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上运输关键节点安全评价研究是保障我国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的重要环节,为科学全面评价我国海上运输关键节点的安全状况,本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投影寻踪方法构建安全评价模型,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对关键节点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挖掘相关海峡的主要安全威胁。评价结果表明,涉及我国重要物资如石油、集装箱运输的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及苏伊士运河的安全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印尼地区的龙目海峡、巽他海峡及望加锡海峡的安全状况也相对较差。评价结果为我国制定保障海上运输安全措施及做出相关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我国海上运输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价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安全保障效率及应急效率,在两阶段DEA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负投入产出变量、决策者对于2种不同效率的偏好差异及效率分解,构建了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保障效率与应急效率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16个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安全保障效率及应急效率评价中.研究结果显示,龙目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的效率始终是非有效的,且随着α值的增加,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和望加锡海峡也会转变成非有效单元.除此之外,朝鲜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英吉利海峡3个关键节点的子系统效率值波动不明显,安全保障系统占据主体,而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2个单元的子系统效率值存在部分不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保障中国水运航线安全是实现海上强国的战略组成部分,水运航线海峡关键点是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在对我国水运航线关键点安全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水上运输安全的角度出发,运用投影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水运航线的20个海峡关键点安全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从而为政府制定安全保障措施,为航运企业制定安全航线替代方案提供依据,对于提高我国水运航线安全、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物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上运输关键节点的应急保障是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损失的重要方面. 考虑影响海上运输关键节点应急保障能力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因素变量分布情况的影响,以及多维变量导致Copula 函数的参数求解困难等问题,构建基于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和 Copula 函数(FA-Copula)的海上运输关键节点的应急保障能力评估模型,对海上运输关键节点应急保障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 计算结果显示:整体对比来看,应急能力比较好的是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比较差的是苏伊士运河;从其中提取的公共因子FA1 来看,马六甲海峡比较好,苏伊士运河比较差;对不同因子变量联合分布比较发现,不同因子变量分布会对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开展高速公路的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的研究日益重要.对高速公路安全保障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高速公路长大上、下坡路段安全保障技术,高速公路上隧道、桥梁、互通式立交等主要节点的安全设计及防护设施的安全设计,对比了我国和国外高速公路安全保障技术和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石油海上运输安全定义为基础,分析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ISM(解析结构模型)的方法对海上石油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层次建构,最后通过对解析结构模型的分析提出提高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系统是一个由海上运输活动引致的涵盖港口安全、海上航线安全、峡口安全等因素衔接而成的链条式系统,存在诸多复杂性.由于对外进口依赖过高、所经地区和海域情况复杂等因素,我国海上能源运输系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因此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军事、外交、自然等方面,构建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投影寻踪技术,较好地解决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复杂系统非线性高维数据问题.进一步引入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对与我国紧密相关的41个海域进行了一般状态、应急状态与战事状态的安全状况评价,评价结果证明了投影寻踪技术应用于海上能源运输通道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地识别轨道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并制定针对性的维护管理措施,有助于保障轨道交通的稳定运行。网络中的节点在局部发挥着对外传输与连接的作用,在全局中影响着网络的传输效率,同时,也必然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个考虑邻居节点影响的改进节点度模型评价节点的局部重要性,以及一个考虑其他节点影响的改进节点效率模型评价节点的全局重要性,基于改进的节点度模型和节点效率模型构建节点网络拓扑结构重要度评价模型,综合反映节点的局部重要性和全局重要性,也能反映其他节点对目标节点的影响;以进出站客流和换乘客流为基础建立节点客流量重要度评价模型;进一步构建综合考虑节点网络拓扑结构重要度和客流量重要度的关键节点识别模型,更加全面地评价节点的重要性,并以西安市数据为基础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所识别出的关键节点,能很好地体现节点在网络中的功能特性;排名前5的关键节点失效,会导致客流损失34.41%,网络效率降低57%,相对最大连通子图比例下降91.82%,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通航环境危险度影响因子评价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确定了在通航环境中影响船舶安全运输的因子,综合理论与实践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分级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通航环境安全评价模型、确定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对实现安全高效的海上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施工现场安全综合模糊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筑施工现场之间的安全评价比较是提高建筑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由于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十分复杂,因此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评价方法.建设部颁布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03)只是较好的解决了单个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的评价,但没有对同一企业的不同工地或不同企业间工地的安全状况做出量化评比.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特点,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相关技术标准,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提出了一种适合各个施工项目部安全评判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各突发事件相互关联时的原油海运网络中关键节点的连通可靠性,引入vine copula构建各突发事件的联合分布,并基于各突发事件的联合分布和条件分布进行节点连通可靠性评估.以马六甲海峡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节点隶属国家政局不稳定及军事冲突与海盗及海上恐怖主义间具有对称的尾部相关性,而海盗及海上恐怖主义和船舶交通事故分别与恶劣天气具有下尾相关性.此外,在节点隶属国家政局不稳定及军事冲突、恶劣天气和海盗及海上恐怖主义的作用下,马六甲海峡的连通可靠性较低,仅为0.239 5;而在节点隶属国家政局不稳定及军事冲突、恶劣天气和船舶交通事故的作用下,马六甲海峡的连通可靠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人为因素是造成海上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研究了海上交通安全中人为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相关因子的影响力排序,分析结果显示,船员队伍的职业素养和航海专业知识是影响海上交通安全的人为因素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心理,从道路环境、车、驾驶员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感影响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加权关联法对山区复杂公路客运驾驶员的安全感进行映射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影响驾驶员安全感的前8位指标分别是驾驶员操作水平、职业习惯、道路类型、驾驶员性格、心理稳定性、交通复杂程度、规范操作行为和行驶平均车速.应用此评价模型可以对驾驶员进行科学干预和学习培训,从而预防和减少客运交通事故.对秦岭山区商洛市的研究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区域客运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感综合评价,也适用于固定客运班线的驾驶员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木材船海上运输具有一定的风险,一旦积载和绑扎不当或管理不妥,造成货物滚动、移位、货垛倒塌,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甚至导致船舶倾覆。因此,加强木材船的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是确保木材船安全运输生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Wang[1]proposed the concept of unascertainedinformation in the research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theor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stochastic informa-tion, the fuzzy information and the gray information.All systems containing the behavior…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洋外贸运输在全球外贸运输中发挥重大作用,而港口是国际物流运输的重要环节.基于状态空间模型,考察了金融危机之前及之后,国际、国内主要宏观因素对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影响轨迹.结果发现: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状况对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边际正面影响在逐渐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边际正面影响明显减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波动的边际负面影响在减弱,国内经济状况的边际正面影响逐渐减弱,沿海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正面影响在增强.基于实证结果,得出我国经济由外需拉动向内需推动转型的间接证据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