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除铁器的散热问题,本文根据其具体结构,在原有的紫铜管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新型的水平深置高效热管。通过搭建实验台,进行热管的传热特性实验研究,并以热阻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充液率和功率下热管的传热性能,确定了热管的最佳充液率为蒸发段容积的25%~30%,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降低除铁器的温升。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某型LED灯具散热器进行了散热模拟计算与分析。在实验验证分析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散热器肋片温度场及外空间流场的详细计算和分析,获得了肋片温度分布以及散热器散热特性和影响因素,指出了该型LED灯具散热器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为后期LED灯具散热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爆炸式开关的瞬态温度场仿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爆炸式开关的热学分析,考虑开关内部传导散热和外表面的对流和辐射散热,建立了开关的瞬态热分析模型.考虑回路电阻、动静触头接触电阻的发热作用,利用热电耦合分析回路的温度分布;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一额定电流为500A的爆炸式开关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结果为爆炸式开关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船舶电气设备体积大、功耗高、散热差、噪音高等问题,将气液交换器、液冷板、热管等应用到船舶电气设备高效冷却系统中。对该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建立电气设备本体、高效冷却系统和监控与保护装置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船舶电气设备高效冷却方案。在联调试验和船舶电气设备上对该高效冷却方案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船舶电气设备的功率密度、稳定性、冷却效率、噪音水平,保证了船舶电气设备的体积、功耗、散热、噪音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MR阻尼器瞬态温度场的多场耦合仿真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MR阻尼器工作时的温度特征,对其瞬态温度场进行了仿真与试验。基于MR阻尼器工作过程的能量转化,计算热学参数,建立仿真模型。用FLUENT软件求解MR阻尼器瞬态温度场,用温度传感器监测MR阻尼器外壁温升;对比分析仿真与试验结果,并讨论综合散热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MR阻尼器瞬态温度场呈现以活塞为中心向两端盖递减的梯度分布,5000s后逐渐趋于稳定;仿真与实测数据高度拟合,偏差小于6%;综合散热系数主要影响1000s后的温度变化,从7.06提高到30.11时,阻尼器最终温度下降24.35%。研究结果可为MR阻尼器结构参数优化与散热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伍轩  李蕊 《船电技术》2021,41(3):35-38
分析了低压断路器主回路的热传递数学模型.根据动静触头的接触电阻建立了导电桥模型.基于流体相似理论和Stefan-Boltzmann定律,简化了断路器表面散热系数计算方法.考虑外接导线的散热作用,用三维有限元ANSYS软件对额定电流为200 A的断路器主回路稳态温度场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对去离子水、不同浓度和不同充液率的TiO2/H2 O纳米流体重力热管进行了测试,给出了这些热管启动过程的温度分布图。结果表明:在恒温水浴加热的试验条件下,与去离子水热管相比,纳米流体热管蒸发段启动温度低并且启动时间短,其蒸发段和冷凝段的最大温差与去离子水热管相比较低;在50%~70%充液率范围内热管蒸发段的启动时间随着充液率的增大而增加;热管启动时间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热管倾斜角度较小的情况下将使其启动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8.
刘报  严新平  欧阳武 《船舶工程》2017,39(12):32-37
针对间隙流体的摩擦功耗及其对电机散热的影响问题,利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计算不同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下间隙内的摩擦扭矩变化,并与经验公式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相吻合。对考虑电机发热因素间隙流体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不同参数对间隙流体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轴向和径向间隙尺寸越大,间隙流体摩擦功耗均越大,但增大间隙尺寸对电机散热有利,因此间隙尺寸设计需综合考虑功耗、散热和磁场强度等;间隙尺寸和水流速度等是影响间隙流道温度场分布的关键因素,推进器工作产生的推力导致转子轴向移动,间隙流道功耗随之增加,温度场分布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MR阻尼器工作时的温度特征,对其瞬态温度场进行了多场耦合仿真与试验。基于MR阻尼器工作过程的能量转化,计算热学参数,建立非稳态多场耦合仿真模型。用FLUENT软件求解MR阻尼器瞬态温度场,用温度传感器监测MR阻尼器外壁温升,对比分析仿真与试验结果,并讨论综合散热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MR阻尼器瞬态温度场呈现以活塞为中心向两端盖递减的梯度分布,5 000 s后逐渐趋于稳定;仿真与实测数据高度拟合,偏差小于6%;综合散热系数主要影响1 000 s后的温度变化,从7.06提高到30.11时,阻尼器最终温度下降24.35%。研究结果可为MR阻尼器结构参数优化与散热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铜镍合金(牌号 BFe30—1—1)-水热管的相容性的实验研究。热管在不同的工质温度下,经过一万多小时的寿命试验表明,热管运行约6500小时后,热管内部不凝性气体的产生趋于停止。不凝性气体占热管内部空间的百分比不会超过0.13%,因此 B30-水热管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而其传输能力不会下降。可以用于加热海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