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分析1996–2011年中国整体和四大经济地带的公路交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其相关关系。得出基本结论,公路交通发展的空间布局差异显著,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类似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公路交通发展空间差异长期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各区域内差异是导致整体空间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低于交通建设发展的空间差异,由于政策的引导,近年呈现降低趋势,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间的差异,影响程度将近70%;公路交通空间差异及区域经济空间差异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加强公路交通发展区域均衡性能够降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描述公路交通设施的空间分布状态,评价其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效应,引入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中国公路交通设施的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公路交通设施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显著性不断增强,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及中部的长江流域地区聚集程度高,西部聚集程度低,东西差异明显;我国公路交通设施不存在α 收敛和绝对β 收敛,而引入控制变量后,存在条件β 收敛并显著,说明我国公路交通设施发展还取决于其他影响因素;公路交通设施和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并高度显著,显著性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川、云、贵地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存在α 收敛和绝对β 收敛,而引入控制变量后,条件β 收敛显著.说明公路交通设施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综合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以中国-东盟为研究区域,选取综合交通网络密度、基础设施质量水平、综合交通可达性等指标,构建综合交通优势度多属性决策模型.运用ArcGIS网络分析技术,定量分析综合交通网络的地域空间特征;进一步解析综合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分析两者的空间发展格局.结果显示:综合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明显,但与区域经济耦合度较高,且呈正相关关系;综合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且大部分国家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水平相对落后,综合交通优势度普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足.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空间分异及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基于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ArcGIS 可视化平台,分析综合运输可达性及节点城市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进一步解析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格局.结果显示:整体空间上,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显著,均呈现“东高西低” 的空间分布格局;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且整体水平不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实际投入和物流产出的匹配度有待提高,且对物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县域是兰白都市圈发展的腹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兰白都市圈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时间、空间、发展速度和产业专业化程度四个方面分析兰白都市圈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兰白都市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差异显著。时间上,县域人均生产总值始终呈上升趋势,县域间绝对差异越拉越大;空间和发展速度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及矿产资源性城市,以工业作为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定西市和临夏州,这些县域主要以农林牧渔业作为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建设对河北省发展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构建河北省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两者的关联度,为公路交通与经济的适应性及系统协调性研究做支持。根据运输系统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对经济指标与前一两年的运输指标进行关联分析,验证了公路建设超前战略对经济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发展公路交通运输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就业以及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公路交通运输在推动经济规模化、促进区域间经济联系、优化生产力布局等方面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规律,提出一种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诊断方法。该方法在定性分析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公路发展水平、结构之间的回归模型,剖析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规律,并用此规律来诊断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通过生产函数对公路交通建设投资与社会经济其他领域投资的比较有效性分析来间接识别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对重庆市2005—2014年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诊断,得出适应和超前的结论,并且这种适度超前具有效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从公路交通与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的相似性出发,将社会经济系统作为公路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用TOWS分析方法对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黄河流域交通运输、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具有黄河流域特点的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及生态环境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度演变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其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省区综合评价值存在断层差异,各个省区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耦合度均处于优质协调状态,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水平较低,多数省区处在濒临失调、勉强协调状态,呈缓慢上升趋势;各省区、各系统间均在2020年出现显著节点,证实新冠肺炎疫情对系统的协调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生态环境是影响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系统,且障碍度在45%以上.  相似文献   

11.
交通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交通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同时把交通设施投资作为推动GDP增长的变量,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得到了反映它们之间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表达式.从推动力系数来看,无论是从全国的交通设施投资,还是从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交通设施投资来说,它们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因此,得到了交通设施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具有重大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G212线作为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重要交通干线,是甘肃省南出口和陇南市通达兰州及成都最为便捷的路线。长期以来沿线各市、县、乡镇的生产、生活饱受交通瓶颈之掣肘。基于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的有利时机,G212线提级改造成为驱动沿线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通过分析G212线建设的必要性、对沿线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发展潜力、经济效应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可为同类项目的立项决策提供较为粗浅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笔者提出了公路交通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弹性系数的4种新的计算模型:生产函数模型、对数 线性模型、线性 对数模型和线性与对数的混合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地讨论,导出了他们的计算公式,利用混合模型,对我国从1980年至1999年公路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弹性系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投资交通建设比投资其他建设更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公路网络还没有功能方面的划分及合理配里,根据交通网络具有自相似性的特点,将结点集上的网络,按其功能分出五种;五个层次的网络中,都存在着上述的五种功能结构,结点的稳定性决定着网络的德定性.本文通过组合归并法,得出实际应用上的会路功能级别的划分标准;将功能级别划分为两个层面,进而通过图上作业法求出我国国家层面上主干线奋路、干线公路、集散奋路、出入道路的总里程;各功能级别线路的比重结构;主要功能级别的线路在东、中、西部的分布;以分维数a为基础,讨论东、中、西部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的含义,利用主干线、干线与高速公路的关系,推算出我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  相似文献   

15.
为动态掌握公路交通发展与交通资源、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关系,构建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与评估模型.根据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估的内容和特点,从交通资源、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在分析公路交通发展状态向量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模型,进而以甘肃省公路交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例研究表明:该评估方法可行.模型计算的结果有助于制定符合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改善措施与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扩大内需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农村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也带来了土地占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