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反制”作战,就是先让对方一步,尔后伺机反攻并制服对方的作战战术。二次大战期间的中途岛战役就是“反制”战术作战的光辉典范。1942年6月4日,美、日双方在中途岛附近海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海战。在这场战役中,美军“后发制人”,成功地实施了“反制”作战,从被动中求主动,以小的代价取得了大的胜利。结果,日本海军大败,其海军联合舰队共损失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2艘、飞机285架、人员3500名;而美军仅损失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1艘、飞机150架、人员307名。经过这次交战,日军航空母舰遭到巨大损失,海军航空兵力量受到很大削弱,从而改变了太平洋战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中途岛战役日本的惨败决定了整个太平洋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命运。从此,结束了日本侵略者在太平洋发动进攻的势头,太平洋战场上战略主动权的“天平”已经开始逐步向美海军方面倾斜。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桑德兰”(Sunderland)式与美国的PBY“卡塔琳娜”式并称为二战中同盟国水上飞机的双雄。这种以英格兰东北部港口命名的机型是英国第一种单翼水上飞机,也是皇家空军装备的最后一种水上飞机。  相似文献   

3.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日军舰载轰炸机就走上了历史的舞台。由于中岛B5N轰炸机(即97式舰载轰炸机,盟军赋予它的代号为“凯蒂”)在偷袭珍珠港的战斗中表现活跃,所以随后被大量使用,多从航空母舰的甲板或一些分散在太平洋诸多岛屿上的机场起飞执行任务。然而,由于中岛B5N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设计出来的,所以很快便显得过时了。  相似文献   

4.
费鱼!费鱼!还是费鱼! 在军事航空史上,飞行多面手并不鲜见,费尔雷“梭子鱼”可以算是活塞机时代的一个典型。如果将它服役期内所有的作战载荷统统陈列出来,恐怕开办一家小型博物馆都绰绰有余。即使我们无法唤起头脑中对于奔袭“提尔比兹”号战列舰这样的经典战役的残缺印象,这种英国皇家海军劳苦功高的俯冲轰炸机也绝对让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5.
杨毅 《航海》2000,(2):9-11
自从1989年12月,美国外形独特的战斗轰炸机“F—117A”首次在入侵巴拿马战斗中投入使用以来,就引起世界的高度注意。此后,该轰炸机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都频频亮相,特别是在科索沃战争中,还使用了更加先进的“B—2’飞机,均表现不俗。其实“F—117”和“B—2”属隐身飞机,是隐身技术在航空器中的运用。隐身技术(或隐形技术)只不过是通过降低目标的信号特征,从而达到难以被敌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电磁隐身技术、可见光隐身技术、声波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60年代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前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对抗最为激烈的时代,同时也是世界上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各种军事装备大发展的时代。由于核能是一种新的能源形式,有着消耗燃料重量小、动力输出持久等显著的特点,具有巨大的军事发展潜力。在这个认知下,前苏联先后试验和装备了一批以核能为动力的新型武器装备,如世界上第一艘以核能为动力的水面舰艇“列宁”号破冰船、至今为止仍保持最大下潜深度的“共青团员号”核动力潜艇等。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当时前苏联还在图-95“熊”式重型轰炸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核动力轰炸机的实验,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燕子”的图-119核动力轰炸机。  相似文献   

7.
方兴未艾的水陆两用平台 进入二战中后期,美国海军对于装有轮式起落架飞机的兴趣不断上升,联合公司的PB4Y“私掠船”和洛克希德公司的“文图拉”源源不断地交付部队。但美国海军依然清醒地认识到飞艇在缺乏合适的岸基基地情况下所能发挥的特殊作用,由于PBY和PBM这些型号已经日趋老旧,因此新型号的研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正>与在太平洋作战的PBY"卡塔琳娜"中队相比,美国海军投入大西洋战场的PBY部队在多个层面上都可以说承受得更多。首先,其作战时间更长。欧战爆发不久,PBY就开始执行海岸巡航任务;而当《租借法案》于1941年3月通过后,PBY又为穿行在大西洋上、前往英国和苏联的商船队提供护航的飞行,尽管当时并未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但同样危机重重。其次,其交战对象  相似文献   

9.
“珊瑚海”号航母(CV-43)是美国海军“中途岛”级航母的第三艘,也是美军第三艘以“珊瑚海”号命名的舰艇。1944年7月10日在美海军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建造,1946年4月2日下水,1947年10月1日正式服役,舰长为斯托尔斯海军上校。  相似文献   

10.
“飞豹”的设计和发展 “飞豹”战斗轰炸机是中国自行发展的第一代专用战斗轰炸机,通过装备部队近10年时间的使用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海、空军作战部队的主力机型之一。“飞豹”项目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初衷主要是当时中国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的轰-5轻型轰炸机存在飞行速度慢、航程短、载弹量小等缺陷,性能已无法满足80年代作战环境的要求;更严重的缺陷足,轰-5机载设备过于简单,极为缺乏有效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和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地(海)面目标进行攻击的能力。而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强-5攻击机虽然飞行性能较好,但因为其作战半径小,有效载荷低,无法携带大型精确制导武器,根本无法担负攻势防御作战中攻击机群打击纵深地区重要军事目标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