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发黄海,这里是营口海事局VTS中心,请你船加强大风天气下值班工作,防止船舶发生走锚,完毕”为应对近日持续不断的大风寒潮天气,营口海事局VTS中心值班人员定时通过甚高频对辖区锚地船舶逐一“点名”,提醒加强锚泊值班工作,避免船舶走锚导致的险情发生。  相似文献   

2.
1.抛锚及锚泊时发生事故的原因 船舶在港内急流水域抛锚或锚泊时发生走锚、断链、碰撞等情况比较多,尤其是走锚现象更为普遍,在我们海门港就发生多件.如2000年8月初来我港的某巴拿马籍外轮,在内锚地抛锚卸货期间,由于船长对港口水流水深等情况不熟悉,当发现他船有走锚现象时,即匆匆起锚以调整自己的锚位避免与走锚船舶发生碰撞.当第二次抛锚后自己却发生了走锚,与他船发生碰撞,并轻度搁浅.又如同年8月底某外轮在港内锚泊,因考虑到当时正值大潮水流比较急,加上船舶重载吃水大等客观因素,采用了抛"一点锚"(即平衡锚)的办法,并松双锚5节落水以防船舶走锚.但在港内低潮后转流时却发生了走锚,与另一船舶尾首相"接触",而后在拖轮的协助下才得以重新安全抛锚.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船舶走锚,避免险情、事故发生,本文从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对黄骅港锚地船舶走锚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走锚的预防措施及为港区锚地的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预测河道中锚泊船舶因风、流等环境因素影响发生走锚后撞击上下游桥梁的风险,基于AASHTO船桥碰撞模型,提出一种锚泊船舶走锚撞桥概率计算模型.该模型相比AASHTO模型,添加走锚概率、停船概率的概念,重新定义几何概率.根据桥梁安全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等级判断标准,设计走锚船舶撞桥概率计算与风险等级判断方法,利用该模型对某...  相似文献   

5.
广州港大屿山过驳锚地承担着大型、超大型船舶的过驳、减载作业任务。多艘大型船舶在锚地抛锚或者作业期间发生了走锚事故。本文对船舶走锚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发生走锚的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并针对大屿山锚地的地理、水文条件,提出重新规划锚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锚泊方式的船舶在受到风、流等外界干涉力后,容易产生偏荡运动。偏荡过程中船舶对锚链的冲击力随着船舶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其在船舶的风舷角最大时达到最大,在锚链力不足以抵消冲击力的情况下,船舶会发生走锚。此时,如果驾驶员没有及时采取行动,走锚会威胁船舶安全。建立船舶走锚预警系统,旨在提醒驾驶员在船舶走锚的最初阶段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船舶走锚是指当船舶受到风流等外力的总和大于锚和锚链的拉力时,船锚就会在海底移动,船舶的位置就会随着风流漂泊并在海中移动,称为走锚。船舶一旦发生走锚,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容易造成与周  相似文献   

8.
随着港口交通流密度的增加,船舶在锚地的数量也逐年呈递增趋势,而锚泊船在台风这样的恶劣天气条件下,极易发生走锚事故,船舶走锚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撞击到锚地其他船舶,或者危及锚地周边海上资源,所以研究锚泊船走锚后的运动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在风、流、及锚链力的共同作用下,对锚泊船进行行受力分析,理论推导出走锚船稳定向下风漂移时的速度模型,再通过实例计算进行计算验证,初步证实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锚泊船因底质不佳,出链长度不足,风浪增加及偏荡等原因,使得锚泊船所受的力大于锚泊力,锚在海底被拖动、自转乃至翻转出土,从而失去正常锚泊力,导致锚泊船连续移动的现象,称之为走锚(Dragging)。走锚是安全锚泊的大敌,虽然船舶因走锚发生的海上交通事故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却存在很大的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0.
宁波船舶工业: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走锚船的受力分析,得到走锚船走锚时的运动轨迹。这对驾引人员在对船舶安全控制和港口管理人员对港口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方面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浅析船舶走锚后的漂移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港口泊位数的不足,致使船舶抛锚等待的几率增加,加上时间延长,气象变化,致使走锚几率增加.走锚事故后对船舶运动的掌握和控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在分析走锚原因及走锚后船舶运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近似求取走锚船漂移稳定速度的数学模型,并据此模型进行了特定船型的计算,列出计算结果,以期能对实践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2.
魏茂镇 《珠江水运》2023,(18):95-97
锚泊船舶在风、流、浪等外力影响下会产生偏荡现象,船舶偏荡轻则引起船舶走锚,重则引起船舶搁浅、触礁、碰撞或翻沉等海难事故,危害性极大。本文归纳总结了单锚泊船舶的显著性特点,深入分析影响船舶在锚地偏荡的多种因素,通过研究天津港“KOTA BUDAYA”轮走锚碰撞事件,从实际案例出发,对锚泊时的偏荡特性进行深度研究,探究船舶因偏荡发生走锚后应采取的合理应对策略,切实减小船舶偏荡带来的危害,从而防止海难事故的发生,避免经济损失,保障海上人员安全,使得航运事业可以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计算分析、判断走锚的可能性,探究走锚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准确判断船舶走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锚位,判断本船是否走锚是每一锚泊船值锚泊班驾驶员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本船走锚而导致的触礁、搁浅、碰撞等事故不胜枚举,研究一种能准确判断船舶走锚的简单可行方法迫在眉睫,这一直是航海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锚泊船密度大,锚泊水域受限,锚泊水域风、流、浪条件恶劣,锚地底质不良等的不利条件下,准确判断本船是否走锚尤为重要.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准确判断本船是否走锚的方法,以便航海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走锚,确保船舶锚泊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J”轮走锚碰撞“H”轮事故的发生过程并进行了技术分析,该事故的教训值得航海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荣雷  崔建辉  王永洲 《船海工程》2012,41(5):138-140,144
对一起典型船舶受强风暴袭击走锚搁浅进而导致全损事故的事故原因从人、机、环境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鉴于走锚事故频发且后果严重,建议制定船舶走锚后应急预案,特别强调船长在采取起锚重新抛措施前需考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走锚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海床底质差,出链长度不足,加上风浪大和偏荡等原因,使得锚泊船所受的力大于锚泊力,锚在海底被拖动、自转及至翻转出土,从而失去正常锚泊力,导致锚泊船连续移动的现象,称为走锚.走锚是安全锚泊的大敌,在海门港近三年碰撞事故中,走锚引起的事故占20%,比例之高是其他港口所没有的.通过对走锚事故的海事调查进行归类分析,得出以下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测速仪所提供的六方位速度显示特性,为锚泊船在大风浪天气中快速确定是否处于走锚状态提供了一种新的判断方法,尤其是在初始走锚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王晓萌 《水运工程》2023,(S2):86-88
针对抓斗船在强潮流工况下(潮流流速3~4 m/s)拆坝施工时,面临的泥驳靠船困难、抓斗船走锚严重、挖掘石头存在抓斗夹缝、抓斗充盈量少、块石过大抓斗无法抓取等问题。本文在抓斗船布锚、施工区分段、抓斗船下抓工艺、超大块石的破碎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抓斗船增设行走锚、调整抓斗船施工方向和施工分段、改变抓斗下抓方向、抓斗船凿岩锤破碎后抓斗清石等措施,解决抓斗船拆除石坝施工中下锚受限、泥驳靠离受限、走锚严重以及挖掘困难等问题,扩大抓斗船工程施工的适应性,使抓斗船日产量提高40%以上,可为类似吹填工程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代表船舶在锚泊状态下不同吃水、不同风舷角情况计算船舶锚链受力情况,与船舶锚系留力和主机推力的大小比对,分析船舶在某种吃水状态下风致走锚的最低风力。根据实际船舶走锚风力大小的案例,验证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提供一种简便的方法,对计算船舶在锚泊情况下防台走锚的可能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