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高设计是公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结合新标准研究了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方法、超高的过渡方式,以及绕行车道内边缘旋转时超高的计算方法,并深入讨论了当超高渐变率小于1/330情况下的超高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公路设计超高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高设计是公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本文结合新标准研究了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方法、超高的过渡方式,以及绕行车道内边缘旋转时超高的计算方法,并深入讨论了当超高渐变率小于1/330情况下的超高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市郊公路超高设置的特殊性,基于运行速度,综合考虑了横向力系数后,提出了市郊公路一般最小半径取值、最大超高横坡度的确定以及超高相关参数的取值和调整,并基于运行速度进行超高检验。结合实例对市郊公路超高基于运行速度进行了检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建议,可为类似市郊公路项目超高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雨天公路S型曲线超高缓和路段易形成积水,影响行车安全。以力学为基础,运用有限差分,建立了超高渐变段的水流路径长度与纵坡的关系模型;考虑车辆发生滑水的危险状态,得到水流路径控制长度。以公路单路拱S型曲线为研究对象,对3组不同车道数和7种不同纵坡工况下的±2%超高渐变段的水流路径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纵坡由0.5%增加到6%,水流路径长度平均增大2.83倍,纵坡越大,水流路径越长;当纵坡大于4%时,不同车道的水流路径都超过了限定值。以水流路径长度为控制指标,给出了不同车道数S型曲线平缓超高路段最大纵坡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雨天公路S型曲线超高缓和路段易形成积水,影响行车安全.以力学为基础,运用有限差分,建立了超高渐变段的水流路径长度与纵坡的关系模型;考虑车辆发生滑水的危险状态,得到水流路径控制长度.以公路单路拱S型曲线为研究对象,对3组不同车道数和7种不同纵坡工况下的±2%超高渐变段的水流路径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纵坡由0.5%增加到6%,水流路径长度平均增大2.83倍,纵坡越大,水流路径越长;当纵坡大于4%时,不同车道的水流路径都超过了限定值.以水流路径长度为控制指标,给出了不同车道数S型曲线平缓超高路段最大纵坡建议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走行面的超高调整方式进行研究.在确定应急轨道梁超高调整方式之前,首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原PC轨道梁走行面超高的设置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根据原PC轨道梁走行面超高的设置规律确定应急轨道梁超高的调整范围和设置方式.最后从超高时变率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应急轨道梁走行面超高调整方式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并对应急轨道粱的行车控制速度做出了推荐.  相似文献   

7.
线性超高过渡设计采用直线顺坡,在超高过渡段的起、终点都有一个折角,使纵坡发生突变,影响行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并导致路面受力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对线性超高过渡设计方法缺陷的分析,借鉴理想缓和曲线须满足的条件,提出了超高过渡设计的理想条件,并通过数学推导得出满足理想条件的三次曲线.分析了三次曲线超高过渡可能引起的过渡段附加纵坡过大和横向排水不畅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次曲线超高过渡,在过渡段长度相同时,附加纵坡最大值为线性过渡的1.5倍,须对超高过渡段最小长度进行重新计算;在超高横坡不大于6%时,横向排水不畅的缓坡路段长度有所缩短,更有利于横向排水.最后,阐述了各种情况下三次曲线超高过渡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高速公路不同超高过渡段线形指标下小型客车滑水速度变化规律,考虑小型客车滑水过程轮胎受力特征,分析了滑水速度与水膜厚度和超高过渡段几何线形的作用关系;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流体力学仿真建立了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小型客车滑水速度量化模型,计算了降雨强度、纵坡坡度、超高渐变率等多变量组合下的小型客车临界滑水速度;以典型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为例,分析了降雨强度、纵坡坡度、超高渐变率对小型客车滑水速度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超高过渡段小型客车限制速度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客车滑水速度最大值出现在纵坡坡度为0.3%、超高渐变率为1/200、降雨强度为20 mm·h-1组合工况下,为115.5 km·h-1,滑水速度最小值出现在纵坡坡度为3.0%、超高渐变率为1/330、降雨强度为80 mm·h-1组合工况下,为99.3 km·h-1;在降雨强度和超高渐变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纵坡坡度增大,滑水速度逐渐减小,当纵坡坡度由0.3%增加到3.0%时,滑水速度减小2.68%;在降雨强度和纵坡坡度一定条件下,随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超高缓和段合成坡度的分析,提出了在最小超高渐变率的条件下部分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方法。通过分析计算超高缓和段合成坡度(<0.5%)的面积,阐述了以其为设计控制指标的合理性,对1/330的限制及不同旋转方式进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依据云南某县山岭重丘区农村公路实际项目分析研究,结合项目的特殊性,通过横向力系数及极限半径计算超高值,根据现行规范取值要求选取加宽值,并确定过渡段长度。研究结果表明,转弯半径R15 m的路段设置超高、加宽;最大超高值为4%,路面加宽值1.5 m;超高、加宽过渡段采用15 m,可以满足道路实际通行需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速公路超高的方式和形成过程,结合双车道公路超高设计计算方法,提出了高速公路超高设计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提出了如何解决高速公路超高地段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设计,并从几个具体的设计方案谈到了几种不同的排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公路工程超高过渡段长度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确定超高过渡段长度的方法进行了改善,总结出一套可广泛应用的确定超高过渡段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超高设计是曲线路段安全设计的重要环节。超高渐变率作为超高设计的重要组成因素,直接影响超高设计的优劣。通过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关于超高设计部分规定的研究分析,详细说明了如何选择超高旋转轴位置;提出了一种以旋转角速度来控制排水不畅段落长度的方式,代替超高渐变率最小值的规定;而后分别从车道数与硬路肩两方面分析了其对超高渐变率的影响,得出在现状交通量不断增加、路幅宽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简单采用原定渐变率设计超高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对4根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预应力筋高度和预应力筋配筋率对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和裂缝开展情况的影响,并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承载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预应力筋高度和预应力筋配筋率对超高强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裂缝开展情况均有一定的影响; ANSYS模拟计算所得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以及极限荷载与试验结果较吻合。研究结果可为超高强混凝土梁的设计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高车辆与立交桥梁碰撞的高精度非线性有限元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高车辆和立交桥梁之间的碰撞事故屡见不鲜,深入研究车一桥碰撞机理,为提出车一桥碰撞桥梁损害计算方法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高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对超高车辆一立交桥碰撞进行了高精度仿真分析,并对不同车速导致的桥梁损害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车一桥碰撞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应用及表面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新型防弹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性能及发展情况,总结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低温等离子体,表面辐射接枝,电晕及辉光放电,表面化学氧化法等实验技术的方法及原理,并阐明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积水分布规律,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选取典型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设计参数,利用道路BIM设计软件建立了40组三维道路模型;分析了路面积水量和排水设施径流量的关系,建立了考虑排水设施与路面构造深度影响的降雨模拟方案;采用离散相模型和多相流模型耦合,模拟了降雨条件下的路面积水状态;分析了不同组合参数下的超高过渡段积水厚度数据,得到了合成坡度、道路宽度、降雨强度与超高渐变率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模式,计算了各车道最大积水厚度,分析了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积水横向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积水厚度与合成坡度、超高渐变率负相关,与降雨强度、道路宽度正相关,其中降雨强度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最大,超高渐变率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最小;合成坡度为2.02%~8.54%,降雨强度为1~5 mm·min-1时,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最小积水厚度为0.58 mm,最大达到28.35 mm;当降雨强度为5 mm·min-1时,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内外侧车道最大积水厚度差异明显,六车道由内侧车道到外侧车道的最大积水厚度比例为1.0∶3.1∶3.3,八车道为1.00∶0.96∶1.03∶1.36;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积水厚度峰值先出现在道路中间附近,然后向外侧移动,最大积水厚度一般出现在外侧车道。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由车辆阻塞或碰撞桥洞引起的交通事故,设计了适应不同路况需求的智能限高警报系统。采用激光技术对车辆高度进行超高检测,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单片机对检测信号集中处理并无线传输,超高车辆接收警报信号后改变路线避免事故。智能限高警报器有效警示驾驶员注意货车高度,大幅度减少卡桥、撞桥交通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学几何方法对立交匝道进出口纵坡衔接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平面线形为直线或不设超高曲线段和设置超高曲线段两种情况进行研究,可得出进出口处匝道纵坡度的合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