克健康小鼠20只,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动物10只。染毒组空气染毒剂量,以小鼠二氯甲烷空气染毒一个半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价小鼠和兔吸入苯蒸气后对胚胎和胎仔发育的影响。实验用工业苯。动物选自未做过实验的CF—I小鼠和新锡兰种白兔。置铁笼内,在可控制温度、湿度和每12小时光、黑交替的房间内饲养,动物饲以供实验用的食物和自来水,除染毒时间外均自由进食。实验前,先让动物至少适应2~3周。小鼠以观察到阴栓、兔以自然交配那天作为妊娠的零天算起。将妊娠6~15天的35和37只小鼠与妊娠6~18天的兔每组2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暴露于容积为4.3米~3的Rochester型染毒室内,进行动式染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分析高海拔隧道出渣过程中自卸车CO排放对施工环境的影响,针对自卸车底部、侧部、尾部安装排气管三种CO排放方式,基于Fluent软件,采用RNGk-ε湍流模型,选取Species Transport模型模拟CO与空气的耦合作用,考虑高海拔低气压和空气密度的影响,运用动网格及用户自定义函数(UDF),模拟自卸车体行驶过程中隧道气流三维速度场、CO浓度场,基于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模拟结果。结果表明:相同行驶工况下,隧道断面越大,CO沿途扩散越快,较高的CO浓度主要出现在车体高度以下区域;三种排气管中,侧部排气管最有利于沿途CO扩散。自卸车排气管轴向CO浓度的沿途扩散符合e指数衰减规律,根据一维扩散理论,提出CO浓度累积预测计算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的CFK方程的隧道CO浓度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通风以控制CO、颗粒物为主。我国现行规范《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以下简称《规范》)给出了不同通风方式隧道在不同运营工况下CO浓度设计限值。国外对隧道内CO浓度限值的设定有着越来越低的趋势。根据纵向通风、半横向通风隧道CO分布特性,改进了用于计算在一定环境CO浓度及暴露时间下人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的Coburn-Forster-Kane方程(CFK方程),并基于此对《规范》中CO浓度设计限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生理角度出发,《规范》的设计标准可能已高于实际需要,若条件允许,可适当提高隧道CO稀释标准。此外,《规范》在阻滞工况的设计限值以及长隧道的适应性方面并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隧道施工及管理的安全,针对隧道出碴过程风流流场的复杂性和CO浓度分布的不确定性等特征,结合某特长隧道施工实际,运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隧道出碴过程洞内流场及CO浓度分布,得出了隧道出碴过程洞内通风流场的特性及CO浓度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并结合现场监测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结合应用CFK方程分析施工作业人员血液中COHb与环境中CO浓度、连续作业时间的关系,提出了合理的CO浓度限值及安全连续作业时间,为隧道安全施工及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新型柜内真空断路器,从安装结构强度及电场强度上验证了此安装方案的可行性,此新型柜内真空断路器安装方案的机械强度及电气性能满足机车车辆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馈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思路的能馈变流器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建立变流器柜的三维结构仿真模型,对柜内散热系统进行了热场分析;通过柜内温升试验及风速测试,验证了变流器散热系统结构的合理性。试验及测试结果表明,再生制动能馈变流器体积小、重量轻,不仅满足了产品的设计要求,还解决了变流器柜内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在建的采用钻爆法施工的敦格铁路高海拔单洞单线特长隧道为例建立隧道三维模型。仅考虑出碴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利用动网格及用户自定义函数,选取RNGκ-ε湍流模型,采用非定常隐式解法求解气流流动和CO扩散的方程,应用Fluent软件进行通风工况下出碴车运行过程中高海拔隧道内气流速度场和压力场、CO浓度场的三维非稳态模拟,分析出碴车排放CO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出碴车运行速度越大,越靠近车辆尾部,环隙流速度越大;出碴车车头前端气流速度和压力影响区域的长度约为5m,车尾影响区域较长;CO主要集中在车尾涡流区;出碴车加速运行区段CO浓度超过标准限值30mg·m~(-3),匀速运行区段CO浓度超标区域极小且未达到人体呼吸高度;出碴车运行过程中,CO浓度扩散规律符合瞬时点源一维扩散方程基本解,车速越大,距离车尾越近,CO扩散系数越大,远离尾部涡流区,CO扩散系数趋于稳定。为减小前后2辆出碴车排放CO浓度的叠加,建议出碴车行驶间隔时间大于5min。  相似文献   

15.
铁路火车头蒸汽机车已渐为内燃机车所代替。由于功率大,一般都在1000kW以上;所以CO排放量也较大,而且排气中CO浓度高低亦与机车的技术条件有关。为了控制机车排气CO对环境的污染,对局内常用的内燃机车排气CO浓度及其周围环境的污染进行了监测;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肼是一种可貯存的液体火箭燃料,并被广泛地用作为化工原料和还原剂等。它的沸点为113.5℃,经皮吸收较快,狗皮肤染毒30秒钟后股动脉血中即可检出肼,所以皮肤接触是肼职业中毒的重要途径之一。Keller等研究了肼和H-70(70%肼的水溶液)皮肤染毒的毒物动力学。本文观察了不同稀释倍数的肼皮肤染毒的毒物动力学及其规律,为肼皮肤染毒的毒理及其洗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CFD的基本理论,对某双洞公路隧道和其压入式通风系统建立三维模型,利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双洞隧道独头掘进时CO扩散规律,得出非稳态下CO扩散数据模型。用2个指标(CO扩散浓度、污染持续时间)来量化污染严重程度。研究发现双洞隧道独头掘进时,如果2条隧道的通风功率不一样,一条隧道掌子面爆破作业后产生的CO会沿着双洞隧道间的人行横道扩散,进而影响另一条隧道的空气质量。根据爆破后的双洞等功率通风CO扩散效果的研究,提出了更为合理的通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空调列车硬座车厢内污染物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检测手段很难从整体上了解列车车厢内污染物分布情况。本文以空调列车硬座车厢为研究对象,采用κ-ε湍流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对车厢内污染物CO2的扩散情况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条缝通风模式下,车厢内在地板上方110 cm到170 cm的高度范围内,CO2质量分数基本上都超标,除了座椅间通道,整体上处于客车空调设计规范TB1951-87的上限1.7倍左右;靠近座椅间通道的两列乘客区受送风气流旋涡的影响,在110 cm的高度上,CO2浓度沿车厢长度方向呈脉动状分布;在靠近车窗的乘客区,由于上升气流的带动,乘客头部高度上的CO2浓度低于车厢中上部的浓度;在同一高度上,车厢中部CO2浓度高于端部的浓度;双人座位乘客区的CO2浓度低于同排相同高度上三人座位乘客区的浓度。研究结果可为空调列车硬座车厢内污染物的检测测点设置和气流组织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实验方法:把体重20g左右的ddr系雄性小鼠放入特制箱后按规定浓度注入CO。在停止暴露后定时动脉采血,保证连续一次采血0.5ml。结果:1.暴露CO时血液酸碱平衡的变化:CO<0.05%时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0.1%时30分钟后pH上升、pCO_2下降有显著性意义,呈呼吸性碱中毒;60~90分钟后pCO_2、pH及其它指  相似文献   

20.
电力机车网侧柜内安装了多种车载高压电器设备,工作过程中电磁环境较为复杂,文章对网侧柜内电磁干扰源、网侧柜结构、材料屏蔽性能和网侧柜及周围环境电磁兼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网侧柜周围设备抗电磁干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